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基础-小白学算法必学(一天一夜的成果)万字
整數部分
- 前言
- 一、最大取整函數
- 二、丟番圖逼近
- 三、和與積
- 四.整除性
- 五.整數的表示法和運算
- 五.素數和最大公因子
- 六.歐幾里得算法
- 七.算術基本定理
- 八.因子分解法和費馬數
- 九.線性丟番圖方程
- 十.同余
- 十一.線性同與方程
- 十二.同余的應用
- 十三.特殊的同余式
- 十三.完全數
- 十四.某些非線性丟番圖方程
- 畢達哥斯拉方程組
- 平方和
- 佩爾方程
前言
本篇博客只是給出一些算法中常用的公式,公式的證明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上搜也是可以的。
在最一般的意義下、數論研究各種數集合的性質.在本章中我們討論某些特別重要的數的集合,包括整數、有理數和代數數集合.我們將簡單介紹用有理數逼近實數的概念,也介紹序列(特別是整數序列)的概念,包括古希臘人所研究的一些垛積數序列.一個常見問題是如何由一些初始項來判定一個特別的整數序列.我們將簡單討論一下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一、最大取整函數
1.定義
實數x的最大整數記為[ x ] ,是小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數。一般在計算機語言中的向下取整函數 floor()
2.定理1
如果n是整數,則對于任意實數x,都有
[x+n]=[x]+n.[x+n] = [x]+n .[x+n]=[x]+n.
3.定理2
實數x的分數部分 記為{x} ,是 x與[x]的差即
x=x?[x].{x} = x - [x].x=x?[x].
4.定理3
當x為實數時
[x]+[x+1/2]=[2x].[x] + [x + 1/2] = [2x].[x]+[x+1/2]=[2x].
5.定理4
所有實數x和y, 都有
[x+y]>=[x]+[y].[x + y] >= [x] + [y].[x+y]>=[x]+[y].
6.定理5
當 x 和y為實數時,
[2x]+[2y]>=[x]+[y]+[x+y].[2x] + [2y] >= [x] + [y] +[x+y].[2x]+[2y]>=[x]+[y]+[x+y].
7.定理6
當 x 和y為實數時,
[xy]>=[x]?[y][xy] >= [x]* [y][xy]>=[x]?[y]
8.定理7
當x為實數時,
?[?x]是大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數。- [-x] 是大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數。?[?x]是大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數。
9.定理8
[x+1/2]是最接近x的整數.[x +1/2] 是最接近x的整數.[x+1/2]是最接近x的整數.
10.定理9
如果 m, n是正整數,則當x為實數時,
[(x+n)/m]=[([x]+n)/m][(x+n)/m] = [([x]+n)/m][(x+n)/m]=[([x]+n)/m]
二、丟番圖逼近
1.定理1
鴿籠原理
如果把k+1個或更多的的物品放入k個盒子中,那么至少有一個盒子中有兩個或更多的物品。
2.定理2
狄利克雷逼近原理
如果 x 是一個實數 ,n是一個正整數,則存在整數a和b,1<=a<=n.使得
∣ax?b∣<1/n|ax-b|<1/n∣ax?b∣<1/n
三、和與積
1.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
公比q 首項a,Sum=aqn+1?aq?1Sum = \frac{aq^{n+1}-a} {q-1} \quad Sum=q?1aqn+1?a?
2.三角數,t1,t2,…tk 。是一個序列。tk,為第j行有j個點的k行三角序列中點的個數。
tn = (n+1)*n/2> tn=n(n+1)2t_n = \frac{n(n+1)}{2} tn?=2n(n+1)?
2.把兩個三角陣列組合在一起,其中一個是n行另一個是n-1行,形成一個正方形陣列(如圖,n=4)。
tn?1+tn=n2t _{n-1} + t_ n =n^2 tn?1?+tn?=n2. 這里 t n 是第n個三角形。
3.把兩個三角形陣列·組合在一起,每個都是n行,形成一個有 n *n+1 個點的矩形陣列。
tn=n(n+1)2t_ n = \frac {n(n+1)}{2} tn?=2n(n+1)?
