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敢生孩子的女人,都在怕什么?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文 | 易不二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
“生育機器論”引起了眾怒,展現的,正是價值觀新舊交替時代下,那些將生育當成優勢、甚至可能只有這種優勢的人,將別人更多元的選擇,視為了別人人生的缺口。
實在荒謬。
但同樣荒謬的是,為了駁倒將生育價值視為人生第一序列那撥人,不少網友說出了“母豬下崽”的論調。
多元人生與生育價值在極端言論下,都被否定的時候,就波及到了那一批,以“不愿意生孩子”的態度對抗輿論催生壓力,但同時并沒有將生育完全排除在人生選項之外的人。
不管是選擇生育還是選擇自我,都值得尊重,而搖擺在這兩者之間的群體的聲音,也需要被聽到。
“螳螂財經”和身邊的十幾個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城市的朋友聊了聊,摘取了五個故事,試圖探尋,是什么讓那些原本有生育意愿的人,變得不敢生孩子了?
一、“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林可,29歲,設計師,未婚未育
我跟我男朋友已經戀愛長跑十一年年了,但我還沒有勇氣答應他的求婚。
不是不愛他,是我們的現狀決定了結婚了就要馬上生孩子。
但我不敢。
不敢生孩子,更不敢不生孩子。
我是喜歡小孩子的,我們其實已經連小孩的名字都想好了,但在我們多次的探討中越來越覺得,我們其實沒有能力撫養一個生命長大成人。
我跟我男朋友都是農村的,考了不錯的大學,有不錯的工作與收入,在外人眼里,都是美好。
可是工作七八年了,我們兩個人的存款卻仍然夠不上深圳的一個廁所,但我跟他的專業又決定了我們在老家的城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即便是可以租房子,我仍然沒有資本成為一個母親。
很現實的是,我的崗位經常需要加班,996是常態,007的情況也有發生,并且每年都有一波一波的年輕人涌入,如果我懷孕生孩子,勢必不能承受這樣的工作強度,加上產假的幾個月脫軌,那么我就會被調到邊緣崗位,升遷機會將與我無緣。
但如果我不拼命往上爬,在深圳這個城市,我拿什么來撫養孩子?
退一步說,就算我們鐵了心丁克到底,我自己父母那邊還好說,我男朋友家里的壓力,他不一定搞得定,而且到最后,所有壓力還是會指向我。畢竟,當他的家庭逼著他做選擇的時候,他自己都不敢保證是不是還會堅定地和我站在一起。
在這個如今看似開放的社會里,我們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這個原始的話題,女性哪有什么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二、“你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孩子的媽媽”
estella,31歲,自由職業,寶寶3歲
我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我媽為了我,幾乎放棄了她自己的人生。
我媽媽是高中老師,在我去美國念大學之前,她沒有自己的人生:放棄了調任市區的機會,說是怕轉學對我性格造成影響;拒絕幾個不錯的相親對象,說是怕我不能接受一個陌生人成為父親;一年從不給自己買幾件衣服,但我初中的時候就有了一臺十幾萬的雅馬哈鋼琴......
比起別人叫她宋老師,她更開心同事們叫她宋珂媽媽。
我媽媽對我所有的付出,讓我有了一個最直接的印象就是,一個女人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她就不再擁有自己的人生。
而且,在我回國工作后,看著周圍那些做了媽媽的朋友們,都紛紛在“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贊譽”中,放棄了自己人生的多種可能,以“喪偶式育兒”一手承擔了生與育的責任時,我的這種觀點再次得到了強化。
我其實不討厭孩子,但看見太多女性生完孩子后,就被視為要“理所應當”地打碎自己的人生去圍著孩子轉,在“成為母親=犧牲自己”的氛圍里,我抵觸生孩子這件事。
直到遇見了我先生。
我先生是ABC,所以思想上和部分人有不同。在我們談論起要不要孩子時,他會告訴我說,他知道生孩子很疼,如果我愿意多一重母親的身份,他會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少受痛苦,但若我選擇不要,他也會堅定支持我。
在國內主流的將分娩的疼痛視為母愛的偉大價值觀里,他看到了女性并不是理所當然要獨自承受這樣的痛苦,并給了我選擇的權利。
如今,我的女兒已經3歲了,我先生力圖避免著周圍環境將我拉上“母親的神壇”,在朋友們跟我講述那些為孩子犧牲了自己很多可能性的“偉大”案例時,他會認真告訴我:“你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孩子的媽媽。”
只是,像我這么幸運地,在生育價值之外,被看見了作為個體價值的女性,又有多少呢?
三、“成為父母幾乎沒有門檻,但我不覺得我有這樣的能力”
阿爆,34歲,小學老師,未婚未育
我特別喜歡孩子,而且我還是一名教師,我的工作就是和孩子們接觸,教他們知識。
其實我內心還有后半句,教他們做人。
但我不敢這樣說。
這種不敢,既是對自己的不自信,也是對教育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敬畏。這種心態,也導致了我不敢生孩子,不敢成為父親。
我自己是個留守兒童,從記事開始,父母就一直在外地打工,所以從小到大我很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哪怕他們其實在我身上傾注了已經他們的所有。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我能夠認識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我不覺得自己會是一個特別好的父親,所以不生孩子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而且,我已經教了十幾年書了,認識幾千個孩子,在他們身上,我能夠看到不同父母打下的不同烙印。
其實如今年輕一代的父母,比起我自己的雙親,不管是經濟條件還是受教育程度,大體上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做父母這件事上,還是有很多人依然在重復歷史。
我見過家里條件非常好,但性格內向到有自閉傾向的11歲男孩;有生理初潮早于周圍的人,卻被家里人以開玩笑口吻說是不是怪胎的女孩子;有但凡成績下滑,就會被家長用刺耳的詞匯辱罵的乖學生;有在學校偷竊被發現,父母來后卻叫囂這么小的年紀能偷到是他的本事的調皮男孩......
