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Linux 交叉编译(交叉编译是什么?CROSS_COMPILE)(交叉编译工具链【待更】)
文章目錄
- 交叉編譯
- 1、編譯
- 2、本地編譯
- 3、交叉編譯
- 交叉編譯工具鏈
交叉編譯
在嵌入式系統開發中,經常會聽到一個詞:交叉編譯。到底什么是"交叉編譯"呢?為什么要使用"交叉編譯"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下這個話題。
在討論交叉編譯之前,我們先來聊聊編譯。
1、編譯
在程序開發中,使用高級語言編寫的代碼被稱為源代碼,比如用C語言編寫的后綴名為.c的文件,或者C++編寫的后綴名為.cpp的文件。源代碼不能被機器執行,必須轉換成二進制的機器代碼(指令+數據)才能被CPU執行。將源代碼轉換成機器代碼的過程稱為編譯(Compile),編譯的工作需要編譯器(Complier)來完成。
編譯器對源代碼進行語法檢查,只有沒有語法錯誤的源代碼才能被編譯通過。源代碼經過編譯后,并沒有生成最終的可執行文件,而是生成一種被稱為目標文件(Object File)的中間文件。比如,Visual C++的目標文件后綴名為.obj,而GCC的目標文件后綴名為.o
源代碼可能包含多個源文件,比如main.c/fun1.c/fun2.c等等,編譯器會對源文件逐個進行編譯。因此,有幾個源文件,就會生成幾個目標文件;
目標文件并不能被執行,因為它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源文件之間的引用關系導致的問題。
舉個例子:文件A.c引用了文件B.c中的變量"EXT_someflag",A.c和B.c分別編譯生成A.o和B.o,A.o中并沒有變量"EXT_someflag"的定義,必須依靠B.o才能形成完整的代碼。
同樣的情況表現在源代碼對庫函數的引用。
把經過編譯后生成的目標文件,按照其內在引用關系彼此相連接而生成一個完整的、可執行的文件的過程稱為鏈接。
鏈接工作由鏈接器完成。
因此,源文件生成可執行文件要經過編譯和鏈接兩個步驟才能完成。為了方便,我們也把這個過程統稱為編譯。本文的主題"交叉編譯"也是包含了編譯和鏈接的步驟,不再贅述。
與交叉編譯相對應的是"本地編譯(native compile")。
理解本地編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交叉編譯,所以,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本地編譯?
2、本地編譯
所謂"本地編譯",是指編譯源代碼的平臺和執行源代碼編譯后程序的平臺是同一個平臺。這里的平臺,可以理解為CPU架構+操作系統。比如,在Intel x86架構/Windows 10平臺下、使用Visual C++編譯生成的可執行文件,在同樣的Intel x86架構/Windows 10下運行。
3、交叉編譯
所謂"交叉編譯(Cross_Compile)",是指編譯源代碼的平臺和執行源代碼編譯后程序的平臺是兩個不同的平臺。比如,在Intel x86架構/Linux(Ubuntu)平臺下、使用交叉編譯工具鏈生成的可執行文件,在ARM架構/Linux下運行。
交叉編譯是相對復雜的,必須考慮如下幾個問題:
1、CPU架構:比如ARM,x86,MIPS等等;
2、字節序:大端(big-endian)和小端(little-endian);
3、浮點數的支持;
4、應用程序二進制接口(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ABI);
為什么要使用交叉編譯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1、交叉編譯的目標系統一般都是內存較小、顯示設備簡陋甚至沒有,沒有能力在其上進行本地編譯;
2、有能力進行源代碼編譯的平臺CPU架構或操作系統與目標平臺不同;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進行交叉編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嵌入式開發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能。
參考文章1:嵌入式開發 | 什么是交叉編譯(CROSS_COMPILE)
參考文章2:一次搞定 Arm Linux 交叉編譯
交叉編譯工具鏈
參考文章:交叉編譯工具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rm Linux 交叉编译(交叉编译是什么?CROSS_COMPILE)(交叉编译工具链【待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虚拟机 Linux ubuntu16.0
- 下一篇: linux vscode工作区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