4. ∑i=1nj2=12+22+32+....+n2=n?(n+1)?(2n+1)6\sum_{i=1}^{n}{j^2}= 1^2 + 2^2 + 3^2 +....+n^2 = \frac {n*(n+1)*(2n+1)}{6}i=1∑n?j2=12+22+32+....+n2=6n?(n+1)?(2n+1)?
5.∑i=1nj3=13+23+...+n3=[n?(n+1)2]2.\sum_{i=1}^{n}{j^3}=1^3+2^3+ ... + n^3 = [\frac{n*(n+1)}{2}]^2.i=1∑n?j3=13+23+...+n3=[2n?(n+1)?]2.
6.∑i=1nj?(j+1)=1?2+2?3+...+n?(n+1)=n(n+1)(n+2)3.\sum_{i=1}^{n}{j*(j+1)}=1*2 + 2*3 + ... + n*(n+1) = \frac{n(n+1)(n+2)}{3} .i=1∑n?j?(j+1)=1?2+2?3+...+n?(n+1)=3n(n+1)(n+2)?.
7.1?1!+2?2!+...+n?n!=(n+1)!?1.1*1! + 2*2! + ... + n*n! = (n+1)! -1 .1?1!+2?2!+...+n?n!=(n+1)!?1.
8.∑i=1n(?1)j?1j2=12?22+32?....+(?1)n?1n2=(?1)n?1n(n+12\sum_{i=1}^{n}{(-1)^{j-1}j^2}=1^2-2^2+3^2-....+(-1)^{n-1}n^2=(-1)^{n-1}\frac{n(n+1}{2}i=1∑n?(?1)j?1j2=12?22+32?....+(?1)n?1n2=(?1)n?12n(n+1?
9.七巧板問題就是把每一塊按照正確的方法組合在一起。
**結論:**解決n快七巧板問題恰好需要移動n-1步。
10.對所有的正整數n遞歸定義如下函數:f(1)=1,f(2)=5,
且對n>2,f(n+1) =f(n) +2f(n-1),有
f(n)=2n+(?1)nf(n) = 2^n +(-1)^nf(n)=2n+(?1)n
11.斐波那契數 的公式求法
a=1+52b=1?52a= \frac{1+\sqrt{5}}{2} b= \frac{1-\sqrt{5}}{2}a=21+5??b=21?5??
fn=15(an?bn)f_n = \frac{1}{\sqrt{5}} (a^n-b^n)fn?=5?1?(an?bn)
四.整除性
1.定義:如果a和b為整數且a ≠\neq?= b,我們說 a整除b是指存在整數c使得 b=ac。
2.定理1.8:如果 a|b,b|c ,則 a|c。
3.定義1.9:如果 a,b,m,n為整數,且
c|a,c|b,則
c∣(ma+nb)c|(ma+nb) c∣(ma+nb)
4.定義1.10(帶余除法):如果a和b是整數且b>0 ,則存在唯一的整數q和r,使得
a=bq+r0<=r<ba=bq+r 0<=r<b a=bq+r0<=r<b
在該公式中 我們稱 q為商,r為余數。我們還稱a為被除數,b為除數。
5.性質1:如果a,b,c,d是整數,a和c非零,且滿足
a|b,c|d ,則 ac|bd。
6.結論如果a為整數,則 3 整數 a3?aa^3-a a3?a
7.結論:
8.結論:
9.結論:
五.整數的表示法和運算
(該章節內容會在后面進行補充)
1. 定理2.1:令b是正整數,b>1,則每個正整數n都可以被唯一的寫成如下形式
n=akbk+ak?1bk?1+...+a1b+a0n = a_kb^k +a_{k-1}b^{k-1} +...+ a_1b+a_0 n=ak?bk+ak?1?bk?1+...+a1?b+a0?
五.素數和最大公因子
1. 定理3.2:
如果n是一個合數,那么n一定有一個不超過n\sqrt{n} n?的素因子。
2. 定義: 函數 π(x)\pi(x)π(x)表示不超過x的素數的個數。
π(x)\pi(x)π(x)可以用 xlog(x)來近似表示\frac{x}{log(x)} 來近似表示log(x)x?來近似表示
3. 結論:
具有n3+1形式的整數都不是素數,除了2.具有 n^3+1形式的整數都不是素數,除了2. 具有n3+1形式的整數都不是素數,除了2.
