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字典中的最后一个元素python_Python从入门到熟练(5): 数据类型进阶
?關注“AI科技時訊”
設為星標,第一時間獲取更多干貨
在python中,數據類型主要由以下幾類組成:
列表(list): [a, b]
元組(tuple):(a, b, )
集合(set): {a, b}
字典(Dictonary): {a: ‘aaa’, b: ‘bbb’}
1. 列表
列表(List)
列表是Python中使用最頻繁的數據類型,專門用于存儲一串信息
列表是一種有序和可更改的集合。允許重復的元素
列表使用[]定義,元素之間使用,分隔。例:[1,2, ...]
列表的索引從位置0開始
索引就是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編號,索引又可以被稱為下標
注意:從列表中取值時,如果超過索引范圍,程序會報錯
雖然列表可以存儲不同類型元素,但是曰常中一般存儲相同類型的元素
如何使用列表
列表[索引]: 從列表中取值,獲取指定索引的元素
列表[開始索引:結束索引:步長]:
返回從開始索引到結束索引-1的列表,如果設置步長,按步長跳過元素
len(列表): 獲取列表的長度
元素 in 列表: 判斷元素是否在列表中
列表.count(元素): 返回指定元素在列表中的個數
列表.index(元素): 返回指定元素在列表中第一次出現的索引,查找失敗時報錯
列表.sort(): 從小到大排序,括號內增加reverse=True ,則是從大到小排序
列表_reverse(): 逆序(反轉)列表
列表.clear(): 清空列表
Eg:
# 0 init listL = [1, 2, 3, 4, 5, 7, 6]
# 1 index value
L[1] # --> 2
# 2 step
L[2: 5: 2] # --> [3, 5]
# 3 length
len(L) # --> 6
# 4 in
6 in L # ---> True
8 in L # ---> False
# 5 count
L.count(1) # ---> 1
# 6 index
L.index(2) # ---> 1
# 7 sort
L.sort() # ---> [1, 2, 3, 4, 5, 6, 7] 注意:會改變自己 返回None
# 8 reverse
L.reverse() # 由于第7步改變了自己, 這里變成[7, 6, 5, 4, 3, 2, 1] 會改變自己 返回None
# 9. clear
L.clear() # ---> []
列表特有的一些使用方法
L = [1, 2, 3, 4, 5]列表[索引]=元素:修改指定索引的元素,索引不存在會報錯
- L[2] = 7
L # ---> [1, 2, 7, 4, 5]
- L[2] = 7
列表 . append(元素):在列表的末尾追加元素
- L.append(6)
L # ---> [1, 2, 7, 4, 5, 6]
- L.append(6)
列表 . insert(索引,元素):在指定索引位置插入元素,索引不存在時在末尾追加
- L.insert(3, 9)
L # ---> [1, 2, 7, 4, 9, 5, 6]
- L.insert(3, 9)
列表.pop(索引):
刪除并返回指定索引的元素,未指定索引時刪除最后一項,索引不存在時報錯
- L.pop(3) # 4, L 變成[1, 2, 7, 9, 5, 6]
L.pop() # 6, L 變成[1, 2, 7, 9, 5]
列表 . remove(元素):刪除列表中第一個出現的指定元素,查找失敗時報錯
- L.remove(2) # L 變成[1, 7, 9, 5]
- L.remove(2) # L 變成[1, 7, 9, 5]
del 列表[索引]: 刪除指定索引位置的元素,索引不存在時報錯
- del L[3] # L 變成[1, 7, 9]
- del L[3] # L 變成[1, 7, 9]
列表l.extend(列表2): 將列表2拼接在列表1后
- L.extend([8, 9, 10])
L # L 變成[1, 7, 9, 8, 9, 10], 等價于 L = L + [8, 9, 10]
- L.extend([8, 9, 10])
2. 元組
元組(Tuple)
元組是一種有序且不可更改的集合,?允許重復的成員
元組與列表的類似,不同之處在于元組元素不可修改
元組使用()定義,元素之間使用,分隔。例:(a, b, …)
元組中只包含一個元素時,可以省略(),只需要在元素后加逗號
- init_tuple = 100,
type(init_tuple) # ---> tuple
# ---- 另外寫法
init_tuple = (100, ) # 逗號一定要加
- init_tuple = 100,
注意:如果一個非元組類型的數據突然變成元組,檢查是不是誤加了逗號
集合與元組的通用方法
元組[索引]:從元組中取值,獲取指定索弓丨的元素
元組[開始索引:結束索引:步長]:
返回從開始索引到結束索引-1的元組,如果設置步長,按步長跳過元素
len(元組):獲取元組的長度
元素in元組:判斷元素是否在元組中
元組.count(元素):返回指定元素在元組中的個數
元組.index(元素):返回指定元素在元組中第一次出現的索引,查找失敗會報錯
元組和列表之間的轉換
list(元組):將元組轉換成列表
