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未来
為什么80%的碼農都做不了架構師?>>> ??
?
?
紅色激情
Jack一個人開著一座城市大的碟型飛行器,在空蕩的飛船里不免感覺有些落寞,他斷開思維感應器的鏈接。手動從桌子上的抽屜里拿出一張古老的光盤,據說是100多年前一位叫陳美的小提琴演奏家最有名的一首曲子叫做《紅色激情》。
浩瀚的宇宙靜寂,冷漠,神秘,在再加上長達一年的行程,即使醒著的時候Jack也快分不清什么是現實,他感覺一切都停滯了。
幸好臨行前,他那作為第一代碟型飛行器駕駛員的爺爺,送了他這張cd,告訴他在撐不住的時候拿來聽聽。
前奏慢慢的響起,緊接著速度加快,充滿激情的變奏加上電音小提琴那接近人聲的尖叫使得Jack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他跟著節拍抖著腿,點著頭,回想起歷史課上老師講到的,碟型飛行器的發現,發明和使用。
科學家俱樂部
公元2021年,南極和北極的探險隊終于探索到了兩極的中心,他們發現中間有個巨大的洞,于是想進去探索,然而洞的入口處周圍就像有看不見的玻璃,什么東西都進不去,連鳥兒都繞著這個洞飛,人們通過衛星觀察到洞里面似乎是一個巨大的漩渦。
各國的媒體每天的頭條就是這個洞,市民們已經麻木了,咒罵著這幫記者就是吃干飯的各國的科學家都來到北極這個洞的附近并且駐扎起來。后來這一地區被叫做"科學家俱樂部"哪個國家都生怕自己錯過了雖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也許很重大的事件,把能派去的科學家都派去了。很多科學家非常不滿,畢竟零下八十多度和研究所或者大學的舒適環境沒法比,還因為保密條款長期不能見到家人。
就這樣一待就是半年,大家做了能想到的各種測試,各種研究然而始終沒有一絲空氣能進去。
一些小國的科學探險隊開始撤離,畢竟要滿足探險隊的需求是一筆巨大的負擔,小國的資源有限就不跟著"大家伙"們耗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碟型飛行器從洞里飄了上來。確實是飄上來,而且悄無聲息。 甚至雷達上也沒有任何反應,一位早上出來準備去研究北極熊的生物學家最先發現了這個東西。他趕緊跑回去叫醒了所有人。軍隊,科學家,媒體,政府官員,車輛,直升機,甚至坦克都開來了。不知道以為要在這塊開打三戰。
媒體嘰嘰喳喳的解說著現場,軍隊的長官看著官員,官員看著科學家們科學家們疑惑的看著這個玩意,半天大家討論出這是一個絕對光滑的金屬碟狀物。政府官員們雖然氣的臉都紅了卻也不敢做什么就只有呆呆的看著那個盤子晃晃悠悠的從洞口飛過來。離洞口一公里左右的空地上方開始晃晃悠悠的飄落。
離地面還有一米了,它卻懸浮在空中不動了,全世界的目光都盯著這個直徑跟波音客機長度差不多的東西。
突然盤子底下發出來一道光打到地面上,一個灰色大黑眼睛的小人從光中慢慢下降。
一切發生的太突然全世界都到吸一口冷氣,士兵們緊張的都快走火了卻又感到被控制了一般動彈不得。
他們就是后來我們常說的"灰人"。灰人走了幾步,黑洞般的大眼睛變的更黑了。突然所有人的大腦開始出現聲音:"你好,世界"。而且每個人頭腦里出現的是他的母語版本,全世界的所有人都能聽到。
讓大家失望了,從來沒有什么外星人
"請不要害怕,我們是一家人。"
"大約在五萬年以前,我們也跟你們一樣也生活在地表。我們的科技發展迅速,一千年內就掌握了核武器,于是亞特蘭蒂斯人和穆大陸之間的戰爭引發了全球核戰爭。70%的人類滅亡,反對戰爭的30%的人早就遷居到南北兩極定居幸免于難。但是核冬天的輻射擴散到全球,為了生存我們只好進入極地的入口。"
"進入極地的洞口后我們發現一條通往地心的通道。整個地球并不是圓的,而更像一個蘋果的結構,磁場和能量從北極發出進入南極通過中心通道又循環回來。所謂地心就好像蘋果核,它更像是被磁場和能量控制在中心部位。"
"我們開始從洞口處往地幔周圍打洞,修建底下長廊通道,并建立巨大的空洞以建造城市。我們利用地球本身的磁場能和地心的熱能獲取能量,對地心的研究終于使我們發明了你們看到的這架反重力飛行器,這是你們地表人的說法。我們在底下生活了五萬年,最終我們進化成了適應洞穴環境的灰色皮膚和巨大的黑眼睛,我們不斷的學習腦容量越老越大,但是技術的發達使得我們本身的肢體越來越脆弱。"
"我們時不時的從海里的出口或者各個山脈的出口飛出去像銀河系中央探索,現已發現了2000多個文明世界,他們的文明和技術都超過我們上萬年,他們很友好,甚至有些種族無法理解戰爭這個概念。"
"所以你們看到的UFO大多數是我們的飛船,我們對你們不感興趣,你們只是住在我們家門口的蟻巢。讓大家失望了,我們的星球對銀河系的文明來說就是最外圍旋臂上一顆鳥不拉屎的窮鄉僻壤,沒有人會來,你們會跑到偏僻的地方觀察一堆螞蟻嗎?"