4. 定義:
兩個不同時為零的整數a,b的最大公因子就是指能同時整除a和b的最大的整數。記為 (a,b)
5. 定理3.6:
如果兩個整數a,b,且(a,b)=d,那么
(a/d,b/d)==1(a/d,b/d)==1 (a/d,b/d)==1
6. 定義:
如果兩個整數a,b的最大公因子(a,b)==1,則稱這兩個數互素的。
7. 定理3.7:令a,b,c是整數,那么
(a+cb,b)=(a,b)(a+cb,b) = (a,b)(a+cb,b)=(a,b)
8. 定理:如果整數a,b互素,那么存在整數m,n,使得 ma+nb = 1 .
9. 結論:如果a,b是不全為零的偶數,那么
(a,b)=(a/2,b)(a,b) = (a/2,b)(a,b)=(a/2,b)
10. 結論:如果非零整數a,b,c互素,那么
(a,bc)=(a,b)(a,c)(a,bc) = (a,b)(a,c)(a,bc)=(a,b)(a,c)
11. 結論:如果k是整數,那么
整數6k?1,6k+1,6k+2,6k+3,6k+5兩兩互素整數 6k-1 , 6k+1 , 6k+2 , 6k+3 , 6k+5 兩兩互素整數6k?1,6k+1,6k+2,6k+3,6k+5兩兩互素
12. 結論:如果k是整數,那么
3k+2和5k+3互素3k+2 和 5k+3 互素3k+2和5k+3互素
13. 結論:對于所有的整數
a,8a+3和5a+2互素a,8a+3和5a+2互素a,8a+3和5a+2互素
六.歐幾里得算法
定理:如果 e和d是整數且e = dq+r,其中q,r是整數,那么
(e,d)=(d,r)(e,d) = (d,r) (e,d)=(d,r)
定理:令 a,b是正整數,那么
(a,b)=sna+tnb,其中sn和tn(a,b) = s_na + t_nb, 其中s_n 和 t_n(a,b)=sn?a+tn?b,其中sn?和tn?是下面定義的遞歸序列的第n項。
s0=1,t0=0,s_0 = 1 ,t_0 = 0, s0?=1,t0?=0,
s1=0,t1=1,s_1 = 0 ,t1 = 1, s1?=0,t1=1,則
sj=sj?2?qj?1sj?1tj=tj?2?qj?1tj?1s_j = s_{j-2} - q_{j-1}s_{j-1} t_j = t_{j-2} - q_{j-1}t_{j-1} sj?=sj?2??qj?1?sj?1?tj?=tj?2??qj?1?tj?1?其中j=1,2…,n,
qj是歐幾里得算法中每一步的商。q_j是歐幾里得算法中每一步的商。qj?是歐幾里得算法中每一步的商。
結論:
(a,b)={a如果a=b2(a/2,b/2)如果a,b都是偶數(a/2,b)如果a是偶數,b是奇數(a?b,b)如果a,b都是偶數,且a>b(a,b) = \begin{cases} a & 如果a=b \\ 2(a/2,b/2) & 如果a,b都是偶數 \\ (a/2,b) & 如果a是偶數,b是奇數 \\ (a-b,b) &如果a,b都是偶數,且a>b \\ \end{cases} (a,b)=??????????a2(a/2,b/2)(a/2,b)(a?b,b)?如果a=b如果a,b都是偶數如果a是偶數,b是奇數如果a,b都是偶數,且a>b?
七.算術基本定理
1. 定理3.15(算術基本定理):每個大于1的正整數都可以被唯一地寫成素數的乘積,在乘積中的素因子按照非降序排列。
2. 引理3.4:如果a,b和c是正整數,滿足(a,b) =1且 a|bc ,則 a|c .
3. 引理3.6:如果x和y為實數,則
max(x,y)+min(x,y)=x+y.max(x,y) + min(x,y) = x+y. max(x,y)+min(x,y)=x+y.
