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云操作系统: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模式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开源云操作系统: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模式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開源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成功的研發模式,但是對于一個商業企業來說,如果想利用開源軟件獲益,就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商業模式。紅帽公司能夠取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訂閱服務模式。紅帽公司1993年成立,但是直到1999年上市時才將訂閱服務這種盈利模式確定下來。
商業模式是秘密武器
“傳統軟件公司采用的商業模式是,用軟件產品將企業套牢。企業使用的軟件產品越多,就被廠商套得越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IT采購者也慢慢養成了一種固定思維,選產品就選知名大廠商的,即使產品出現問題,自己也不用承擔責任,因為這已經是業界最好的廠商提供的產品了。在開源軟件日益盛行的今天,當軟件變成服務以及軟件的開發變得透明時,這種情況將逐漸得到改變。”馬越分析說。
恒拓開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剛剛獲得了泰達投資的第一筆投資。馬越表示:“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是對企業和社會上的軟件開發人員進行開源技術培訓,同時為企業引入成熟的開源技術體系,協助企業的開發人員進行開發。”
“如果企業還是按照‘拿來主義’的老思路,對開放源代碼進行封裝,將其變成一個軟件產品,再進行銷售,這是沒有商業前途的。隨著云計算、移動計算的快速發展,廠商從賣產品轉為賣服務,并將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廠商即使把源代碼公布出來,也不會影響其獨特的商業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淘寶網,因為它賣的不是產品,而是綜合的服務。”程旭文表示,“我們的開源社區和網站就是以提供服務為主,包括開源技術培訓、維保以及定制化的系統開發等。”
專注于云計算應用的天云趨勢公司成立之初并沒有想快速賺取利潤,只是想把國外的新技術引入中國,因此選擇了開源軟件作為切入點。
高瀚昭表示:“一開始,我們只想做開源技術的咨詢和服務業務。但是后來發現,中國的很多企業用戶寧愿付費也希望得到開源軟件的商業版本。因此,我們才開始提供開源軟件的商用版本。現在,我們每周都要拜訪2~3個客戶,一方面想了解用戶需求,另一方面也想確認我們的產品研發方向是正確的。在中國,企業用戶對開源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有限。因此,開源軟件的商業版本在中國還是有一定市場空間的。”
開源軟件非常多,而且每一兩年就會出現一種新的流行趨勢。對于一個開源軟件公司來說,在眾多的開源軟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是追求流行趨勢,還是在原有的軟件產品上繼續深入研發,企業必須進行權衡。高瀚昭表示:“作為一個開源軟件公司,如何與開源社區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開源技術雖然能夠降低云計算公司的創業門檻,但是公司必須在創立之初就想好如何利用開源軟件,否則很有可能和商業模式起沖突,從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試探性開源
開源軟件的可控性好,又沒有成本,所以互聯網企業對開源軟件一直情有獨鐘。許多全球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都是開源軟件的擁躉。它們不僅本身大量采用開源軟件,而且還將自己獨立開發的項目的源代碼貢獻出來,Google、Amazon、Yahoo等都是這樣做的。王叢表示:“每個企業都希望嚴格把控自己的IT系統,但是如果這個尺度掌握不好,就會喪失大量的技術盟友和客戶群,這將給互聯網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比如淘寶網,如果它不開源,一些擁有技術能力的合作伙伴或商家就沒辦法在其上開店,而為了更好地支持商家,僅僅開放API是遠遠不夠的。”開源是互聯網企業的共同選擇。
程旭文介紹說:“許多中國的企業,包括淘寶、盛大、百度、網易、天涯、華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開放了自己平臺的源代碼。在開源方面,中國的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開放部分源代碼只是一種嘗試。中國企業完全走向開源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傳統的硬件、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并不是為云計算設計的,因此在云計算應用中逐漸顯露出其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開源軟件的優勢得到進一步展現,尤其是在公有云方面。