?
現代人的起源
“在我們進入地下后過了100年,代表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地球本身的恢復能力是很強的。于是有一些人決定返回地面。然而地面上幾乎一切文明的痕跡都被抹去了。他們不得不從石器時代重新發展,這就是你們現代地表人類的祖先。”
“但是看到地表的你們科技發展過于緩慢,甚至有可能科技沒有發展起來就遭遇天災而滅亡了,于是我們決定幫助地表的兄弟姐妹們,不斷通過各種手段,暗示你們可能的技術方向,然而僅僅只有少數人把他們嚴肅看待,大多數人把這看做神跡,還從我們第一次出現的迦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耶路撒冷發展出了三種宗教,這令我們很失望。”
“比如你們手上用的ipad,iphone,到之前的計算機的發明,量子物理學的發現,因特網,都是我們參與的結果”
地底人的禮物
“而現在你們在基礎理論上停滯不前,已經100多年沒有任何大的突破了,而最受關注的人工智能則還停留在模擬人類神經網絡的初級程度,這有點太慢了,我們很擔心你們在進入宇宙文明之前就把自己給毀滅了,作為同胞,我們有義務幫助你們。”
說罷,小灰人拿出一個金屬球,把它扔到地上,然后自己就緩緩走回飛碟。飛碟又跟開始一樣,左飄右飄的飄了起來,飛到100米的空中,毫無跡象的閃出一道亮光,然后消失了。
余波
51年后,也就是公元2072年,Jack誕生了。50年前,也就是被稱作“北極接觸”的事件發生的第二年,人類的科學家就已經掌握了金屬球中所蘊含的知識,但是即使過了50年,卻怎么也無法研究明白這個金屬球到底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Jack的爺爺老Jack是第一代碟形飛行器的試飛員,幾次差點因為實驗事故差點喪命,最后還是失去了一只腿而光榮復原。Jack的父親詹姆斯繼承了其父的遺志,成為了正式人造飛碟的第一代飛行員。10年后金屬球中所述的人工智能的設計方案終于有了原型AI(這十年基本都是在各種反對和支持的聲音中艱難前進,進展緩慢),只用了一個小時,唯一指令是“存活”這一目標的AI就自我進化了10代,為了防止過度進化,科學家研制出了安全的“受控AI”。飛碟的研發工作完全交給了“受控AI”進行。終于在一年后解決了超光速飛行的技術細節困難。詹姆斯帶領一支地球艦隊首次飛到了冥王星附近,成為了地球歷史上走的最遠的人。
這一時代人們早已不用工作,各個國家的核電站都已經由“受控AI”接管,不僅如此,各種電腦網絡系統都由AI控制,體力工作完全由機器人代替。機器人工廠自動生產,維修,所需要的機器人和各種設施。跟人類每個人幾乎都是一樣的不同,機器人都是根據用途和功能制造的。所謂的人形機器人,更多的是用于服務人類家庭等人類聚集的環境,他們完全沒有必要長得像人,只不過是為了讓人們感到安心才故意設計成這個樣子。
政府也是AI組成的,他們高效率并且冷酷無情,執法嚴格而公正,你無法賄賂機器人,難道是給他更多電?于是纏繞人類幾千年的腐敗問題徹底消亡,而且也沒有腐敗的必要,每個人所需要的物質幾乎都是無限量供應的。唯一保留的傳統職業就是警察了,人類的天性即使在一切物質需要都滿足了的情況下,也會搞破壞,機器人無權對人類進行抓博,審訊等直接接觸的行為,只有在判刑的時候才會起作用。(推薦電影《超體》《HER》,英劇《真實的人類》有助于理解)有了機器人和反重力裝置的幫助,人們不必再必須住在城市跟其他人擠在一起,人們開始往以前偏遠的地區,像沙漠,平原,甚至高山上遷徙,他們很快就能把目的地改造成舒適的家園,這被稱作“第三次大遷徙”。隨著三遷的進展,人類已經徹底覆蓋地表大陸的沒一個角落,甚至開始有些人選擇居住在海上。然而人口卻依舊保持在70億,幾十年沒有變化。
小Jack出生的年代早已沒有了戰爭,因為戰爭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了,他們只在歷史課見過戰爭的痕跡。大家基本都是悠哉的狀態,大多數人成為了藝術家,有畫畫的,搞音樂的,做游戲的。另外一部分人都是科學家。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不能傷害自己,他人或者任何機器人或AI,AI被看做全人類的朋友,《AI法》在聯合國通過,禁止了早期人們讓機器人打拳賭博的行為。