4. 定理3.16:如果a和b是正整數,則
[a,b]=ab/(a,b),其中[a,b]和(a,b)分別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子[a,b] = ab/(a,b) ,其中[a,b] 和(a,b)分別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子 [a,b]=ab/(a,b),其中[a,b]和(a,b)分別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子
5. 定理:設 m和n是互素的正整數,如果
d1和d2分別是m和n的正因子,則d=d1d2是mn的正因子。d_1 和d_2 分別是m和n的正因子,則d=d_1 d_2 是mn的正因子。 d1?和d2?分別是m和n的正因子,則d=d1?d2?是mn的正因子。
6. 結論:一個整數n的素因子分解中所有的冪次都是偶數當且僅當n是一個完全平方數。
7. 結論:如果pa∣∣m,pb∣∣n,則pa+b∣mn如果p^a||m,p^b||n,則p^{a+b}|mn 如果pa∣∣m,pb∣∣n,則pa+b∣mn
8. 結論:
a3∣b3,則a∣ba^3|b^3 ,則a|b a3∣b3,則a∣b
9. 結論:如果a和b為正整數,則(a,b)=(a+b,[a,b])如果a和b為正整數,則(a,b) = (a+b,[a,b])如果a和b為正整數,則(a,b)=(a+b,[a,b])
10. 結論:[a,b,c]=abc(a,b,c)(a,b)(a,c)(b,c)[a,b,c] = \frac{abc(a,b,c)}{(a,b)(a,c)(b,c)}[a,b,c]=(a,b)(a,c)(b,c)abc(a,b,c)?
11. 結論:如果a和b為正整數,則(a,b)=(a+b,[a,b])如果a和b為正整數,則(a,b) = (a+b,[a,b])如果a和b為正整數,則(a,b)=(a+b,[a,b])
八.因子分解法和費馬數
1. 引理:如果n是一個正的奇數,那么n分解為兩個正整數的積和表示成兩個平方數的差是一一對應的。
n=ab=s2?t2n=ab = s^2 - t^2 n=ab=s2?t2
s=(a+b)/2,t=(a?b)/2s = (a+b)/2 ,t = (a-b)/2 s=(a+b)/2,t=(a?b)/2
2. 費馬數:
整數Fn=22n+1被稱為費馬數,n>=2時,最后一位都是7整數 F_n = 2^{2^n}+1被稱為費馬數,n>=2時,最后一位都是7 整數Fn?=22n+1被稱為費馬數,n>=2時,最后一位都是7
3. 定理3.20:
費馬數的每個素因子都形如2n+2k+1費馬數的每個素因子都形如 2^{n+2}k+1 費馬數的每個素因子都形如2n+2k+1
4. 等式:
4x4+1=(2x2+2x+1)(2x2?2x+1)4x^4 + 1 =(2x^2 + 2x +1) (2x^2 - 2x +1) 4x4+1=(2x2+2x+1)(2x2?2x+1) .
九.線性丟番圖方程
x=x0+(b/d)n,y=y0?(a/d)n,其中n是整數。x = x_0 + (b/d)n , y = y_0 - (a/d)n,其中n是整數。 x=x0?+(b/d)n,y=y0??(a/d)n,其中n是整數。
十.同余
設m是正整數,若a和b是正整數,且m∣(a?b),則稱a和b模同余設m是正整數,若a和b是正整數,且 m|(a-b),則稱a和b 模同余 設m是正整數,若a和b是正整數,且m∣(a?b),則稱a和b模同余
記作a≡b(modm)記作 a \equiv b(mod m) 記作a≡b(modm)
a≡b(modm)當且僅當存在整數k,使得a=b+kma \equiv b (mod m) 當且僅當存在整數 k,使得 a = b +km a≡b(modm)當且僅當存在整數k,使得a=b+km
a≡b(modm)則a \equiv b(mod m) 則 a≡b(modm)則
(1)a+c=b+c(modm)(1) a+c= b+ c(mod m) (1)a+c=b+c(modm)
a?c=b?c(modm)a-c= b- c(mod m) a?c=b?c(modm)
ac=bc(modm)ac= bc(mod m) ac=bc(modm)
ac≡bc(modm),則ac \equiv bc (mod m),則 ac≡bc(modm),則
