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奇观图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潇湘奇观图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古典山水畫顛峰時期的三大體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71aab01000cwa.html 宋代的山水畫多用絹,鉤勒精細,刻畫嚴謹,用墨則層層渲染,凝重恬靜;元代山水畫多用紙,利于干筆皴擦,“不為法縛,意超象外”,墨法則干、濕并用,變化莫測,一片莽莽蒼蒼。可以說,中國山水畫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元以后,明清兩朝,山水畫明顯遜于宋元,沒有了宋元山水畫的那種歷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繪畫體現出空前未有的豐富、精致、寫實之情,這一時期繪畫得以進一步分科分為山水、花鳥、人物、宗教畫及雜畫等。由于畫風多樣,題材眾多,水墨畫的技法與理論也隨著五代兩宋山水畫和花鳥畫的發展很快進入到一個高峰。這一時期,名家輩出:山水畫方面如“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以及馬遠、夏圭等著名山水畫家的作品對后世影響深遠。花鳥畫方面,隨著文同、蘇軾、米芾等文人學士們以墨竹、墨梅(與南宋末的蘭、明后的菊合稱“四君子”)等專科繪畫的流傳,崇尚主觀意趣、崇尚筆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畫”開始興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鳥畫《老松八哥圖》等為后世水墨畫的發展又開新路。徐熙開創了“野逸”風格的水墨形式與其孫徐宗嗣繼其祖業創立的“沒骨法”水墨花鳥在民間得以發展。當然,水墨畫在宋代人物繪畫上也有新的發展。如梁楷的“減筆”畫《潑墨仙人圖》、《李白行吟圖》用極簡潔的幾筆勾出了詩人李白的性格特點,而成為繪畫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畫之一。 元代帶來的審美意識的變異,這給中國畫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深刻地影響。水墨畫大體上是依著以趙雪松為代表的文人畫向前發展的。繪畫理論和創作實踐中,重視畫家主觀意志、興趣和思想感情抒發。 趙雪松主張繪畫的現實主義,強調繪畫筆墨與書法的一致性,標榜復古、提倡書法筆墨的趣味。作為元四家(趙雪松、黃公望、王蒙、吳鎮、后董其昌也用倪鰱替換他)之首,引導了元代水墨畫的新一輪重要變革,擺脫了宋人院體畫風格,重視主觀抒發,追求簡淡高逸、蒼茫深秀的藝術情趣。他們用干筆皴擦代替濕筆暈染,逐漸用紙張代替絹素。他們的藝術成就體現了中國畫的一次創造性發展,對明清繪畫理論、創作均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元代水墨畫風格總的發展趨勢是在重視對古代傳統的繼承上,創新立意。突出表現就是文人畫開始占據畫壇的主導地位。所以適合于表現文人畫家意識的山水畫和枯木竹石、梅、蘭以及水墨筆花鳥大量涌現,人物故實畫的相對減少。隨著文人畫的繁榮,繪畫作品中詩、書、畫進一步密切結合而且成為普遍的風尚。這加強了中國畫的文學趣味,更好地體現了中國畫的民族特色。 怎樣學習中國山水畫 http://jnxingcui1715199.blog.163.com/blog/static/253191132007622101946353/ 山水畫是宋元繪畫臻達的最高境界。在中國繪畫史上,盡管山水畫是較晚出的畫科,但卻比歐洲風景畫要早一千多年。 漢代時,山水僅作為人物背景出現。而到了魏晉南北朝,世人崇尚老莊,談玄成風,寄情山水,結廬而居,于是,在戴逵、顧愷之、張僧繇、宗炳等獨立的山水畫創作實踐中,山水的以形媚道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 但六朝時山水畫技法仍是不成熟的,“其畫山水,則前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以隋代展子虔《游春圖》為代表的隋代山水畫,其筆墨、山石造型、水的質感方面的技法就已趨于成熟。 唐代山水則進入成熟期,所謂畫長江“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技”,說明了山水畫有重要的創新,即開創了兩大流派,一是以李思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派,一是以吳道子所“變法”開創,王維、張璪等推進的“水墨山水”派。于是,以線條筆墨為貴的山水畫,開始與以色彩勝的青綠山水相抗衡。 山水畫的鼎盛時期是宋元時代。