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薪计算器的构想
“讓時間更有價值”
對于職場工作者而言,成長和薪資是我們關注的兩個主要方面,當然不排除有人家里有礦,是到職場體驗生活的。對于我們而言,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而很多時候大家關注的是月薪,但真實反映工資收入的,個人認為時薪會更有價值。
我們先來分別看下月薪和時薪
1 關于月薪
MBA智庫百科,對于“月薪制”給出的定義是:
月薪制是指按職工固定的月標準工資扣除缺勤工資計算其工資的一種方法。月薪制是目前普遍執行的工資制度,采用月薪制時,只要職工出勤滿,不論該月份是多少天數,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標準工資,如果出現缺勤,則應從月標準工資中將缺勤工資予以扣除。
2 月薪的計算,具體依據什么樣的標準呢?
我們不胡亂講,以對應的法律依據為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也做了相應調整,具體如下:
其一 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其二 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1)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2)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3)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其三 日薪計算上的問題
對于滿勤而言,不存在誤差,直接按月工資進行核算即可,對于不滿勤的情況下,會存在正算法、反算法、按實際出勤日等三種計算方法:
比如,員工2020年12月19日入職,薪資10000,假設入職后不請假。那么出勤天數為10天,缺勤天數為12天。12月共計22個出勤日,滿勤計算天數為21.75天,當月工資的計算如下:
正算法:10000/21.75*10 = 4597.70
反算法:10000/21.75*(21.75-12)=4482.76
按實際出勤日:10000/22*10=4545.45
正算法 > 按實際出勤日 > 反算法
如果按固定的滿勤計算天數,其實取的是一年的平均值,而按當月實際出勤日算,算的是當月的值,每個月均會有所不同。
關于現行的11天法定節假日
我國現行法定年節假日標準為11天,其中包括新年、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具體如下: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3)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6)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7)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3 關于法定節假日和公休日
法定節假日目前執行的是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上班,是節假日日常工資+節假日加班工資(不低于日工資的300%),法定假日不可以調休;
公休日是法律規定或者依法訂立的協議規定的每工作一定時間必須休息的時間。如每工作5天以后休息2天,這2天就是公休假日。由于我國規定職工每周工作時間不得高于40小時,因此一般用人單位實行每周休息兩日,公休日上班可以調休,用人單位安排補休的,勞動者是可以不主張公休日的雙倍工資,按正常的工作標準發放。用人單位不能及時安排補休的,應當支付勞動者日工資的二倍工資。
4 關于日薪計算器的構想
關于日薪計算器的構想,不想設計的太復雜,主要是給大家一個比較全面的參考,結果近似即可,無須太過精準,具體構想如下:
界面和功能都比較簡單,涉及到比較關鍵的是計算邏輯,具體說明如下:
1 功能界面
輸入項
所在城市、計算月份、稅前月薪、是否全勤、出勤天數、日均時長(單位:小時)、計算方式(正算法、反算法 、按實際出勤)、個人公積金系數、公司公積金系數、公積金基數、社?;鶖?/p>
輸出項
稅后月薪及占比、稅后日薪、稅后時薪、住房公積金及占比、個人所得稅及占比、社會保險及占比;養老(個人繳納、公司繳納)、醫療(個人繳納、公司繳納)、失業(個人繳納、公司繳納)、工傷(–、公司繳納)、生育(–、公司繳納)、公積金(個人繳納、公司繳納)含金額及比例
計算規則
稅后月薪、稅后時薪、公積金、社保等四種計算規則
備注說明
對于一些欄位的定義,以及計算規則的說明
2 基礎數據
(1)計算公式及取值說明
(2)七級超額累計進稅率表
(3)城市列表
(4)計算月對應工作天數
(5)各省份公積金系數,包括個人、公司
(6)各省份社保繳費基數,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公積金
3 計算邏輯
(1)稅后月薪=稅前月薪—住房公積金(個人)—社會保險(個人)—個人所得稅,滿勤按全額,否則按計算方式計算日薪后,取值計算月薪
(2)稅后日薪=稅后月薪/21.75或實際出勤天數(正反算取21.75,實際出勤天數取計算月出勤天數)
(3)稅后時薪=稅后日薪/日均工作時長
(4)公積金=公積金基數*公積金繳費系數,分別作為個人、公司的公積金數值
(5)社保=社?;鶖?對應的繳納系數,分別作為個人、公司的數值,以及單項數值
呈現方式上,可以參照下圖,并進行改進,適配手機端網頁或小程序:
總結
- 上一篇: Hibernate 一对一外键单向关联
- 下一篇: PLinq Lookup Para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