這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都是一張白紙,但在他們還在長心智的時期,就已經被父母潦草地涂抹上了不好的印記,他們將來長大了,要怎么面對自己的這些印記?
作為老師,只要把知識用更生動活潑的方式教授給學生,就算完成了基本工作,如此,尚且需要四年師范培養與考試,而做父母,卻完全沒有門檻。
四、“試管承受的恐懼、焦慮,換來了一句你怎么這么嬌氣”
蘇文靜,41歲,外企主管,寶寶2歲
準備要孩子的時候,我已經三十六歲了。
其實從我跟我老公結婚開始,各方催生的壓力就沒斷過。記得我三十二歲生日時,我媽媽還直接跟我講了她的擔心,說現在還不考慮生孩子的話,萬一以后生不出來,我老公會跟我離婚。
但那時候我的事業正處于上升期,迫于兩個人在上海買房的壓力,我不能暫停了備孕。所以等到我跟我老公都覺得可以要孩子的時候,卻發現無法自然受孕,一檢查,是雙側輸卵管堵塞加多囊。
在醫生的建議下,我進入了試管周期。打針促排、取卵,其中苦楚,沒有經歷過的人真的不懂。
但更受打擊的是,第一次鮮胚移植沒有著床,第二次凍胚移植也沒有懷上。
那段時間,我不僅身體飽受折磨,情緒也時時崩潰,揮之不去的孤獨與焦慮讓我感覺被全世界拋棄了一樣。但我老公工作特別忙,他無法每時每刻周到底照顧好我的情緒,有時候碰上他為工作的事困擾的時候,我若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里,他只會干巴巴地鼓勵我“要做媽媽了,勇敢一點”,而不耐煩的時候甚至會說“你怎么這么嬌氣”。
折騰了兩年多,我真的很想要放棄,我甚至都不確定到底是我自己有強烈地愿望成為一個母親,還是家庭、社會環境迫使著我做了這樣的選擇。但家里所有人都鼓勵我要堅強,要勇敢,熬過去就好了,沒有一個人愿意去聽我內心的脆弱,那段時間我覺得在家人的眼里,我只是個子宮。
所以,當最后一次胎胚移植一個星期后,我看到驗孕試紙上顯示著我成為了一個準媽媽的結果時,我沒有激動,只覺得松了一口氣。
五、“給出我有的一切,仍彌補不了我內心的愧疚感”
葉征,43歲,外企高管,2個孩子
在外人眼里,我是個典型的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成功男人:外企高管,年薪兩百萬,溫柔賢惠的妻子,一雙健康可愛的兒女。
但光鮮背后,苦楚無數。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已經上初中了,老二讀一年級。我和我太太都是那種愿意將一切心血都傾注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所以在懷老大的時候,我太太就辭職了,而其實,她當時也有前途不錯的工作。
我兩個孩子都上的國際學校,合起來一年學費要一百多萬,所以至今我們在上海都沒有買房子。
而且,因為我一個人承擔了兩邊父母、自己小家這樣三個家庭的責任,我特別害怕自己生病,有時候身體稍微的不適,在得到醫生的診斷結果之前,我心里已經是地震般的坍塌了。
但即便是這樣,我仍然覺得自己愧對家庭愧對孩子。
因為工作我需要常年出差,即使在上海,也有寫不完的PPT開不完的會,基本上我下班時,我孩子都已經睡了,每天能看見他們的時間就是在吃早飯的餐桌上。
而我太太這些年全身心為家庭投入,以前我完全不能體會到她的辛苦,很多時候就忽略了她的價值,時常為一些小事跟她冷戰,差點讓她陷入抑郁。
在外人看來美滿的家庭,實際作為丈夫與父親的我,常年缺位。
當然,養育2個孩子有無窮的幸福感,我也是在為自己的選擇買單。只是,當一些想生二胎的朋友們開玩笑問我生二胎好不好,我會認真的勸他們三思而后行。
對了,上個月,我媽打電話過來問,要不要考慮再生一個的時候,我看到我太太那對疑惑、憂傷、而后變為堅定的眼神。我更加肯定再也不生。
結語
《中國生育報告2019》顯示,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減少13%以上,全國人口出生率為10.94‰,為1949年以來歷史最低,而且生育意愿降低至1.5以下,原因在于“生育基礎削弱”和“生育成本約束”。
我們不想讓那些不愿意生孩子的人改變主意,更不愿否定那些生育子女的人的價值,但在出生率、生育意愿都雙低的如今,我們很想知道,怎樣才能讓那些愿意生孩子的人,放心迎接新生命?
*根據采訪對象要求,人物皆為化名,“螳螂財經”根據需求有所刪減調整。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那些不敢生孩子的女人,都在怕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退市再上市,泡泡玛特的”盲盒泡泡”这次能
- 下一篇: 摩的司机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