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可知论是什么?agnosticism
它與可知論相對,是一種哲學的認識論,認為除了感覺或現象之外,世界本身是無法認識的。最初由英國生物學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
不可知論斷言人的認識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范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發展規律。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許多流派從不可知論出發來否定科學真理的客觀性。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
中文名 不可知論 外文名 agnosticism 詞語歸屬 哲學 提出者 托馬斯·
基本介紹
不可知論(agnosticism)英語中agnostic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a(沒有)和gnosis(認識),這是最早在1869年由英國的托馬斯·亨利·赫胥黎創造的,用于描述他的哲學。
否認認識世界或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不可知論者是指對宗教神學教條表示懷疑,又拒絕無神論,從而主張把宗教是否存在這一類問題擱置起來的人。
不可知論思想因素早在古代懷疑論者那里就已經有了,作為一種系統的哲學理論則出現于18世紀的歐洲。歐洲哲學史上從古以來就存在的實體與偶性、本質與現象、必然與偶然等
對立關系的探討和研究,在形而上學范圍內長期得不到解決。
18世紀,自然科學還不夠發達,關于自然事物的知識比較零碎,對許多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和原因還不能作出科學的回答,從而促使一些哲學家提出猜想,認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個不可認識的物自體。
D.休謨是近代歐洲不可知論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指出:認識完全局限在經驗的范圍內,人不僅不能感知和證明物質實體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證明精神實體(包括宗教)的存在。
近代歐洲不可知論的另一重要代表是康德。他對物自體的存在予以肯定,又指出:刺激人們的感官而引起感覺的物自體的本來面貌是不可認識的;作為一切精神現象最完整的統一體的靈魂、作為一切物理現象最完整的統一體的世界和作為最高統一體的宗教都不是認識的對象,而屬于信仰的領域
在哲學上信奉休謨和康德不可知論的一些自然科學家,如赫胥黎和H.L.F.von赫爾姆霍茨等,在自然觀方面承認自然界受客觀規律支配,不承認任何外來干涉。因此,恩格斯指出:他們的不可知論是“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許多不可知論流派對科學真理的客觀意義予以否定,高舉不可知論。實證主義者H.斯賓塞和A.孔德等都是休謨主義者。新康德主義則極力高舉康德的不可知論。馬赫主義、實用主義、新實證主義、存在主義等流派都高舉不可知論,借以對唯物主義進行批判。
參考文章:不可知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哲学】不可知论是什么?agnosticism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hrome浏览器如何重新打开关闭的标签
- 下一篇: python PyQt5.QtW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