五代宋初的山水畫家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為有宋一代山水畫作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準備。宋元山水大體上分為三個時期,即北宋山水(以李成、范寬、郭熙為代表),南宋山水(以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四家為代表)和元代山水(以“元四家”即黃公望、王蒙、倪云林、吳鎮為代表)。 總體上看,北宋定都汴京,所以北宋山水畫著重塑造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象,雄強挺拔,得秦隴山水之骨法。另有米芾父子表現江南煙雨迷蒙的米點山水(《春山瑞松圖》、《瀟湘奇觀圖》),還有王希孟雄闊瑰麗的青綠山水畫卷(《千里江山圖》),冠絕一代。 靖康之變,宋室南渡,繪畫中心南移。南宋畫家有感于江南山水的秀麗形象,可游可臥,心摹手追,于是畫風由北宋的渾穆險峻、雄強厚重(范寬、郭熙)轉化為空靈俊秀、疏林晚照(馬遠、夏圭為代表)。 元代山水(元四家)是由士大夫心態轉向文人心態失意痛苦的寫照。從而更加重視主觀意趣和水墨風格,或蒼茫濃郁,或墨氣四射,或疏寂簡潔,或地老天荒。將筆墨線條的美推向極致,強調繪畫筆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景物的相對獨立的美。于是書法與繪畫相結合,強調筆意墨趣書味及其所傳達的意興氣勢、空間張力、時間構成等獨特意境,成為元代山水(又稱“書齋山水”)的根本特色,并對明清、近代水墨山水畫影響殊深。
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回答你,因為內容實在是太多了,我簡單的回答下,你不懂在問!南北藝術傳統 古代木構建筑:喻皓《木經》、李誡《營造法式》、保國寺大殿(從三分的比例來看,建筑立面就由前代的厚重沉著變為輕盈俊秀,體現了宋人的審美傾向)、佛宮寺釋迦塔(空間造型高拔沉穩,遠觀如天柱地軸,形象剛健,近看則變化有致,疏密相同) 佛教石窟藝術:大足北山第125號數朱手觀音,北宋(被稱為“北山石刻之冠”)、大足寶頂山第18號摩崖養雞女,南宋(衣著樸實,表情和藹,使人完全忘卻了這是在宗教的背景下進行說教)、李公麟《圣賢圖》、武宗元《朝元仙仗圖》綜上所述,兩宋三百余年的南北文化發展,調動了文人士大夫、宮廷畫家、民間藝匠以及方外的僧道,共同來表現他們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創作出了這個時期輝煌的視覺藝術成就。翰林圖畫院 《群魚戲藻圖》(藝墨色為主的鉤描渲染,把水中游曳的魚兒表現的極為真實)、崔白《雙喜圖》(以敗荷浮雁和水上風物,借助水墨的筆致,顯示出殘缺的美感)、趙佶《柳鴉蘆雁圖》《芙蓉錦雞圖》、李迪《雞雛待飼圖》、《四天王木函彩畫》、趙佶《聽琴圖》、張擇瑞《清明上河圖》、李唐《采薇圖》、馬麟《靜聽松風圖》、李嵩《貨郎圖》山水畫的黃金時代 李成《茂林遠(山由)圖》、范寬《溪山行旅圖》、許道寧《漁夫圖》、郭熙《早春圖》、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山巒侯約圖》、《丹楓喲鹿圖軸》、武元直《赤壁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馬遠《水圖卷(四幅)》、夏圭《溪山清遠圖》文人書畫家的追求 蘇軾《黃州寒食帖》、黃庭堅《諸上座帖》、米芾《蜀素帖》、蘇軾《枯木怪石圖》、李公麟《五馬圖》、趙葵《杜甫詩意圖》中國陶瓷的巔峰 雙耳三足鼎,宋、雙貫耳瓶,南宋、玫瑰紫釉盆托,北宋、刻花白瓷瓶,宋蒙古和元帝國 均釉貼花雙耳三足爐、元世祖出獵圖、水墨山水,元,山西大同宋家莊馮道真墓、永樂宮三清殿藻井、朝元圖,山西苪城永樂宮元初的江南畫壇 鄭思肖,墨蘭圖卷、龔開,中山出游圖趙孟頫和書畫一律 趙孟頫《洛神賦》、鮮于樞《蘇軾海棠詩》、趙孟頫《雙松平遠圖》《水村圖》《紅衣西域僧圖》《秋郊飲馬圖》、任仁發《二馬圖》、趙孟頫《秀石疏林圖》、高克恭《云橫秀嶺圖》元中后期的文人畫藝術 李士行《古木叢篁圖》《山水圖》、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富春山居圖》、吳鎮《漁父圖》、王蒙《青卞隱居圖》、倪瓚《六君子圖》《漁莊秋霽圖》《竹枝圖卷》、方從義《神岳瓊林圖》、張渥《九歌圖卷》喇嘛教和其他宗教藝術 廟應寺白塔、歡喜金剛,莫高窟第465窟、千手千眼觀音,莫高窟第3窟、薩迦南寺、居庸關云臺、居庸關云臺天王像浮雕、鳳凰寺、清凈寺
