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注释)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賞析(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翻譯注釋)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列表:
- 江城子密州出獵古詩翻譯賞析
- 古詩《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
- 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及賞析
-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翻譯及賞析
江城子密州出獵古詩翻譯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古詩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那時我定要把彎弓拉成滿月,射向那西北來犯的豺狼。
[出自]
北宋 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②,右擎蒼。錦帽貂裘③,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④,親射虎,看孫郎⑤。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⑥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釋】
①:密州:今山東諸城。
②:黃:黃犬。蒼:蒼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
③:漢羽林軍戴錦蒙帽,穿貂鼠裘。這里與下句“千騎”均指蘇軾的隨從。
④:報:告、語。傾城:指全城觀獵的士兵。
⑤:孫權曾親自射虎于凌亭,這里借以自指。
⑥:節:符節。漢時馮唐曾奉文帝之命持節復用魏尚為云中太守。這里以馮唐自比,有不服老與赴邊的兩屋意思。
⑦:會:當。如滿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時以天狼星主侵掠,這里以天狼喻西夏。
[譯文]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云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譯文2:
讓老夫也暫且抒發一回少年狂,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托著蒼鷹。頭上戴著錦緞帽子,身上穿著貂皮大衣,帶領隨從千余膘馬席卷過小山岡,威武雄壯。為了報答全城的人都跟隨我出獵的盛意,我要親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當年的孫權,英姿勃發,意氣豪放。
酒意正濃時,胸懷更開闊,膽氣更豪壯。雖然兩鬢已生白發,這又何妨!遙想當年,馮唐手持文帝的符節去解救戰將魏尚,使其免罪復職,什么時候朝廷也能派遣馮唐式的義士來為我請命,讓我也能像魏尚一樣受到重用,戍邊衛國呢?那我一定也能拉開雕弓圓如滿月,隨時警惕地注視著西北方,勇敢地將利箭射向入侵之敵。
背景:
本篇作于神宗熙寧八年(1075),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片敘事,下片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后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后,敘述獵后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
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作者對此闋也頗感自豪,在《與鮮于子駿書》中,他曾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昨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可見這首詞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詞的嘗試。
【賞析】
這首詞寫蘇軾在密州作地方長官時,有一次去打獵的情景。
打獵,對于一個職業獵手,是家常便飯;而對于蘇軾這樣年已四十的地方官來說,就不能不算一次壯舉了。詞中就是從表達他出獵時的激動心情開始的。“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長男性的自稱,切合作者的年紀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這句說,老夫今天要發一發小伙子那種“狂勁兒”了。“左牽黃,右擎[ qíng 舉起] 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架著蒼鷹。鷹和狗是用來追捕獵取對象的。“錦帽貂裘”,是戴著錦帽穿著貂皮襖,這次打獵是在冬天,所以穿著皮衣。千騎卷平岡”:成千的騎手跟隨著他,浩浩蕩蕩,象疾風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岡。這里顯示了作為一州長官出獵時的聲勢和排場,確實是壯觀啊!百姓幾乎全城出動(即傾城),都想追隨蘇軾這個知州(相當于漢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獵。而他也為百姓的熱情所感動,暗下決心,為了答謝(報)人們的情意,他要學習三國時代匹馬單槍搏斗猛虎的孫權(孫郎),親手射殺猛虎,給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實際上已經繪制成他的“太守出獵圖”。寫出了他的形貌,也寫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熱烈的氣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揚的精神狀態。
轉入下片,作者又進一步深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氣粗膽壯(即胸膽尚開張),鬢發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礙呢!看來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現他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獵。他在考慮更為重要的事情:“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么時候才派馮唐到云中傳達命令?這里用了漢文帝劉恒時的一個典故。“云中”是漢朝的一個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區。“節”,即符節,是傳達皇帝命令的憑證。漢文帝曾派馮唐到云中郡,傳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復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擾有功,后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平的處罰。可見,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當保衛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并不是無的放矢。因為,當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威脅,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軾的嚴重關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為國立功的政治抱負。最后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屬于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表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古詩《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
【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譯】
作者:蘇軾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云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重點字詞】
(1)密州:今山東諸城。
(2)聊:姑且。
(3)左牽黃,右擎蒼: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黃,黃犬。蒼,蒼鷹。
(4)錦帽貂裘:漢羽林軍穿的服裝,這里指隨從將士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
(5)千騎: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6)太守:此指作者自己。
(7)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孫權。孫權曾親自射虎于凌亭,這里借以自指。
(8)尚:更。
(9)霜:白。
(10)“持節”二句:意謂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史記·馮唐列傳》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他愛惜士卒,優待軍吏,匈奴遠避。一度匈奴進犯,魏尚親自率車騎阻止,所殺甚眾。因報功的文書上所載殺敵數字與實際不符(缺少六人),被削職。后經馮唐代為辯白,文帝即派馮唐“持節” (帶著傳達命令的符節)前往赦免了魏尚的罪,仍令其擔任云中太守。蘇軾這時在政治上處境不甚得意,故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云中,漢時郡名,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11)會:會當,將要。
(12)天狼:星名,又稱犬星,主侵掠。這里隱指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及賞析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我報知全城百姓,使隨我出獵,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我的膽氣更加張揚。即使頭發微白,又有什么關系呢?朝廷什么時候才能派人拿著符節來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不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上片主要寫“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接下來,作者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年事雖高,鬢發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像漢文帝派馮唐持節赦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那時,他將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翻譯: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我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英姿。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原文賞析: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
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闋敘事,下闋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讀之令人耳目一新。
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作者對此闋也頗感自豪,在《與鮮于子駿書》中,他曾說此詞“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自是一家”。可見這首詞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詞的嘗試,可見作者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頗具文學底蘊。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賞析(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翻譯注釋)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賞析(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翻譯注釋)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注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极致温柔的qq个性签名(qq超级温柔的个
- 下一篇: 1000句撩人的句子(1000句撩人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