tuple(列表): 將列表轉換成元組
3. 集合
集合(Set)
集合是一種無序和無索引的序列。沒有重復的元素
集合會自動刪除重復的元素,一般應用于去重、交并差運算場景
集合使用{}定義,元素之間使用,分隔。例:{a, b, …}
集合與列表的通用方法
len(集合):獲取集合的長度
元素in集合:判斷元素是否在集合中
集合.clear(): 清空集合
集合特有的使用方法
s = {1, 2, 3}
集合.add(元素):將元素添加到集合中
- s.add(5) # ---> {1, 2, 3, 5}
- s.add(5) # ---> {1, 2, 3, 5}
集合1.update(集合2): 添加新的元素或集合到當前集合中
- s.add{4, 5, 6} # ---> {1, 2, 3, 5, 4, 6}
- s.add{4, 5, 6} # ---> {1, 2, 3, 5, 4, 6}
集合.remove(元素): 刪除指定的元素,元素不存在時報錯
- s.remove(4) # ----> {1, 2, 3, 5, 6}
- s.remove(4) # ----> {1, 2, 3, 5, 6}
集合1&集合2?: 交集,獲得由集合1和集合2中都存在的元素組成的新集合
- s & {3, 4, 5} # ---> {3, 5}
- s & {3, 4, 5} # ---> {3, 5}
集合1|集合2: 并集,獲得集合1和集合2中所有元素的新集合
- s | {8, 9, 10} # ---> {1, 2, 3, 5, 6, 8, 9, 10}
- s | {8, 9, 10} # ---> {1, 2, 3, 5, 6, 8, 9, 10}
集合1 - 集合2?: 差集,獲得在集合1中存在但是在集合2中不存在的元素集合
- s - {9, 10} # ---> {1, 2, 3, 5, 6, 8}
- s - {9, 10} # ---> {1, 2, 3, 5, 6, 8}
集合和列表之間的轉換(也可以和元組進行轉換,方式類似)
list(集合):將集合轉換成列表
set(列表):將列表轉換成集合
字典
字典(Dictionary)
字典是除列表以外,在Python中最靈活的數據類型
字典是一種無序,可變的集合。沒有重復的成員
映射關系:擁有鍵和對應的值,稱為鍵值對
字典使用{}定義,鍵和值之間使用:表示對應關系,不同鍵值對使用,分隔
例 : {a: [b, c]}
值可以取任何數據類型,但鍵只能使用字符串、數字或元組
字 典在Python中通常用于存儲描述一個物體的相關信息
字典與列表類似的用法
d = {a: [1, 2], b: [3, 4]}
字典[鍵]: 通過鍵獲取值, 鍵不存在時會報錯
- d[a] # ---> [1, 2]
- d[a] # ---> [1, 2]
len(字典):獲取字典鍵值對的個數
- len(d) # ---> 2
- len(d) # ---> 2
字典.clear(): 清空字典
- d.clear() # {}
- d.clear() # {}
字典的特殊使用方法
d = {a: [1, 2], b: [3, 4]}
字典.get(鍵,默認值):通過鍵獲取值,鍵不存在時返回默認值
- d.get(a, 5) # ---> [1, 2]
- d.get(a, 5) # ---> [1, 2]
字典[鍵]=值:鍵不存在,新増鍵值對。鍵存在,修改鍵對應的值
- d[a] = [7, 8] # ---> d {a:[7, 8], b: [3, 4]}
- d[a] = [7, 8] # ---> d {a:[7, 8], b: [3, 4]}
字典.keys(): 返回字典所有的鍵組成的列表
- d.keys() # ---> dict_keys([a, b])
- d.keys() # ---> dict_keys([a, b])
字典.values() :返回字典所有的值組成的列表
- d.values() # ---> dict_values([[7, 8], [3, 4]])
- d.values() # ---> dict_values([[7, 8], [3, 4]])
字典 . items():返回字典所有的鍵值對組成的列表
- d.items() # ---> dict_items([(a, [7, 8]), (b, [3, 4])])
- d.items() # ---> dict_items([(a, [7, 8]), (b, [3, 4])])
del字典[鍵]: 刪除指定鍵的鍵值對
- del d[a] # ---> d {b: [3, 4]}
- del d[a] # ---> d {b: [3, 4]}
字典. pop( key) : 同 上
字典1.update(字典2): 字典1合并字典2 , 對于在字典1中已經存在的鍵,使用字典2的值進行數據覆蓋
- d.update({c: [5, 6]}) # ----> d {b: [3, 4], c: [5, 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获得字典中的最后一个元素python_Python从入门到熟练(5): 数据类型进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ZZULIOJ 1123: 最佳校友
- 下一篇: C语言——找出矩阵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