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框架_他山之石-敏捷开发管理框架在设计项目中的应用
上一期視頻節目我們介紹了Scrum的基本概念,在末尾征集設計團隊跟我們一起Scrum。
Time-cost:敏捷開發在設計管理中的應用-初識Scrum(大海聊設計管理023)
當天就有一支室內設計團隊應招入伍。我們把它叫做鯤鵬隊。
01故事點 Story Points
故事點是Scrum框架中,用來衡量工作量的單位。故事點是相對數值,而非絕對數值。
人類本身就特別不適合以絕對數值來評估事物,但用相對數值就會好很多。例如要設計師們估計一個廣場有多少米寬,很難估計準確,但是卻很容易估算出一個廣場的寬度是相鄰那棟建筑的3倍長。
Scrum建議用斐波那契數列來給定任務故事點:
1,2,3,5,8,13,21……
斐波那契數列出現在自然界的很多事物中——例如海螺的生長曲線,向日葵的花朵圖案等——人很容易從中做出選擇。
要確定一個任務到底是4個故事點還是5個,會讓人很糾結,但是在5和13之間,就很好選擇了。
02 沖刺計劃會
第一天我們經過遠程會議,確定本次沖刺(Sprint)完成節點是2月24日,經過討論,將這次沖刺需要完成的內容分解為10個任務。每個任務只能交給一個人,但一個人可以擁有多個任務。任務以卡片的形式,貼到沖刺看板上。這次用了最簡單的看板,只有三列:
- 要做
- 在做
- 做完
通過移動任務卡的位置,就能讓團隊成員清晰看到任務推進的情況。
團隊討論之后,利用斐波那契數列為每個任務評估了故事點(Story Points)。
3個設計師領取了這10個任務。
其中:
我們制作了一個簡單的表格,來記錄每個任務在沖刺中的每一天,剩余的故事點。例如一個被標記為5個故事點的任務,設計師自己感覺已經完成過半,那就可以評估剩余故事點為2 。這個表格可以計算出每天每個設計師剩余的故事點,以及整個團隊剩余的故事點,讓大家都清楚地知道項目或任務的進度。
03 過程控制
在沖刺開始后的每天下午4點,鯤鵬隊都用微信語音召開10分鐘的站立會議,每個人只陳述三點內容:
最后每個人在表格中填上自己任務剩余的故事點。同時將已經完成的任務從“在做”拖動到“已完成”。
這里以第三天的狀態為例:
我們看到已經完成了一個任務。
根據剩余故事點,可以繪制出這個項目的燃盡圖
我們延長趨勢線就能知道,如果按照這三天的速度,我們是無法在約定的結束日期進行成果交互的。這個燃盡圖就為團隊發出了預警,需要加快進度了。
在沖刺中的每一天,我們都要召開站立會議和進度評估。
04 沖刺評審
經過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2月24日這次沖刺按時結束了。燃盡圖記錄下工作推進過程如下:
可以看到在2月19日出現了異常情況:項目進度發生了倒退!
這是由于在2月18日,隊長跟甲方進行了溝通,甲方提出了調整意見。我在那一天的例會中也提出來,這是本次沖刺邊界條件出現了問題。
Scrum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沖刺過程中不能調整任務,換句話講,沖刺中間不能跟甲方交流。如果在某個進程中需要同甲方交流,這個進程就必須被分解為兩次沖刺。
后面幾天,團隊加班加點地工作,終于重新追上了進度。有了這次經驗,鯤鵬團隊對于一個沖刺的定義,也更加清晰了,下一個沖刺一定會做得更好。
05 數據經驗
速度(效率):35點/周
鯤鵬團隊,兩周的沖刺,可以完成大約70個故事點,如果下一個沖刺設定周期為一周,那么可以完成的任務應該控制在35點左右。工作量:
從數據來看三個設計師的工作量還算是均衡,分別完成20,23和26個故事點。麗旭是三人中更為資深的設計師,但是完成的工作量還不如悠悠。
經討論回顧,發現是對10號任務,售樓部方案優化的工作量估計不足,現在看來這個13點的任務,至少應該核定為21點。
下次大家評估工作量的時候會更有經驗。
每人每周能夠完成的工作量應該在13點左右,下個沖刺可以依據這個數據來作為工作安排的參考。
設計師和隊長都認可這樣的工作組織方式,期待下一個沖刺的開始
Time-cost
設計公司運營管理智能工具
您可以在這里分析項目數據,
評定員工績效,
量化公司運營狀態,
讓公司的經營決策更加及時準確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敏捷开发框架_他山之石-敏捷开发管理框架在设计项目中的应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c2530期末试卷_无线传感网期末考试
- 下一篇: 启动定时器t0的工作指令是_第六章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