王叢認為:“開源云操作系統在公有云市場上大有可為。即使是一些小型的公有云服務商也可以借助開源軟件可控性好、成本低的優勢,以比較少的投入快速切入公有云服務市場。這些服務商在開源云操作系統之上,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獨特功能,使得其產品很難被競爭對手模仿,因此保證了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阿里云公司認為,開源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結果,而是一種手段。使用開源軟件雖然可以讓企業從一開始就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但同時也必須接受開源社區在開發方向、節奏等方面的約束。如果企業使用開源軟件的目的是想減少技術的投入,那么就需要考慮到在開源軟件出現問題時,可能會缺乏直接的技術支持和保障。如果企業采用開源軟件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幫助自己一起開發,那么企業也可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大家溝通并且達成一致的效率會降低,甚至會導致最終的軟件是一個妥協的產物。企業無論是選擇開源軟件還是自行開發,都需要在具體情況下權衡利弊。
阿里云目前沒有計劃加入OpenStack。不過,阿里云與許多開源組織保持著聯系,比如Cloud Foundry、Ubuntu等。阿里云相信開源社區能夠幫助阿里云繁榮云計算的生態系統。阿里云也會與開源社區探討合作共贏的可能性。
量力而行
“互聯網企業雖然會利用紅帽的開源軟件代碼,但將自己進行編譯。”董辛乙表示,“互聯網企業引領著云計算開源軟件的發展方向,但在互聯網領域很難看到開源軟件帶來立竿見影的商業價值。”在開源軟件的使用方面,商業企業不能照搬互聯網企業的成功經驗。
南方航空公司很早就開始使用開源軟件,其內部的上千名技術人員很多都在從事開源軟件的開發、部署、調優等工作。
南航天合信息公司技術總監龍庚介紹說,南方航空公司主要在三個方面應用了開源技術:在基礎架構層,南方航空公司已經在LVS負載均衡、JBoss企業應用中間件和Linux操作系統等方面采用了開源化策略,并且正在嘗試在數據庫中使用MySQL、EnterpriseDB等開源化技術;在應用邏輯層,南方航空公司基于SOA的策略,使用開源的ESB技術MULE、MVC開發框架Spring、規則引擎JBoss Drools、數據庫引擎Hibernate等建立南方航空公司自己的企業應用服務平臺;在用戶應用層,南方航空公司不僅采用了OpenOffice等辦公軟件,而且在自主研發的移動應用中也采用了大量的即時通信開源技術以及HTML5開源框架PhoneGap等。
“我們已經將云計算作為企業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IaaS層面,我們正在研究一些基礎云軟件,比如桉樹(Eucalyptus);在SaaS和PaaS層面,我們正在開展以五大數據核心為基礎的SOA云服務體系建設,同時還在進行基于產品平臺(技術平臺、業務平臺)的管理與產品研發模式的探索。”龍庚表示。
商業模式是秘密武器
“傳統軟件公司采用的商業模式是,用軟件產品將企業套牢。企業使用的軟件產品越多,就被廠商套得越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IT采購者也慢慢養成了一種固定思維,選產品就選知名大廠商的,即使產品出現問題,自己也不用承擔責任,因為這已經是業界最好的廠商提供的產品了。在開源軟件日益盛行的今天,當軟件變成服務以及軟件的開發變得透明時,這種情況將逐漸得到改變。”馬越分析說。
恒拓開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剛剛獲得了泰達投資的第一筆投資。馬越表示:“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是對企業和社會上的軟件開發人員進行開源技術培訓,同時為企業引入成熟的開源技術體系,協助企業的開發人員進行開發。”
“如果企業還是按照‘拿來主義’的老思路,對開放源代碼進行封裝,將其變成一個軟件產品,再進行銷售,這是沒有商業前途的。隨著云計算、移動計算的快速發展,廠商從賣產品轉為賣服務,并將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廠商即使把源代碼公布出來,也不會影響其獨特的商業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淘寶網,因為它賣的不是產品,而是綜合的服務。”程旭文表示,“我們的開源社區和網站就是以提供服務為主,包括開源技術培訓、維保以及定制化的系統開發等。”
專注于云計算應用的天云趨勢公司成立之初并沒有想快速賺取利潤,只是想把國外的新技術引入中國,因此選擇了開源軟件作為切入點。
高瀚昭表示:“一開始,我們只想做開源技術的咨詢和服務業務。但是后來發現,中國的很多企業用戶寧愿付費也希望得到開源軟件的商業版本。因此,我們才開始提供開源軟件的商用版本。現在,我們每周都要拜訪2~3個客戶,一方面想了解用戶需求,另一方面也想確認我們的產品研發方向是正確的。在中國,企業用戶對開源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有限。因此,開源軟件的商業版本在中國還是有一定市場空間的。”
開源軟件非常多,而且每一兩年就會出現一種新的流行趨勢。對于一個開源軟件公司來說,在眾多的開源軟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是追求流行趨勢,還是在原有的軟件產品上繼續深入研發,企業必須進行權衡。高瀚昭表示:“作為一個開源軟件公司,如何與開源社區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開源技術雖然能夠降低云計算公司的創業門檻,但是公司必須在創立之初就想好如何利用開源軟件,否則很有可能和商業模式起沖突,從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試探性開源
