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上学有多难?从这些数据看真相
9月,轉眼又是一年開學季,從大學到小學都在有序的開學。
而每到升學季,有關非京籍孩子上學難的話題都會成為熱門。
從4月底開始,北京多區對已經在京就讀的非京籍學生,也提出了審核四證的要求,加之受今年疫情影響,非京籍孩子的入學更是難上加難!
(圖片來源網絡)
大家都對非京籍孩子上學難有些許了解,但究竟有多難呢?又難在哪里?北京中小學中京籍和非京籍學生占比又是如何呢?
今天,我們借助這個話題,通過數據分析,和永洪數據專家一起探討非京籍學生在京上學難的問題。
先滿足“有學上”,再談“上好學”。
據有關數據,2020年北京小學入學人數預計22萬人左右,較2019年北京幼升小全部招生人數多出約3.4萬人。其中京籍學生超15萬人,而學位缺口約8萬人左右。粗略估算,常住人口中有2.4萬名兒童在京入學面臨困難。
學位缺口為何如此這么大?這要緣于學校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城市流入人口及出生人口增長速度。
北京市小學生入學人數已連續多年增長。北京市教委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小學入學人數為18.3萬,2018年為18.4萬人,在校生達91.3萬人,小學入學人數近幾年連續增長。
但與此同時,北京市的小學數量卻在持續減少,從2015-2016學年度的996所下降至2018-2019學年度的970所。
在此情況下,北京市依靠增加單所學校的規模吸收增長的入學人口。數據顯示,北京市小學的班數已經從2015-2016學年度的25159個增長至2018-2019學年度的27280個。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今年北京的新生兒數量增加了10萬,“上學難”這一現象更加凸顯出來。
2009年-2019年間,北京新生兒從13.7萬增長至17.5萬。
不過,實際入學人數還需要考慮到外地戶籍人口多,且父母離開北京的情況。
數據顯示,近年北京常住外來人口和常住人口均出現下降。
北京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開始,北京市常住人口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十年間最高值2172萬人。此后開始逐年減少,到了2018年年末,已減少近20萬人。
其中,常住外來人口降幅更大,從2015年開到2018年年末已減少58萬人,僅2018年一年間便減少近30萬人。
2019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萬人,常住外來人口745.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9萬人。這標志著北京常住人口三連降、常住外來人口連續四年負增長。
雖然大量外地人選擇離開北京,到天津、深圳、武漢、成都等城市,但北京教育資源壓力并沒有得到更為明顯的緩解。
除了這個問題,非京籍學生上學難還關乎到學區房的問題。這幾年,隨著戶籍和住房條件都滿足的生源嚴重超額(主要是名校)的情況下,在每一個類別的每一個等級下,又有了新的條件。
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區出臺新的學區政策,7月31日后新購置的二手房不享受“單校劃片”,而是通過“多校劃片”方式入學,且一套住房六年內只提供一個學位。
實施多校劃片政策,一定程度使得教育資源和生源匹配更加合理,但這讓外地戶籍子女幼升小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因為對于沒有戶口的家庭就算你有房也沒用,排在所有入學資格之后,被稱為“五證一族”。
五證:
適齡兒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本人在京務工就業證明
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
全家戶口簿
在京居住證
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
教育焦慮,一直彌漫在非京籍家庭的上空。非京籍學生可以在北京上學,但卻不能高考。這也迫使奮斗的北漂父母,不得不選擇重新,為給孩子換回一個相對好的教育起點。
很多人開始為孩子尋找更好的出路。他們既不希望家庭的幸福受制于天價學區房,也不希望孩子的未來受制于無法選擇的公立教育體制。出國尋求教育,為孩子獲得美國籍或者其他國家國籍,未雨綢繆。
據教育部數據統計,2010-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加。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66.21萬人,同比增長8.83%。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約為70萬人。
當然也有不少家長選擇國際學校,國際學校的教育思維和創造的教育環境,能幫助孩子無差別地適應國外的學習,不必經過斷奶式思維轉換。
比較而言,國際學校學費較高,但相對于學區房一次性大筆投資而言,逐年的投入不會讓整個家庭陷入負債危機。
無論是出去留學,出國生子獲得他國身份,還是國際學校,為的都是給孩子更多選擇的機會。
其實,通過數據分析,永洪數據專家發現,不止北京,放眼全國,特別是一線城市,入學壓力都不小。比如,2020年,杭州共有94所公辦小學生源爆滿。2020年,深圳也是水深火熱,龍華區學位總缺口達11000個,福田區小一、初一缺口共9500個,坪山區公辦小一學位需求較2019年將增長約14.6%、公辦初一學位需求較2019年將增長約28.1%,預計,深圳光小一學位缺口就可能達5萬左右。
而隨著老齡化加劇,出生率下降,計劃生育或逐步取消,教育資源集中的城市可能迎來更多新生兒,教育資源的爭奪、競爭也會越來激烈。
不過,永洪數據專家認為,一線或新一線城市,教育資源本身競爭就激烈,對于非京籍入學難問題,政府也在積極改善,保障祖國的未來新生力量都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比如,在此前舉辦的北京市各區兩會上,多區表示擴增學位。其中,今年西城將新增義務教育學位不低于5000個;海淀計劃擴增學前學位9300個;朝陽區新建、改擴建4所中小學;另外,2020年豐臺區將新增普惠性學前學位800個,兩所新引進中學于9月正式開學。
學前教育方面,2019年北京市新建、改擴建138所幼兒園,新增3萬個學前學位,一定程度緩解了“入園難”問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非京籍上学有多难?从这些数据看真相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入选2020爱分析银行和零售数字化转型代
- 下一篇: 北京租房一个月多少钱?数据带你了解北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