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户智能,它与数据有什么关系?
隨著科技的發展,用戶智能是大勢所趨,要實現用戶智能,數據是根基。
所謂智能,可以歸結為這么一種模式:首先我們要有數據,然后在數據上套用某種算法模型,最后再將結果數據反饋到產品中,這樣的產品就具備了一種“學習”能力,這就是產品智能。數據驅動產品智能模式如圖 1 所示。
圖 1 數據驅動產品智能模式而用戶智能,就是基于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實現對用戶的智能化管理。比如,個性化推薦、用戶畫像、精準廣告等。下表為常見的用戶智能應用:
不管是百度搜索引擎根據用戶的點擊情況自動調整排序,還是今日頭條根據你看過的新聞給你推薦相關新聞,都屬于這種情況。
關于數據與智能的關系,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個故事,了解什么是用戶智能。
故事的主人翁是克勞德·香農,信息的單位比特 —— bit 就是他命名的,他是信息論之父,我們所有的信息技術,都是建立在他提出的理論基礎之上。
克勞德·香農的機械鼠 —— “忒休斯”實驗能夠給我們更多啟發。
圖 2 克勞德·香農和他的機械鼠“忒休斯”(圖片來源于互聯網)1952 年,克勞德·香農在一次會議上展示了他制造的一只老鼠 —— 一只可以走迷宮的機械鼠。這只老鼠有三個輪子、一根磁鐵,以及銅線做成的胡須。通過胡須,老鼠可以感知到是不是碰到了走不通的迷宮墻。迷宮地板背面有一個機械手臂,上面也有一個電磁鐵,這樣就可以移動機械手臂,帶動機械鼠在迷宮里走動。如果老鼠發現正對的墻走不通,就會退回格子中間,旋轉 90 度,去嘗試下一個方向,然后繼續行走。直到走到終點,老鼠停止,如圖 3,圖 4 所示。
圖 3 “忒休斯”在迷宮中走動(圖片來源于互聯網) 圖 4 “忒休斯”走到終點(圖片來源于互聯網)神奇的是,如果把老鼠重新放回到起點,它會直接沿著正確的路走到終點。如果調整了中間的線路隔板情況,老鼠還會重新探索路線,正確走到終點。這只老鼠是怎么做到智能的呢?
在整個電路中,香農用 50 個繼電器控制機械手臂的移動,又用 75 個繼電器來記錄老鼠探索的每面墻是否能走通。這只老鼠顯然是學習了迷宮路徑,才能重復正確的路徑。它通過繼電器記錄了路徑狀態,也就是說,老鼠通過掌握了更多的數據,從而實現了這種智能。這里甚至沒有牽涉對數據的處理,僅僅是記憶這些數據,就可以擁有智能了。
這應該是最早期的用戶智能,如今要實現用戶智能更為復雜。為了實現精準的用戶智能,我們需要完善的數據平臺及針對場景的算法模型。
圖 5 香農掀開迷宮的底板,展示機械手臂與電路設計(圖片源于網絡)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解了數據平臺和機器學習算法,之后我們會進一步對用戶畫像和個性化推薦兩個典型的用戶智能場景進行描述,敬請期待!
更多數據分析干貨和案例,可以關注“神策數據”公眾號了解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什么是用户智能,它与数据有什么关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什么是用户画像?如何构建用户画像?
- 下一篇: 一篇讲清:数据采集中的安全与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