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计算机科学家谷歌评审,高一被清华姚班录取, 高三委拒谷歌offer, 一个重度网瘾少年到理论计算机科学家的蜕变...
原標題:高一被清華姚班錄取, 高三委拒谷歌offer, 一個重度網癮少年到理論計算機科學家的蛻變
今年的理論計算機頂會FOCS,一位來自浙江湖州的小伙子陳立杰一口氣中了3篇論文,還拿下了最佳學生論文獎。
然而,而這不是陳立杰第一次獲得最佳學生論文獎,早在今年3月份,他就攬下了ACM 計算理論年會(STOC)的最佳學生論文。
他幾乎沒有借助任何外界的力量,完全憑借自己的努力,各種暴虐OI、ACM賽事,成為了中國最著名、最有實力的OI選手,在全國OIers行業幾乎無人不知這位超人。他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來源:超級數學建模(ID:supermodeling)。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并非從小是優等生,曾是重度網癮少年
年少稱霸OI,如今享譽世界,陳立杰小小年紀就活成了無數學子夢想的樣子。或許大家會認為陳立杰不是天賦異稟就是智力非凡,其實不然。
小學的時候,陳立杰的整體成績其實并不算突出,唯獨一門數學還算是不錯。學習不上心,反倒是對信息技術特別感興趣,說得通俗點就是喜歡玩游戲,而且還是個魔獸世界的小迷弟,小學就能自己制作魔獸世界的地圖了。
右一陳立杰
上初中之后,陳立杰開始轉戰音樂節奏類游戲,瘋狂沉迷于一款叫做“OSU!”的游戲,為此他還創下三天兩夜不睡覺的記錄,就是為了擠進世界排名 TOP100,據陳立杰本人回憶,當年和他水平相當的人,如今都已成為了世界 TOP10.
我覺得沒差,反正現在陳立杰在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也是TOP啊~
陳立杰
后來陳立杰恍然大悟,天天玩游戲也不是個事兒,整天玩電腦不學點啥,指不定哪天就被送去“電療戒網癮”了。
于是他便開始自學編程,并自告奮勇地去參加了不少信息學競賽,但在眾多科班出身的參賽選手當中,陳立杰半路出家的自學水平根本不夠看的,所以他在編程初期,一直沒取到什么好名次。
后來,那段時間成為了陳立杰人生中的第一個迷茫期,編程道路屢屢受挫,學習成績又上不去,當時的陳立杰和“優等生”這三個字沒有半毛錢關系,甚至就連他的爸媽都開始勸他放棄了,不停地暗示他換條路走。
然而誰能想到這名十幾歲的初中生有著如此堅定的信念,陳立杰不僅沒有輕言放棄,還愈戰愈勇,用成績證明了自己。
高一被清華錄取,高三委拒谷歌offer
上了初三之后,陳立杰依然是每天都泡在學校的微機室里,吃喝拉撒基本上都在里面,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陳立杰幾乎放棄了他鐘愛的游戲,開始不斷地刷題、實操。
遇上不懂題目或知識點,陳立杰就跑到“Verycd”等網站上找教程,偶爾還會求助于網友們(計算機高手),還因此認識了不少高手。
陳立杰
為了學編程,有時陳立杰甚至會把自習課都給逃掉,然后偷偷跑到機房刷題,如果遇上“不好說話的”機房值班老師,他就跑到天臺一個人靜靜地想題目。
當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在偷偷用手機跟女同學聊天的時候,陳立杰的手機里卻只有OI和ACM的題目;當大家都在絞盡腦汁地去約女生吃飯、看電影、逛公園的時候,陳立杰卻在機房默默啃著泡面刷著 WA(wrong answer)。
“如今,我的朋友們跟女同學都過著幸福的生活,不過我覺得我跟我的電腦過得比他們更幸福。”
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時我還很年輕,也沒有想到以后會怎么樣,就是想要呆在機房里,為了做出題目這樣純粹的感動而活下去。”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了高中,而且他的高中老師萬春彬被他的毅力給折服了,還給了他一項“特權”——把翹課變成了請假。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立杰揮灑在機房里的汗水沒有白費。從他15歲那年開始,仿佛跟開了掛一樣,一鳴驚人,勢不可擋。
2010年8月,全國信息學競賽在線賽全場第2名;
2010年11月,全國信息學聯賽浙江賽區一等獎;
2011年5月,亞太地區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2011年5月,中國隊選拔賽,非集訓隊第2名;
2011年11月,全國信息學聯賽浙江賽區第1名;
2013年2月,全國信息學冬令營全場第1名;
2013年7月,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第1名。
從此之后,全校都重新認識了這位“泡”在機房里的天才,與此同時,陳立杰這個名字在信息學競賽圈也沸騰起來了,與他較量過的人都對他贊嘆不已。
2011年,高一剛開學不久,陳立杰就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這位大神表示并不著急,想跟著同學們一起讀完高中再去上大學。
到了高三,陳立杰又收到了谷歌的實習邀請,但他覺得現在加入工作為時過早,甚至還會影響到他的學習,所以委婉地拒絕了。
被天才打擊,再次陷入迷惘
高中畢業后,陳立杰應邀來到清華大學,就讀于交叉信息研究院(清華姚班)。在別人看來,陳立杰年少成名,前途無可限量,但誰又能想到這位天才剛入學就迷失了自我。
對未來感到害怕了,不知夢想在何方,以后的路又在哪兒?和許多剛入學的大學新生一樣,陳立杰一旦離開熟悉的機房,一切都讓他無所適從。
天才云集的姚班,讓陳立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惘,最讓他難受是,昔日舍友兼好友范浩強利用軍訓的閑暇時間,已經在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了,而他還在操場里徘徊著思考人生...
