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核芯显卡控制面板自定义分辨率_玩家 | 独立显卡和核芯显卡哪个更香?
顯卡一直是游戲玩家們關心的硬件大戶,無論是自己裝機還是購買筆記本電腦,顯卡的型號和性能往往是最受關注的指標之一。
顯卡除了影響游戲性能,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對圖形的處理能力,哪怕不玩游戲,我們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統,沒有顯卡也是無法正常工作的。
顯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對于電腦硬件并不怎么了解的玩家而言,面對某些裝機配置單可能就有疑惑了——為什么顯卡的那一欄是空白的呢?
這其實并不是這臺電腦不需要顯卡的意思,而是因為其使用了“核芯顯卡”。
所謂核芯顯卡是指整合在處理器(CPU)當中的圖形處理核芯,依托處理器強大的運算能力和智能能效調節規劃,核芯顯卡可以在更低功耗下實現出色的圖形處理性能和流暢的使用體驗。簡單理解就是——CPU承擔了顯卡的職能。
核芯顯卡≠集成顯卡
今天依然有很多玩家習慣性地將這種集成在CPU上顯卡稱之為“集成顯卡”,雖然這么說并不算錯,但其實所謂的“集成顯卡”在硬件圈內另有指代,關注硬件發展的玩家們想必并不陌生,這種“集成顯卡”其實指的是集成在北橋芯片組,也就是主板上的顯卡,這種解決方案因為價格低廉,受到了對圖形處理性能不那么重視的玩家們的追捧,在2007年前后更是占據了整個個人電腦市場的90%份額。
當然了,便宜歸便宜,但集成顯卡的性能也相對較低,往往會被認為是不適合于運行3D游戲或精密的圖形型運算。
那么,為什么今天占據市場的會是核芯顯卡呢,之前的集成顯卡去哪里了?
最早的核芯顯卡技術理論是由AMD公司在2006年收購了知名顯示芯片制作商ATI公司之后首次提出的。AMD將這個計劃稱之為“AMD Fusion”,提出讓CPU同時承擔傳統的中央處理器(CPU)和圖形處理器(GPU)的任務,并將這種概念產品命名為“APU”。
這種概念產品相對于傳統的顯卡,可以大幅減低電腦的功耗,同時得益于CPU強大的運算能力,其性能也是集成顯卡無法企及的。
有意思的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融合了CPU和GPU的產品卻是AMD的老對手Intel做出來的。在2010年,Intel將顯示核芯集成在了其最新中央處理器產品中,而這個系列正是今天早已被我們熟知的酷睿“i”系列。
直到2011年的CES大展上,AMD才第一次正式公布了首款APU產品,這也標志著“集成顯卡”開始退出市場。
今天的核芯顯卡不僅擁有價格低、功耗低的雙重優點,在性能上也是一直追趕著獨立顯卡,那么會不會有一天,核芯顯卡能夠徹底取代獨立顯卡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圖形處理的性能瓶頸在于其頻率、流處理器和顯存,想要更多的流處理器就需要更大的面積,這對集成度極高的CPU來說顯然很難實現。而核芯顯卡的顯存更是直接取決于內存,如今的DDR4內存和獨立顯卡使用的GDDR5顯存明顯還存在差距,這也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所以以目前的眼光來看,短時間內核芯顯卡還威脅不到獨立顯卡的地位。當然,未來當獨立顯卡的性能過剩,玩家的需求都能被核芯顯卡滿足的時候,也就差不多到了獨立顯卡退出市場的時候了。
戳原文,更有料!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md核芯显卡控制面板自定义分辨率_玩家 | 独立显卡和核芯显卡哪个更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电脑连接电视方法详解_HDMI高清线如何
- 下一篇: win7开机动画_优化win7系统 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