a≡b(modm/d),當(c,m)=1時,a≡b(modm)a \equiv b(mod m/d) ,當(c,m) = 1時,a \equiv b(mod m) a≡b(modm/d),當(c,m)=1時,a≡b(modm)
a≡b(modm),則a \equiv b (mod m),則 a≡b(modm),則
ak≡bk(modm)a^k \equiv b^k(mod m) ak≡bk(modm)
a2≡0(mod4),奇數則是a2≡1(mod4)a^2 \equiv 0(mod 4) ,奇數 則是a^2 \equiv 1(mod 4) a2≡0(mod4),奇數則是a2≡1(mod4)
13+23+...+(n?1)3≡0(modm)1^3+2^3+...+(n-1)^3 \equiv 0(mod m) 13+23+...+(n?1)3≡0(modm)
十一.線性同與方程
ax≡b(modm)稱為一元線性同余方程ax \equiv b(mod m) 稱為一元線性同余方程 ax≡b(modm)稱為一元線性同余方程
ax≡b(modm)無解,若d∣b,z則ax≡b(modm)恰有d個模m不同余的解ax \equiv b(mod m)無解,若d|b ,z則 ax \equiv b(mod m)恰有d個模m不同余的解 ax≡b(modm)無解,若d∣b,z則ax≡b(modm)恰有d個模m不同余的解
ax≡b(modm)恰有(a,m)=1個模m不同余的解。ax \equiv b(mod m)恰有(a,m) = 1 個模m不同余的解。 ax≡b(modm)恰有(a,m)=1個模m不同余的解。
ax≡1(modm)的一個解為a模m的逆ax \equiv 1(mod m)的一個解為a模m的逆 ax≡1(modm)的一個解為a模m的逆
a≡1(modp)或a≡?1(modp)a \equiv 1(mod p) 或 a \equiv -1(mod p) a≡1(modp)或a≡?1(modp)
x≡a1(modm1),x≡a2(modm2),...x≡ar(modmr),有模M=m1m2...mr的唯一解。x \equiv a_1(mod m_1),\\x \equiv a_2(mod m_2),\\...\\x \equiv a_r(mod m_r),\\有模M = m_1m_2...m_r 的唯一解。 x≡a1?(modm1?),x≡a2?(modm2?),...x≡ar?(modmr?),有模M=m1?m2?...mr?的唯一解。
2a?1模2b?1的最小正剩余是2r?1,其中r是a模b的最小正剩余。2^a-1 模2^b-1的最小正剩余是2^r-1,其中r是a模b的最小正剩余。 2a?1模2b?1的最小正剩余是2r?1,其中r是a模b的最小正剩余。
2a?1和2b?1的最大公約數是2……(a,b)?12^a-1 和2^b-1的最大公約數是2……{(a,b)}-1 2a?1和2b?1的最大公約數是2……(a,b)?1
正整數2a?1和2b?1是互素的,當且僅當a與b是互素的。正整數2^a-1 和2^b-1是互素的,當且僅當a與b是互素的。 正整數2a?1和2b?1是互素的,當且僅當a與b是互素的。
十二.同余的應用
被2的冪整除檢驗:要判斷一個整數n是否被2整除,只需檢驗它的最后一位數字能否被2整除。
被5的冪整除檢驗:要判斷一個整數n是否被5整除,只需檢驗它的最后一位數字能否被5整除。
被3和9的冪整除檢驗:只需要檢驗n的各個位數之和是否能被3或9整除。
被11的冪整除檢驗:是對n的各位數字交替相加減,所得到的整數
a0?a1+a2?...+(?1)kak能被11整除a_0-a_1+a_2-...+(-1)^ka_k能被11整除 a0??a1?+a2??...+(?1)kak?能被11整除
被7、11、13的冪整除檢驗 結論:從整數的最右端開始連續的三位數字組成一組,再按照原順序構成新的三位數,最后將他們連續的交替相加減而得到的整數。從而只需檢驗交替相減后的結果是否能被7,11,或13整除。
十三.特殊的同余式
若p是素數,則(p?1)!≡?1(modp)若p是素數,則(p-1)!\equiv-1(mod p) 若p是素數,則(p?1)!≡?1(modp)
設n是正整數且n≥2,若(n?1)!≡?1(modn),則n是素數設n是正整數且n\geq2 ,若(n-1)!\equiv -1(mod n),則n是素數 設n是正整數且n≥2,若(n?1)!≡?1(modn),則n是素數
