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北理工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实验三教程.docx
北理工計算機原理與應用實驗三教程
本科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 計算機原理與應用實驗三
課程名稱:計算機原理與應用實驗時間:任課教師:實驗地點:實驗教師:實驗類型:■ 原理驗證□ 綜合設計□ 自主創新學生姓名:學號/班級:組 號:學 院:同組搭檔:專 業:成 績:
實驗三 串行通信一、實驗目的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串行接口芯片8251 的工作原理和編程方法。掌握串行接口芯片8250 的工作原理和編程方法。掌握對串行接口芯片的初始化編程;學會串行通信半雙工和全雙工的編程技巧。二、實驗內容及步驟1、利用PC 機系統的串行通信接口實現與實驗系統的雙機通信PC 機的串行通信接口的端口地址為3F8H,并畫出三線連接,七線連線通信接口的連線圖,接口為標準RS-232(25 芯)插座。2、連接電路連接好電路,其中8254 計數器用于產生8251 的發送和接收時鐘,TXD 和RXD 連在九針接口處。
3、接線實現點到點的異步串行通信,需要利用串行接口將兩臺計算機直接連接起來,其中關鍵是將發送數據(TD)和接受數據(RD)交叉連接,其余連接要滿足于控制信號。
CLK0 /8254接1M時鐘CLK /8251接1M時鐘(系統已經連接,不用學生連接)GATE0 /8254接+5V0UT0 /8254接TX/RXCLK /8251CS /8254接Y0 /IO 地址CS /8251接Y7 /IO 地址RXD /8251接TXD /九針接口TXD /8251接RXD /九針接口
4、 設置計數器的值8254 計數器的計數初值=時鐘頻率/(波特率×波特率因子),這里的時鐘頻率接1MHz,波特率若選1200,波特率因子若選16,則計數器初值為52。5、數據要求設串行通信的波特率為1200、偶校驗、數據位為7 位、一位停止位,利用查詢方式實現單工通信。要求發送方將任一文件傳送到收方,收方收到后將源程序寫入磁盤。分別編寫收方和發方的通信程序。6、半雙工通信上述參數不變,用中斷方式實現半雙工通信,編寫程序。7、PC 機寄存器的端口地址如下表所示I/O端口IN/OUT寄存器名稱3F8 *OUT發送保持寄存器3F8 *IN接收數據寄存器3F8 **OUT波特率因子(LSB)3F9 **OUT波特率因子(MSB)3F9 *OUT中斷允許寄存器3FBOUT線路控制寄存器3FAIN中斷標志寄存器3FCOUTMODEM控制寄存器3FDIN線路狀態寄存器3FEINMODEM狀態寄存器*線路控制寄存器第七位 DLAB=0** 線路控制寄存器第七位 DLAB=18、線路控制寄存器(LCR,只寫)用來設置通信參數,初始化時必須設置,I/O端口地址3FBH或2FBH。b7:DLAB位。置0為常態,置1訪問DLL、DLM寄存器;b6:中斷控制位。置0禁止,置1允許;b5,b4,b3:奇偶校驗。b2:停止位數。置0使用1位停止位,置1時,如果字符長度為5,使用1.5停止位,如果字符長度為6、7、8,使用2位停止位。b1,b0:字符長度。9、線路狀態寄存器(LSR)用于提供與線路有關的狀態信息,使用中可能隨時查詢,I/O端口地址3FDH或2FDH。b7:恒置0;b6:發送保持移位寄存器空(TSRE);b5:發送保持寄存器空(THRE),置1表示允許向THR輸出數據;b4:斷點中斷(BI);b3:楨(字符)格式錯(FE);b2:奇偶校驗錯(PE)b1:超載錯誤(OE)b0:數據就緒(DR),置1表示RBR中有數據。10、波特率因子寄存器(DLL、DLM,只寫)兩個寄存器組成一個16位寄存器,存放一個波特率因子(分頻值)。對1.8432MHz頻率進行分配,從而得到用戶需要的波特率。DLL存放波特率因子的低8位,DLM存放波特率因子的高8位。I/O端口地址3F8H/3F9H或2F8H/2F9H,典型的波特率因子值可以根據公式得到:波特率因子=1843200/(波特率*16)例如,對于4800的波特率:因子=1843200/(4800*16)=24(0x18);于是DLL應設置為0,DLM應設置為0x18。11、接收緩沖寄存器(RBR,只讀)用來存放從線路上接收的有效字符,等待本地讀取,I/O端口地址3F8H或2F8H。12、發送保持寄存器(THR)用來存放待發送的數據,與RBR使用同一I/O地址,但互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北理工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北理工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实验三教程.docx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社会学专业喜欢计算机怎么办,考研困惑我是
- 下一篇: 南工程计算机学院贴吧,【计算机工程学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