范浩強
范浩強小學三年級開始學奧數,12歲開始學習編程,小學剛畢業那會兒,他僅用兩個星期便速成C語言了(自學)。高一的時候,范浩強代表中國隊(共四人)前往泰國芭提雅參賽,并以599分(滿分600)奪得第23屆IOI金牌第二名,回國后直接被保送到清華。
雖然陳立杰無心與他人比高下,但倆人作為朋友,成長軌跡又如此雷同,無意間總會讓陳立杰形成心理落差,甚至讓他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立杰旁聽到唐平中教授的《博弈論》,卻無意間讓他頓悟,重新找到了學習的動力、奮斗的目標:從競賽模式轉變成科研模式。
后來,陳立杰更是在唐平中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人生當中第一篇學術論文:《受限圖靈機的有限理性》,成功踏出了科研生涯的第一步。
慢慢地,陳立杰便找回了中學的學習狀態,大二時,他不僅提前修完了大部分的計算機理論課,還選修了一門研究生課程《高等理論計算機科學》,為此,他每周至少花 20 個小時在這門課程上。
后來公布考試成績時,陳立杰是唯一能到 100分的考生(滿分為 80,其中 20分是Bouns),讓學長學姐們一度陷入尷尬。
拿到成績單的陳立杰激動不已,他終于又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要成為一名理論計算機科學家!”
驚艷MIT的中國交換生
到了大三,陳立杰便開始大展身手了,不僅在 COLT 2016(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頂級的國際會議)上發表了文章,還親自前往紐約會場作了兩篇口頭報告。
陳立杰
回國不久,陳立杰再度收拾行囊,前往MIT進行交換學習,師從量子信息著名學者Scott Aaronson教授。
Scott Aaronson教授有一個習慣,每次布置課后作業時,總喜歡多留一道附加題(他本人正在研究的問題),目的不是在于要求學生去解答,只是想鼓勵大家開動腦筋去思考,當時陳立杰就對教授留的附加題特別感興趣。
有一次,教授留了一道自己和團隊探討了一年都沒有成果的問題,被陳立杰僅用了三個星期就解答出來了,為此教授還專門表彰了他,果然,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
陳立杰與Scott Aaronson教授
后來的日子,陳立杰先是在 FOCS 2017(計算機科學基礎年會)上發表了論文,成為了首位在計算機科學基礎年會上發文的中國本科生。
截止陳立杰大學畢業之前,他已經在各個國際會議上發表了四篇學術論文,一篇獲得 ISAAC 會議最佳學生論文獎,還有一篇獲得了 ACM 計算理論年會(STOC)Danny Lewin 最佳學生論文獎(文章開頭有提到)。
從那以后,陳立杰在圈內的名聲是越來越大了,慕名而來找他合作搞科研的小伙伴也是絡繹不絕,而這一切都正合陳立杰的意愿,對于一直單打獨斗的他來說,有隊友一起并肩共進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2016年,陳立杰在參加清華特獎(清華大學榮譽最高的獎學金)的答辯時,他向大家展示了一張“姚班論文合作網絡”圖,在他的帶領下,姚班有越來越多的同學都立志要從事理論計算機科學行業了,其中33名同學一共發表了23篇paper!
陳立杰左(左一)
當答辯評委問及他將來的人生規劃時,“你想解決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核心問題 P=NP ?”陳立杰是這樣回答的:
對,是這樣子的!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計算機學界,可以說是從計算機這個領域一開始以來就有的問題。我現在作為一個大四的學生,可能確實暫時還沒什么想法,但我相信隨著我的知識的拓展,在我有生之年我能夠看到這個問題的解決。
當時陳立杰的答辯現場視頻 ▼
2017年,陳立杰大學畢業后,又來到了昔日奮戰的 MIT,繼續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師從Ryan Williams副教授(一位計算機科學界的大牛,三十多歲就當上了斯坦福的教授)。
雖然如今陳立杰離自己的目標(理論計算機科學家)已經越來越近了,但將來的挑戰也必將接踵而至,畢竟我們都等著你早日把圖靈獎收入囊中呢。
作者簡介:超模君,數學與交叉科學教育自媒體博主。愛分享有用的數學建模知識,愛深挖有趣的交叉科學人物故事,愛為靠譜的現代教育產品打call。著有,由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
意猶未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日本计算机科学家谷歌评审,高一被清华姚班录取, 高三委拒谷歌offer, 一个重度网瘾少年到理论计算机科学家的蜕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tml流动布局,自适应css布局——流
- 下一篇: 计算机网络职称考试试题,职称计算机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