1. 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畫家,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巖窟中的圣母》等,以上三副畫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2.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也是. 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他與達·芬奇、拉斐爾并稱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杰”。大理石雕塑《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作,大家最熟悉的雕塑還有《大衛》等。他最重要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和西斯廷祭壇壁畫《最后的審判》等。3. 魯本斯(1577-1640):德國人,巴羅克風格的代表畫家。他擅長繪制宗教、神化、歷史、風俗、肖像以及風景畫,是17世紀西方成就最大的畫家之一。主要作品有《豎起十字架》、《畫家與夫人伊莎貝拉》、《劫持》、《亞馬遜之戰》、《亞當與夏娃》等。4. 倫勃朗(1606-1669):17世紀荷蘭繪畫黃金時代最具象征性的藝術大師。他多才多藝,畫肖像、人物群像、風景,還畫一些極為精美的銅版畫。在荷蘭乃至全歐洲的繪畫史上所占的地位,是與意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成名作是《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最后一幅畫是《浪子回家》。據統計,他一生留存下來的作品有油畫600幅、蝕刻版畫350幅、素描1500幅。5.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780-1867):19世紀法國杰出的古典主義畫家,代表作有《路易-弗朗索瓦-貝爾坦像》、《里維埃夫人肖像》,《俄狄浦斯解開斯芬克斯之迷》、《瓦品松的浴女》、《宮女》、《泉》等。6. 保羅·塞尚(1839-1906):法國人。是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繼印象主義之后的繪畫革新家,他與凡·高、高更一起被后人稱為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堪稱“現代繪畫之父”。重要的作品有《誘拐》、《野餐》、《玩牌者》、《一籃水果》、《維克托·肖凱》、《大浴女》等。7. 克勞德·莫奈(1840-1926):出生于巴黎,是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注重人對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主張到大自然中去,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覺印象,其影響力極為深遠。莫奈是第一位以他的繪畫深入探討這種視覺現象的藝術家。主要代表作《塞納河畔》、《綠衣女子》、《印象·日出》、《圣·拉扎爾火車站》、《睡蓮》等。8. 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蘭人,他是19世紀偉大的藝術巨匠,后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他的創作在藝術發展上具有深遠的意義,推動了繪畫色彩方面的大膽創新、增強了綜合形體的表現力。代表作有《吃馬鈴薯的人們》、《織布者》、《有柏樹的玉米地》、《向日葵》、《夜晚露天咖啡館》等。
米芾與其子米友仁,世稱“二米”,或“大小米”。米氏父子,為我國宋代著名書畫家。 米芾在書畫方面,有著殊人的才華,與蘇軾、黃庭堅、蔡蘘,書法史稱“宋四大家”。其書“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蘇軾贊曰“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并行”;黃庭堅贊曰“如快劍斫陣,強弩射潛力……書家筆勢,亦窮于此”。其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所創“米家云山”,史所稱道。看來,米芾是一位既尊重傳統而又標新立異的書畫大家。在文學方面,“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 米友仁(1086-1165)一作(1074-1153)宋代杰出書畫家。字元暉。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鰲鰲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后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長子,世稱“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工書善畫,承其父法,稍加已意,略有所變。書法長草隸。他和其父米芾,均為收藏家、鑒賞家。其山水畫,如《云山深意圖》,墨鉤細云,滿紙浮動,山勢拖迤邐,隱現出沒,林木蕭疏,屋宇虛曠,烘鎖點染,有風雨云煙之勢。常自題“墨戲”二字。現存傳世作品有《瀟湘奇觀圖》、《云山得意》、