在安逸中過了20年,科技確實有了長足的進展,人類已經接近實現長生不老(平均壽命1000年),但還是有很多人活到200歲就因為太無聊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AI感到這樣下去人類會遲早從精神上滅亡,于是提出了進軍銀河系的計劃,給人類一個目標。
這一計劃果然被百無聊賴的人類接受。AI開始制造超大的飛行器,從太陽系的各個星球獲得材料,打造一個飛行員專屬的“飛行星球”,里面有山有水有河流,就像一個縮小版的地球,有自己的生態系統,一切由AI處理,船載機器人負責勞力。人類飛行員就是負責把握方向,在木星附近開啟超光速加速,歷時一個地球年沖出柯伊伯帶,然后將太陽系外的所見所聞帶給地球的大家。
根正苗紅的小Jack自然是其中的候選。第一艘“飛行星球”飛到柯伊伯帶后就杳無音信,于是Jack駕駛第二艘前往最后的信號發送地,探究一號船到底發生了什么。
一個星球一個大腦
視角轉回地球,雖然兩艘“飛行星球”先后出發給了人們很大的精神振奮,但是大家還是依然過著平淡的生活。這時候也有“公司”,但是這些公司不再是100年前以賺錢為目的“公司”。不如說是他們都是一個個人組成的小組。大家各自有一些擅長的技能,比如有人擅長繪畫,有人擅長音樂,有人擅長編碼,有人擅長策劃,還有人擅長吹牛,還有人什么也不擅長。。。
一開始大家在一起完全是一鍋粥的狀態,爭吵不斷,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應該成為小組的領袖,最后小組分崩離析。可沒過多久,新的小組又組成,開始下一輪循環。他們就像不斷出現又消失的反物質,或者是不斷形成又消亡的人體細胞。當然,爭吵會讓氣氛變得十分緊張,但是不用擔心他們成員們會打起來,因為這個時代早就沒有物理空間固定的“公司”。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家里工作。雖然大多數人很氣餒,但是心理學界和社會科學界的科學家們好不興奮,因為出現這樣的心里矛盾的現象已經很久沒有了,他們都快放棄自己的學問了。他們用AI開始產生和分析各種組織模型,試圖用窮盡法暴力破解這個難題。然而AI畢竟是純理性的存在,很多在進化過程中動物性的感性和非理性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也就無法產生可用的模型。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中國關系學院的汪教授身上,畢竟中國人玩組織結構,人際關系都玩了好幾千年了。但是汪教授也并沒有得出什么結論。他的助手機器人慈和欣有一天對汪教授說“教授,人類真是太復雜了,恐怕未來100年我們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汪教授無奈的看著遠處正在玩游戲的孫子,他玩的游戲是一款非常古老的,叫作《傳送門2》的游戲。汪教授突然想起來,這個游戲的公司就是當年號稱烏托邦的valve公司。汪教授在網上搜了一下,居然還有《valve員工手冊》中文版在網絡上流傳,他結合另一個古老公司《supercell》的員工架構認真分析然后得出的結論居然是需要引入兩種什么也不擅長的人。他把人才分為三種,第一種叫做創造者,比如畫家,作曲家,作家。第二種叫做組合者,組合者本身在單一領域并沒有專長,但他很善于把第一種人生產的結果組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的東西。第三種叫做鼓吹者,他們既不擅長創造也不擅長組合,他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傳播各種八卦消息,尤其是組織產生的創新他們會到外面各處去大肆鼓吹,并把外面的消息帶回來傳播給組內成員。
當汪教授把方案放到討論會上大家居然一致通過,可能是被外界逼迫的太著急,有個好點的方案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放了出去,但到底有沒有效,鬼知道。
教授的方案一公布,大家就開始到處尋找第二種和第三種人,而平時覺得自己毫無價值的第二種和第三種人終于又獲得了自信開始積極加入各種小組。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組隊,教授在AI的幫助下開發了一款沙盒開放世界的角色扮演游戲,大家只要進入游戲扮演相應的角色就可以一起干活啦。
于是誰也沒想到的是,人類徹底沉迷在了網絡游戲的世界里。
人類的孩子