開源軟件的可控性好,又沒有成本,所以互聯網企業對開源軟件一直情有獨鐘。許多全球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都是開源軟件的擁躉。它們不僅本身大量采用開源軟件,而且還將自己獨立開發的項目的源代碼貢獻出來,Google、Amazon、Yahoo等都是這樣做的。王叢表示:“每個企業都希望嚴格把控自己的IT系統,但是如果這個尺度掌握不好,就會喪失大量的技術盟友和客戶群,這將給互聯網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比如淘寶網,如果它不開源,一些擁有技術能力的合作伙伴或商家就沒辦法在其上開店,而為了更好地支持商家,僅僅開放API是遠遠不夠的。”開源是互聯網企業的共同選擇。
程旭文介紹說:“許多中國的企業,包括淘寶、盛大、百度、網易、天涯、華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開放了自己平臺的源代碼。在開源方面,中國的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開放部分源代碼只是一種嘗試。中國企業完全走向開源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傳統的硬件、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并不是為云計算設計的,因此在云計算應用中逐漸顯露出其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開源軟件的優勢得到進一步展現,尤其是在公有云方面。
王叢認為:“開源云操作系統在公有云市場上大有可為。即使是一些小型的公有云服務商也可以借助開源軟件可控性好、成本低的優勢,以比較少的投入快速切入公有云服務市場。這些服務商在開源云操作系統之上,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獨特功能,使得其產品很難被競爭對手模仿,因此保證了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阿里云公司認為,開源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結果,而是一種手段。使用開源軟件雖然可以讓企業從一開始就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但同時也必須接受開源社區在開發方向、節奏等方面的約束。如果企業使用開源軟件的目的是想減少技術的投入,那么就需要考慮到在開源軟件出現問題時,可能會缺乏直接的技術支持和保障。如果企業采用開源軟件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幫助自己一起開發,那么企業也可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大家溝通并且達成一致的效率會降低,甚至會導致最終的軟件是一個妥協的產物。企業無論是選擇開源軟件還是自行開發,都需要在具體情況下權衡利弊。
阿里云目前沒有計劃加入OpenStack。不過,阿里云與許多開源組織保持著聯系,比如Cloud Foundry、Ubuntu等。阿里云相信開源社區能夠幫助阿里云繁榮云計算的生態系統。阿里云也會與開源社區探討合作共贏的可能性。
量力而行
“互聯網企業雖然會利用紅帽的開源軟件代碼,但將自己進行編譯。”董辛乙表示,“互聯網企業引領著云計算開源軟件的發展方向,但在互聯網領域很難看到開源軟件帶來立竿見影的商業價值。”在開源軟件的使用方面,商業企業不能照搬互聯網企業的成功經驗。
南方航空公司很早就開始使用開源軟件,其內部的上千名技術人員很多都在從事開源軟件的開發、部署、調優等工作。
南航天合信息公司技術總監龍庚介紹說,南方航空公司主要在三個方面應用了開源技術:在基礎架構層,南方航空公司已經在LVS負載均衡、JBoss企業應用中間件和Linux操作系統等方面采用了開源化策略,并且正在嘗試在數據庫中使用MySQL、EnterpriseDB等開源化技術;在應用邏輯層,南方航空公司基于SOA的策略,使用開源的ESB技術MULE、MVC開發框架Spring、規則引擎JBoss Drools、數據庫引擎Hibernate等建立南方航空公司自己的企業應用服務平臺;在用戶應用層,南方航空公司不僅采用了OpenOffice等辦公軟件,而且在自主研發的移動應用中也采用了大量的即時通信開源技術以及HTML5開源框架PhoneGap等。
“我們已經將云計算作為企業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IaaS層面,我們正在研究一些基礎云軟件,比如桉樹(Eucalyptus);在SaaS和PaaS層面,我們正在開展以五大數據核心為基礎的SOA云服務體系建設,同時還在進行基于產品平臺(技術平臺、業務平臺)的管理與產品研發模式的探索。”龍庚表示。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gtstorageworld/92998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开源云操作系统: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模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非使用FindControl方法找到深层
- 下一篇: nginx子目录301重定向到其他域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