米芾、米有仁父子,世稱大米和小米,又稱“二米”。是對中國傳統山水畫作出過杰出貢獻的重要畫家。享有“米氏云山”、“米點山水”之美稱。 米有仁1086——1165)祖籍太原,后遷襄陽,并長期在潤州(今鎮江)居住。初名友仁,后改用現名。另有寅哥、鰲兒、虎兒等小名。他另外一個名字元暉,得名于黃庭堅送給他的一方“元暉”古篆印章。黃氏在送印章給有仁的時候,還有二著詩賜予米芾。詩題為《戲贈米元章二首》,詩云:萬里風帆水著天,麝煤鼠尾過年年;滄江靜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米有仁畫山水,講究對對象的體悟,即人與自然的貼近與合一,畫山水不是簡單的筆墨之戲,而是用心去畫,“是畫之為說,亦心畫’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山水之“真趣”。他自題《瀟湘奇觀圖卷》云“此卷乃庵上所見,大抵山水奇觀,{{BANNED}}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復如此,余生平熟瀟湘奇觀,每於觀臨佳處,輒復得其真趣”。宋人錢聞題其《瀟湘白云圖》也說:“雨山晴山,畫者易狀,唯晴欲雨、雨欲霽,宿霧曉煙既泮復合,景物昧昧,時出沒於有無間,難狀也。此非墨妙天下,意超物表者,斷不能到”。都表達的是上述天人合一,畫為心聲的脫俗意境。 米有仁山水真道今大都佚失。傳世真跡僅《瀟湘奇觀圖卷》、《瀟湘白云圖卷》、《云山得意圖卷》、《云山墨戲圖卷》、《云山圖》等數件而已。 學米字的書家如米有仁、吳琚,之所以形似米字而神采難現,就因為他們不曾學到米芾的筆勢.
1、顧愷之,代表作:《洛神賦圖》《女史箴圖》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因為他有對文學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們稱他為畫絕、文絕和癡絕。2、展子虔,代表作:《八國王分舍利圖》《授經圖》展子虔(約545-618年),隋代繪畫大師,漢族,渤海(山東惠民何坊)人。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到隋代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3、吳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圖》《明皇受篆圖》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圣。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4、張擇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瑯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于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繪畫大師。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后習繪畫。5、唐寅,代表作:《落霞孤鶩圖》《杏花茅屋圖》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回答你,因為內容實在是太多了,我簡單的回答下,你不懂在問!南北藝術傳統 古代木構建筑:喻皓《木經》、李誡《營造法式》、保國寺大殿(從三分的比例來看,建筑立面就由前代的厚重沉著變為輕盈俊秀,體現了宋人的審美傾向)、佛宮寺釋迦塔(空間造型高拔沉穩,遠觀如天柱地軸,形象剛健,近看則變化有致,疏密相同) 佛教石窟藝術:大足北山第125號數朱手觀音,北宋(被稱為“北山石刻之冠”)、大足寶頂山第18號摩崖養雞女,南宋(衣著樸實,表情和藹,使人完全忘卻了這是在宗教的背景下進行說教)、李公麟《圣賢圖》、武宗元《朝元仙仗圖》綜上所述,兩宋三百余年的南北文化發展,調動了文人士大夫、宮廷畫家、民間藝匠以及方外的僧道,共同來表現他們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創作出了這個時期輝煌的視覺藝術成就。翰林圖畫院 《群魚戲藻圖》(藝墨色為主的鉤描渲染,把水中游曳的魚兒表現的極為真實)、崔白《雙喜圖》(以敗荷浮雁和水上風物,借助水墨的筆致,顯示出殘缺的美感)、趙佶《柳鴉蘆雁圖》《芙蓉錦雞圖》、李迪《雞雛待飼圖》、《四天王木函彩畫》、趙佶《聽琴圖》、張擇瑞《清明上河圖》、李唐《采薇圖》、馬麟《靜聽松風圖》、李嵩《貨郎圖》山水畫的黃金時代 李成《茂林遠(山由)圖》、范寬《溪山行旅圖》、許道寧《漁夫圖》、郭熙《早春圖》、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山巒侯約圖》、《丹楓喲鹿圖軸》、武元直《赤壁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馬遠《水圖卷(四幅)》、夏圭《溪山清遠圖》文人書畫家的追求 蘇軾《黃州寒食帖》、黃庭堅《諸上座帖》、米芾《蜀素帖》、蘇軾《枯木怪石圖》、李公麟《五馬圖》、趙葵《杜甫詩意圖》中國陶瓷的巔峰 