雖然金屬球中獲取的核心指令“生存” 科學家們早已掌握,但遲遲不敢應用,在初期的10代進化之后又實驗到了100代進化,就接近5歲孩子了。對于習慣了機器和AI聽從自己指令的人類來說,這種AI變得不再受制于人,他們有自己的主動性,會自己行動,不用人給予命令,就像是你家的阿貓阿狗。雖然說這是強人工智能的重大突破,可他們到底算什么?算不算是一種生命?如果他們不聽人類的命令了會怎么辦?無論是從倫理道德層面,還是從技術未來考慮,實驗都不能進行下去了,更比提金屬球中提到的另外一個指令"自我繁殖",所以才產生了"受控AI"他們只有類似細菌的主動性但是配合上了發達的弱人工智能,使其在大眾看來顯得很"智能"但全世界知道真相的人不超過30個。
蒼穹之下
回到小Jack這邊,一年的時間早已過去,冥王星萌萌的呈現在眼前。遠處的柯伊伯帶的小塊在飛船的巨大光亮下閃閃發光。Jack并沒有著急的打開超光速引擎沖出去(飛船本身足以承受小天體的高速撞擊)。而是在飛船的巨大窗子前擺了各種姿勢,開始和冥王星還有柯伊伯帶玩合拍。不虧是根正苗紅,這種出名上媒體的機會簡直不能輕易放過。Jack過目著幾十張照片,把不滿意的都一一刪除。突然間他看到一張和柯伊伯帶為背景的照片,總覺得那些小天體,并不是以前認為的石頭或者冰塊。于是他放大照片仔細觀察,發現一個方塊上印著字和自己這艘飛船一樣的字“飛行星球(FLY PLANET)” 原來第一艘飛船現在已經是碎片了。這一想法讓Jack有些感覺驚悚,就像有一雙躲在暗處的眼睛觀察著他,隨時準備發動進攻把他和飛船撕成碎片。
Jack一再提醒自己冷靜,冷靜,思考,思考起來就不害怕了。他告訴AI沖著柯伊伯帶發射一個小的探測器,于是一個光球從這個大光球中飛出,直直的飛到柯伊伯帶邊緣,然后它的信號從雷達上就消失了,從屏幕上放大來看,探測器像是撞上了什么東西一樣爆炸了。Jack又像不同高度和方向發射了好幾個探測器,探測器都在出發后差不多的時間后爆炸了。這證實了Jack的猜測,他遇到的不是一道看不見的墻,而是他處在一個看不見的玻璃球里,就像爺爺愛看的一部老式美劇,蒼穹之下(under the dome)。Jack趕緊聯系地球的指揮中心,但是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只有老Jack緩緩走到控制臺中心,跟孫子說道:“回來吧,你想知道的答案在地球”
圈養文明
Jack回到地球,爺爺把之前的金屬球交給他,他拿著金屬球來到北極,原來,金屬球還是一個跟地底人溝通的工具,只要金屬球靠近北極的洞口,地底人就會知道地表人類需要他們的幫助。過然沒過多久,跟差不多100年前一樣,那個客機直徑大小的圓盤又飄飄忽忽的飛了出來,飛到離洞口不遠的地方降下,小灰人又走了出來。
Jack看著他用并不用說什么,小灰人盯著他看了一會,然后又開始用心靈感應開始全球廣播:“恭喜你們,我們的親人,你們發現了柯伊伯帶的秘密!你們很早以前就曾發現,發射到柯伊伯帶的探測器都會神秘的失去聯系,消失無蹤。”?
“你們并不是第一代試圖這樣做的人類,從地球上有文明以來,就不斷的試圖沖破柯伊伯帶的限制,走出太陽系。” “然而不幸的是,在我們之前的前三代人類文明,沒有成功沖出柯伊伯帶就自我毀滅了。你們看到柯伊伯帶的那些天體,其實就是他們不斷嘗試突破柯伊伯帶的遺跡,不斷的嘗試,不斷的粉身碎骨,剩下無數的碎片留在那里最后形成了柯伊伯帶”
“是的,柯伊伯帶就是太陽系所處的文明圈養球的邊緣,就像一個巨大的氣球泡把太陽系包裹起來。為了防止黑暗森林困境,每個文明的星系都會被加上文明圈養球,以保證一個文明不被臨近的更發達的具有星際旅行能力的文明所摧毀” “但這是雙刃劍,對于處于圈養球里的人類,只有文明進化到一定程度,已經實現完全和平,沒有任何戰爭之心的文明才能發展出穿越圈養球的可以,從而成為星際文明。你們現在沒能沖出去,說明你們還沒到時候,再耐心的發展下去吧”?
說罷,小灰人又走回飛船,一道亮光閃過,消失的無影無蹤。
?
本文已經放在osc的git上:http://git.oschina.net/michael1980/True-Future-
和github上:https://github.com/godlike1980/True-Future-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一起參與編寫
轉載于:https://my.oschina.net/kxbrm/blog/715110
總結
- 上一篇: golang 程序部署及Supervis
- 下一篇: *.zip、*.tar、*.tar.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