2020癌症大数据分析,哪些癌症最要命?
全國兩會已閉幕,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界對今年的全國兩會極為關注,代表委員的多條建議關注頗高,頻頻沖上熱搜。
前不久,知名藝人相繼患癌離世,癌癥一次次映入公眾眼簾,最近,兩會多名代表、委員建議加大腫瘤早期篩查力度,將腫瘤篩查納入醫保,再次引發大家對于癌癥的關注。
種類多、治療難、費用高,人們一直都是談癌色變。
很多人都以為癌癥離自己很遠,但隨著癌癥發病人數越來越多,癌癥這個詞語越來越年輕化,我們不得不正確認識癌癥。
全球新發癌癥1929萬例,乳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癌癥已經奪走太多珍貴的生命。2021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全球癌癥負擔數據。
這項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癥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
在全球范圍內,預計2020年至2040年的20年間,僅由于人口變化,癌癥負擔將增加約50%,這種相對增長在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中最為顯著。預計到2040年,全球新發癌癥將達到2840萬例。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乳腺癌新增人數達226萬,肺癌為220萬,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
在女性中,乳腺癌占新發癌癥病例的1/4,癌癥死亡的1/6。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指出,乳腺癌人數日益增長的根本原因之一,可能是乳腺癌主要危險因素的持續惡化,包括晚育、減少生育次數、超重和肥胖人數增加,以及缺乏運動等。這些變化在經歷重大社會和經濟變革的國家最為明顯。
而在低收入國家,乳腺癌死亡率較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乳腺癌發現時已是晚期,迫切需要早診早治,減少死亡人數。
令人欣慰的是,在發達國家中,乳腺癌五年生存率近90%,我國亦達83%。
從全球數據看,癌癥死亡人數最高的仍是肺癌,其中,男性肺癌的新發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均為女性的兩倍左右,主要由主動吸煙等因素差異所致。
中國肺癌新發和死亡仍穩居第一,癌癥為何越來越年輕化?
我國2020年新發病例數457萬例,其中,肺癌仍位居榜首,我國肺癌新發病例占全球37%,我國的結直腸癌、胃癌和食管癌占比及排名均高于全球,主要與飲食習慣以及胃腸鏡普及率較低所致。
從死亡病例數來看,我國2020年癌癥死亡病例數300萬例,肺癌、肝癌和胃癌死亡病例數位列前三,仍是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三大癌癥。此外結直腸癌不容忽視,其死亡病例數和新發病例數較2015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雖然乳腺癌在中國新發癌癥中排列第4,但在女性中,新發位列第一位,并趨向年輕化。
特別是在中國的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珠海,這些城市乳腺癌的發病率每年以3%-4%遞增。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備典型的癥狀和體征,不易引起重視,常通過體檢或乳腺癌篩查發現。所以在此提醒身邊的女性,都要重視乳房的異常改變,定期篩查。
關于癌癥越來越年輕化,有數據顯示,在中國,75歲之前患癌的風險為21%,死亡率約13.9%。
年齡因素,作為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罹患癌癥。但就大多數癌癥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癌癥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大。
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腫瘤發病率統計,腫瘤合計的年齡發病變化區段有4個,發病率在037歲期間為低發期,3762 歲為快速升高期,62~77歲為升高期,其后77+歲又回歸低發期。
數據顯示,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85.83/10萬,0~74歲的累積率為21.44%,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活到74歲,患癌的概率高達五分之一。結合最新對國際上年輕人患癌特點的研究,除了甲狀腺癌升高所透露的輻射致癌風險的防控外,年輕人中與肥胖相關的癌癥風險也應重視。
中青年致癌的最大元兇就是不良生活方式。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肥胖、吸煙、飲酒和濫用保健品等都會導致癌癥的發生,其中吸煙、肥胖、飲酒位列致癌因素前三,是誘發癌癥的最致命因素。
雖然遺傳也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但是遺傳因素只占10-20%,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占到了80%。
對于癌癥,大家還關心的是“五年存活率”,癌癥治療的五年生存率是醫生用來評價手術和治療效果的,如果癌癥患者經手術治療能生存5年以上,即可認為腫瘤被治愈的可能性為 90% 。
從分析圖看,盡管在一些癌癥的存活率上,中國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之間還有一些差距,但是近年來,中國的整體癌癥五年存活率已經有了矚目的上升。
目前,中國所有癌癥中五年存活率最高的是甲狀腺癌,作為女性新發癌第一的乳腺癌,五年存活率同樣也比較高。
不過要注意,胃癌、食管癌、腦癌、骨癌、肺癌等的五年存活率雖然近年都有一定的增長,但是在2010-2015 年間的存活率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更需要警惕的是,五年生存率較低的胰腺癌,近年來,生存率仍在下降!
癌癥除了不容易治愈,治療費用也是很高。國內某家知名的腫瘤醫院曾經做過一期調查,結果顯示患癌病人會在癌癥治療中花去自己畢生積蓄的70%,而這個數字只是一個平均值。
進口抗癌藥物多是“天價”,特別是進口靶向藥,價格昂貴,一般家庭難以承受,“一人得病,全家返貧”。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調查顯示,2012—2014年間,中國癌癥患者的人均就診支出共計9739美元,77.6%的受訪者認為,癌癥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除了標靶治療藥物、免疫性高蛋白、止吐劑等昂貴的自費藥材,癌癥病患或其家屬還會花大把鈔票買健康食品或是偏方,每個癌癥病患每年約花50~200萬元醫療自費及吃健康食品。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癌癥家族史、基因等因素,但如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改善心情、健康飲食、不熬夜、堅持運動等,這些都將會幫助我們降低患癌的概率。
最后,分享生活中,預防癌癥的10條建議:
1、控制飲食,盡可能減輕體重,但不要讓自己體重過輕。2、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千萬別久坐。3、限制飲用含糖飲料,限制食用能量密集型食物(尤其是含糖高或纖維素量低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4、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谷和豆類食品,每餐有2/3的植物性食品。5、少吃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肉。6、少喝酒,戒酒。7、限制鹽分(鈉)攝入。8、不要用補品防癌,所謂的補品,就是各類所謂的「防癌食品」和「抗癌保健品」。9、不吸煙。10、接種 HPV 疫苗。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20癌症大数据分析,哪些癌症最要命?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21年有不加班的选择吗?哪些城市加班
- 下一篇: 中国银行业100强发布,头部名企为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