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3秒_小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 睡眠3秒_小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生活中,不少家長看到孩子睡覺打呼嚕會以為孩子累了睡得香,睡得沉。事實上,很有可能你的寶寶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患者。作為家長學會基本辨別,發現異常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避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伴睡眠障礙的呼吸方式在小兒發生率可高達11%,小兒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S)在新生兒早期(生后6天)即有發病。自1976年Guilleminault等首次報道阻塞型SAS(OSAS)小兒病例以來,小兒SAS的真實發病率遠比當時估計的1%~2%為高。臨床以睡眠時打鼾、呼吸暫停、白天嗜睡等為特點。未予治療的SAS小兒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在內的生長、發育遲滯,發生率為27%~56%,嚴重影響小兒認知、行為及生理功能,臨床效應可與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相似,并有心理障礙、肺動脈高壓甚至猝死。什么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指睡眠中口和鼻氣流均停止8秒及以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指每夜睡眠的7小時中,呼吸暫停反復發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5。未成熟兒可有長達20秒的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而較大的嬰幼兒及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10秒也應視為異常;更為重要的是患兒可表現有嚴重的低氧血癥和(或)高碳酸血癥或睡時易醒。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1、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OSAS):睡眠時口和鼻無氣流,胸、腹式呼吸仍存在。2、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CSAS):睡眠時口和(或)鼻氣流及胸、腹式呼吸同時停止,胸肌、肋間肌活動亦停止。3、混合型:指在一次睡眠呼吸暫停過程中,先出現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繼而同時有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引發的病因和誘因什么呢?
小兒OSAS病因與成人明顯不同,包括解剖因素、先天性疾病等。兒童OSAS無明顯的性別、年齡差異;肥胖所致者亦不及成人常見。最常見的病因是扁桃體或腺樣體肥大,其次有顱面過小畸形、腦癱、神經肌肉疾病、Down綜合征(50%/可發)、肥胖(17%伴發)、哮喘、松軟眼臉綜合征。罕見病因有:Rubinstein-Taybi綜合征、糖原累積癥I型、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等。已報到的誘因有:打鼾、脆性X綜合征、先天性巨結腸、后鼻孔息肉、糖尿病。臨床表現
1、OSAS 成人患者以白天困倦和注意力不集中為主要表現,而兒童患者則以活動過多為主要表現,可伴有語言缺陷、食欲缺乏及吞咽困難。表現在整夜有、每夜有習慣性打鼾的兒童發生率幾近100%,并且呈弱、強、停周期性變化,鼾聲粗糙、響亮。睡眠時呼吸和長期鼻卡他,睡眠不安,如經常變動體位以緩解呼吸困難。學齡兒童可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及學習成績下降。部分患兒有體循環高舒張壓、左心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病情遷延可有生長障礙、神經心理并發癥如行為、學習困難。2、CSAS根據中樞驅動減弱分為清醒時高碳酸血癥及無高碳酸血癥兩型。前者可伴有低氧血癥、肺動脈高壓、右心衰竭和紅細胞增多癥等。后者多無此類表現。如何治療小兒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S治療主要由對因及對癥處理兩方面,包括扁桃體或腺樣體摘除、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CPAP)、行為矯治(如睡眠時的體位)、氣管造口術、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體重等。OSAS一般由鼻孔至支氣管間的一個或更多部位的解剖阻塞所致,扁桃體或腺樣體肥大是小兒OSAS最常見的病因。故標準的外科治療方案包括扁桃體或腺樣體摘除、懸雍垂-軟腭-咽部手術(UPPP)及松解鼻中隔或鼻甲部的阻塞。約90%小兒對此方案有效,無明顯并發癥,且獲得永久治愈。上述方案無效者可采用氣管造口術。如何預防?該病無直接的預防手段,控制體重、積極治療上氣道炎癥性疾病等日常生活管理手段,對于該病的預防有積極意義。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 睡眠3秒_小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ql 发送邮件网络附件_利用VBA发送
- 下一篇: 合工大五套卷_2021森哥五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