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meeting还开不开?
標題問題的提出是因為在敏捷教練小伙伴微信群里面的一段對話,摘錄如下。
張克強 10:35
Scrum碰到高頻交付,其最小集合要求也得改。
徐毅 10:36
@張克強-獨立教練-上海?什么是scrum,它不能應對高頻交付嗎
張克強 10:37
到每迭代一次交付的頻度就超越了Scrum創始時應對的情景。
張克強 10:38
90年代的高頻是相對當時的瀑布說的。
張克強 10:38
現在的高頻是互聯網的高頻。
張克強 10:38
差2個數量級,以上
徐毅 10:50
你說的高頻到底是什么高頻
張克強 11:10
比如每周上線一次,甚至更多
徐毅 11:38
@張克強-獨立教練-上海?了解。那這種情況下,你說的修改最小集合,是要改什么
張克強 11:40
我看到沖擊最大的是潛在可交付產品和review meeting
徐毅 11:41
@張克強-獨立教練-上海?怎么個沖擊
張克強 11:42
上線了,沒有必要看demo
徐毅 11:43
@張克強-獨立教練-上海?那么review meeting可以特別高效,是好事啊
張克強 11:46
review meeting本身也許不再需要每個迭代都需要。
上線后的用戶反饋不會按照會議的節奏來的。
張克強 11:54
@姜信寶BoB CST@敏捷變革中心? 2迭代一次的review meeting如何? 在大量線上數據和用戶反饋已經獲得的情況下?
張克強 11:56
Scrum理論上霸道的宣稱不執行其最小集合,就不是Scrum。
姜信寶BoB CST@敏捷變革中心 11:58
你用人家的東西,還去改。改完了還說這就是你家的東西
李潔(Jerry Li) 11:58
是不是Scrum,真的很重要嗎?不執行最小集合就不符合PDCA的理念嗎
徐毅 11:59
大家只是說,你修改之后,就不是Scrum了
張紹鵬 11:59
scrum可以隨便改,只是改完不要叫scrum就行
張克強 12:01
我的point是Scrum不能適應現在的高頻交付。
并不是根據高頻需要修改后的Scrum還叫Scrum。
張克強 12:07
就拿上面例子:一周一迭代,兩周一次開review meeting,不能稱為Scrum,
需要為了讓它滿足Scrum,加開一次會議嗎?
李潔(Jerry Li) 12:07
如果在迭代中,故事一完成就進行review,還需要在迭代結束時召開review會議嗎?
Scrum的Review meeting定義是很容易查到的。參見http://www.scrumguides.org/scrum-guide.html#events-review
其誕生的背景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占主導地位的生命周期模型是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配套著相應的方法,尤其是里程碑評審方法。在瀑布型生命周期下,可運行軟件在生命周期的最后幾個階段才能出現。而Scrum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應運而生,給出了清晰的沖刺以及沖刺內部的各項儀式,其中包括了review meeting。Scrum本身沒有說明發布與沖刺的關系,各個組織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常見的一個安排例子是每三個迭代進行一次發布。所以早期的Review meeting上是看不到已經發布運行的軟件。Scrum對迭代末產物的說法是potentially releasable product Increment,注意是potentially。
到2009年時,Review meeting上面所演示的對象往往都是可運行的Demo,這已經滿足敏捷宣言的要求。甚至于在有些組織內部,用Demo會議或者Demo這個說法來替代review meeting。
Review meeting與Retrospecitve meeting是有不同側重點,Review meeting側重在于所開發的產品或者系統本身,比如新功能,功能改進,性能改進等等。
而Retrospecitve meeting側重于如何更好的開發產品或者系統,比如新工具,改進DoD,建設CI等等。
那么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軟件更新因為業務需求越來越頻繁,比如每周一個沖刺并且發布的情況,
這里的背景與以前90年代的背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軟件一直在運行,發布之后馬上就有實際最終用戶在使用,可運行軟件這個要求被天然的滿足。
那么Scrum的執行如何應對?
是因為Scrum定義了其最小集合,就仍然要嚴格按照Scrum要求執行Review meeting嗎?
還是說Review meeting在一周一發布的情況下仍然是很有幫助的會議,值得堅持?
抑或是根據實際需要,不追求一定符合Scrum,取消Review meeting,或者合并到Retrospective meeting里面,二合一的會議改名為沖刺結束會議
抑或是把下個迭代的計劃會議也合并進來,出現一個三合一的會議,這會議也許改名為迭代會議。 從時間順序而言,這三個會議本來就緊挨著。當迭代周期縮短時,一般會議時間也縮短,這樣情況下,三個會議是完全有可能在安排在一個半天里面的。
當然討論的焦點其實是在第二個問題:Review meeting在一周一發布的情況下仍然是很有幫助的會議,值得堅持?
Review meeting最關鍵的目標是 elicit feedback and foster collaboration。在發布的情況下,不再只是potentially releasable product Increment,而是上線運行的產品整體(還可能是更加復雜的灰度發布,或者金絲雀發布等等)。通過實際運行不僅僅是已經做了收集反饋,而且是必須做收集反饋并處理。其反饋的極端形式是線上故障,必須緊急修改。另外的例子有用戶抱怨、意見和建議,有些高優先級抱怨轉換來的需求可能需要馬上處理,或者直接放入下個迭代處理。
現在多數高頻發布的產品一般都有用戶使用數據自動采集機制,不需要用戶主動提出反饋,產品本身直接收集大量用戶使用數據,來判斷產品運行情況。不少組織甚至做到了實時用戶數據分析。
在這樣的背景下,review meeting如果非要堅持每周開一次,也許只需花10分鐘很高效的過一下,因為需要處理的已經處理,那這樣的review meeting就不再是必須要開的會議了。
當然,“Scrum碰到高頻交付,其最小集合要求也得改。” 這句話也許表達是有誤的。因為Scrum的最小集合不接受再減少,因此當Review meeting不開的情況下,就不能稱之為Scrum。
目前只有Scrum的兩位作者有權可以修改其最小集合要求。
因此,那句話也許應當修改為“當Scrum碰到高頻時,就沒有必要堅持Scrum所要求的最小集合要求,結合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每個迭代召開Review meeting,或者考慮合并到回顧會,甚至大合并計劃會議。
一旦突破Scrum的最小集合要求,那么不能宣稱是在實踐Scrum”。
不執行Scrum所要求的最小機會的Scrum實施,在業界有個Scrumbut的說法,也許在結合看板使用的情況下,有另外一個更加合適的說法,就是Scrumban。
下圖是Scrumban微信群的邀請,歡迎來探討Scrum結合看板的演進優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Review meeting还开不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让用户故事真的像故事那样
- 下一篇: 独立测试团队在敏捷开发中的几个特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