雙耳三足鼎,宋、雙貫耳瓶,南宋、玫瑰紫釉盆托,北宋、刻花白瓷瓶,宋蒙古和元帝國 均釉貼花雙耳三足爐、元世祖出獵圖、水墨山水,元,山西大同宋家莊馮道真墓、永樂宮三清殿藻井、朝元圖,山西苪城永樂宮元初的江南畫壇 鄭思肖,墨蘭圖卷、龔開,中山出游圖趙孟頫和書畫一律 趙孟頫《洛神賦》、鮮于樞《蘇軾海棠詩》、趙孟頫《雙松平遠圖》《水村圖》《紅衣西域僧圖》《秋郊飲馬圖》、任仁發《二馬圖》、趙孟頫《秀石疏林圖》、高克恭《云橫秀嶺圖》元中后期的文人畫藝術 李士行《古木叢篁圖》《山水圖》、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富春山居圖》、吳鎮《漁父圖》、王蒙《青卞隱居圖》、倪瓚《六君子圖》《漁莊秋霽圖》《竹枝圖卷》、方從義《神岳瓊林圖》、張渥《九歌圖卷》喇嘛教和其他宗教藝術 廟應寺白塔、歡喜金剛,莫高窟第465窟、千手千眼觀音,莫高窟第3窟、薩迦南寺、居庸關云臺、居庸關云臺天王像浮雕、鳳凰寺、清凈寺
1. 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畫家,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巖窟中的圣母》等,以上三副畫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2.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也是. 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他與達·芬奇、拉斐爾并稱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杰”。大理石雕塑《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作,大家最熟悉的雕塑還有《大衛》等。他最重要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和西斯廷祭壇壁畫《最后的審判》等。3. 魯本斯(1577-1640):德國人,巴羅克風格的代表畫家。他擅長繪制宗教、神化、歷史、風俗、肖像以及風景畫,是17世紀西方成就最大的畫家之一。主要作品有《豎起十字架》、《畫家與夫人伊莎貝拉》、《劫持》、《亞馬遜之戰》、《亞當與夏娃》等。4. 倫勃朗(1606-1669):17世紀荷蘭繪畫黃金時代最具象征性的藝術大師。他多才多藝,畫肖像、人物群像、風景,還畫一些極為精美的銅版畫。在荷蘭乃至全歐洲的繪畫史上所占的地位,是與意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成名作是《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最后一幅畫是《浪子回家》。據統計,他一生留存下來的作品有油畫600幅、蝕刻版畫350幅、素描1500幅。5.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780-1867):19世紀法國杰出的古典主義畫家,代表作有《路易-弗朗索瓦-貝爾坦像》、《里維埃夫人肖像》,《俄狄浦斯解開斯芬克斯之迷》、《瓦品松的浴女》、《宮女》、《泉》等。6. 保羅·塞尚(1839-1906):法國人。是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繼印象主義之后的繪畫革新家,他與凡·高、高更一起被后人稱為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堪稱“現代繪畫之父”。重要的作品有《誘拐》、《野餐》、《玩牌者》、《一籃水果》、《維克托·肖凱》、《大浴女》等。7. 克勞德·莫奈(1840-1926):出生于巴黎,是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注重人對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主張到大自然中去,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覺印象,其影響力極為深遠。莫奈是第一位以他的繪畫深入探討這種視覺現象的藝術家。主要代表作《塞納河畔》、《綠衣女子》、《印象·日出》、《圣·拉扎爾火車站》、《睡蓮》等。8. 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蘭人,他是19世紀偉大的藝術巨匠,后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他的創作在藝術發展上具有深遠的意義,推動了繪畫色彩方面的大膽創新、增強了綜合形體的表現力。代表作有《吃馬鈴薯的人們》、《織布者》、《有柏樹的玉米地》、《向日葵》、《夜晚露天咖啡館》等。