設p是一個素數,a是一個正整數且p?a,則ap?1≡(modp)設p是一個素數,a是一個正整數且p\nmid a,則a^{p-1}\equiv (mod p) 設p是一個素數,a是一個正整數且p?a,則ap?1≡(modp)
設p是素數且a是一個正整數,則ap≡a(modp)設p是素數且a是一個正整數,則a^p\equiv a(mod p) 設p是素數且a是一個正整數,則ap≡a(modp)
設p是素數,a是一個正整數且p?a,那么ap?2是a模p的逆設p是素數,a是一個正整數且p \nmid a,那么a^{p-2}是a模p的逆 設p是素數,a是一個正整數且p?a,那么ap?2是a模p的逆
定義為不超過n且與n互素的正整數的個數定義為不超過n且與n互素的正整數的個數 定義為不超過n且與n互素的正整數的個數
KaTeX parse error: Can't use function '$' in math mode at position 12: 模n的既約剩余系是由$?\phi$個整數構成的集合,集…
a是一個整數且(a,m)=1,那么a?(m)≡1(modm)a是一個整數且(a,m)=1,那么a^{\phi(m)} \equiv 1(mod m) a是一個整數且(a,m)=1,那么a?(m)≡1(modm)
十三.完全數
τ(n):n的正因數個數,σ(n):n的正因數之和\tau(n) :n的正因數個數, \sigma(n):n的正因數之和 τ(n):n的正因數個數,σ(n):n的正因數之和
如果n是一個正整數且σ(n)=2n,那么n稱為完全數如果n是一個正整數且 \sigma(n)=2n,那么n稱為完全數 如果n是一個正整數且σ(n)=2n,那么n稱為完全數
n=2m?1(2m?1),其中m≥2是使得2m?1是一個素數的整數n=2^{m-1} (2^m-1),其中m\geq2是使得2^m-1是一個素數的整數 n=2m?1(2m?1),其中m≥2是使得2m?1是一個素數的整數
如果m是一個正整數且2m?1是一個素數,則m必是素數如果m是一個正整數且2^m-1是一個素數,則m必是素數 如果m是一個正整數且2m?1是一個素數,則m必是素數
十四.某些非線性丟番圖方程
畢達哥斯拉方程組
滿足x2+y2=z2的正整數三元組被稱為畢達哥斯拉三元組滿足x^2+y^2=z^2 \\的正整數三元組被稱為畢達哥斯拉三元組 滿足x2+y2=z2的正整數三元組被稱為畢達哥斯拉三元組
一個畢達哥斯拉三元組x,y,z稱為本原的,如果(x,y,z)=1一個畢達哥斯拉三元組x,y,z稱為本原的,如果(x,y,z)=1 一個畢達哥斯拉三元組x,y,z稱為本原的,如果(x,y,z)=1
(x,y)=(y,z)=(x,z)=1(x,y)=(y,z)=(x,z)=1 (x,y)=(y,z)=(x,z)=1
存在整數n,m,使得r=m2,s=n2存在整數n,m,使得r=m^2,s=n^2 存在整數n,m,使得r=m2,s=n2
平方和
定理13.4:如果m和n都可以表示為兩個整數的平方和,那么mn同樣也可以表示為兩個整數的平方和。
引理13.4:如果p是一個4m + 1 形式的素數,其中m是整數,那么也存在整數x和y,使得
x2+y2=kp對于p的正整數k成立。x^2+y^2=kp對于p的正整數k成立。 x2+y2=kp對于p的正整數k成立。
定理13.6:如果正整數m和n都可以表示成四個整數的平方和,那么mn也可以。
定理13.7:正整數n可以表示成兩個整數的平方和,當且僅當n的每一個4k + 3 形式的素因子在n的素冪分解形式中為偶次方。
定理13.5 :如果p是一個素數,那么就存在一個整數k,k<p使得
kp=x2+y2+z2+w2存在正整數解。kp=x^2+y^2+z^2+w^2\\存在正整數解。 kp=x2+y2+z2+w2存在正整數解。
定理13.8 :如果p是一個素數,那么方程
p=x2+y2+z2+w2存在正整數解。p=x^2+y^2+z^2+w^2\\存在正整數解。 p=x2+y2+z2+w2存在正整數解。
佩爾方程
后續會跟新。
.博主碼字不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数论基础-小白学算法必学(一天一夜的成果)万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网络编程(苦肝一夜,近万字)
- 下一篇: Leading and Trai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