米芾與其子米友仁,世稱“二米”,或“大小米”。米氏父子,為我國宋代著名書畫家。 米芾在書畫方面,有著殊人的才華,與蘇軾、黃庭堅、蔡蘘,書法史稱“宋四大家”。其書“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蘇軾贊曰“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并行”;黃庭堅贊曰“如快劍斫陣,強弩射潛力……書家筆勢,亦窮于此”。其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所創“米家云山”,史所稱道。看來,米芾是一位既尊重傳統而又標新立異的書畫大家。在文學方面,“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 米友仁(1086-1165)一作(1074-1153)宋代杰出書畫家。字元暉。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鰲鰲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后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長子,世稱“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工書善畫,承其父法,稍加已意,略有所變。書法長草隸。他和其父米芾,均為收藏家、鑒賞家。其山水畫,如《云山深意圖》,墨鉤細云,滿紙浮動,山勢拖迤邐,隱現出沒,林木蕭疏,屋宇虛曠,烘鎖點染,有風雨云煙之勢。常自題“墨戲”二字。現存傳世作品有《瀟湘奇觀圖》、《云山得意》、
米芾、米有仁父子,世稱大米和小米,又稱“二米”。是對中國傳統山水畫作出過杰出貢獻的重要畫家。享有“米氏云山”、“米點山水”之美稱。 米有仁1086——1165)祖籍太原,后遷襄陽,并長期在潤州(今鎮江)居住。初名友仁,后改用現名。另有寅哥、鰲兒、虎兒等小名。他另外一個名字元暉,得名于黃庭堅送給他的一方“元暉”古篆印章。黃氏在送印章給有仁的時候,還有二著詩賜予米芾。詩題為《戲贈米元章二首》,詩云:萬里風帆水著天,麝煤鼠尾過年年;滄江靜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米有仁畫山水,講究對對象的體悟,即人與自然的貼近與合一,畫山水不是簡單的筆墨之戲,而是用心去畫,“是畫之為說,亦心畫’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山水之“真趣”。他自題《瀟湘奇觀圖卷》云“此卷乃庵上所見,大抵山水奇觀,{{BANNED}}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復如此,余生平熟瀟湘奇觀,每於觀臨佳處,輒復得其真趣”。宋人錢聞題其《瀟湘白云圖》也說:“雨山晴山,畫者易狀,唯晴欲雨、雨欲霽,宿霧曉煙既泮復合,景物昧昧,時出沒於有無間,難狀也。此非墨妙天下,意超物表者,斷不能到”。都表達的是上述天人合一,畫為心聲的脫俗意境。 米有仁山水真道今大都佚失。傳世真跡僅《瀟湘奇觀圖卷》、《瀟湘白云圖卷》、《云山得意圖卷》、《云山墨戲圖卷》、《云山圖》等數件而已。 學米字的書家如米有仁、吳琚,之所以形似米字而神采難現,就因為他們不曾學到米芾的筆勢.
1、顧愷之,代表作:《洛神賦圖》《女史箴圖》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因為他有對文學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們稱他為畫絕、文絕和癡絕。2、展子虔,代表作:《八國王分舍利圖》《授經圖》展子虔(約545-618年),隋代繪畫大師,漢族,渤海(山東惠民何坊)人。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到隋代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3、吳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圖》《明皇受篆圖》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圣。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4、張擇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瑯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于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繪畫大師。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后習繪畫。5、唐寅,代表作:《落霞孤鶩圖》《杏花茅屋圖》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潇湘奇观图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