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二十年的一些认知
入行二十年,也有虛度的光陰,重復的時刻。寫點個人感悟,其實是蠻危險的事情。危險一,夸大其詞,或者把自己塑造成NB哄哄的樣子,可能搞不好就露餡了。危險二,你掏心掏肺,讀者未必有多少共鳴。因為你的經歷是“你的”,和我何干?危險三,杠精橫行。看一個標題開罵的,何苦來哉?
因此,不為別人寫,為自己而寫,寫到哪里算哪里是一種解決辦法。另外一種阿Q精神也不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人和人的大部分差異在于認知差異
吳軍老師在《見識》一書中說,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于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今天,由于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們增加見識要比過去容易得多。但在我們心中,有時候依然有一道圍墻,阻礙了我們的見識。
這幾年我非常明顯的一點認識就是“人和人的大部分差異在于認知差異”。雖然存在遠見、洞察力、執行力、領導力等方面的差異,但“認知”是一切的基礎。職場上個人的成長是一個長跑的過程。?也看到一種提法“覺得環境不夠好、主管不夠好”,但對于自省的部分卻想得少。
lucy曾公開分享過阿里巴巴人才觀:
聰明:專業的能力和開放的思維,智商與情商都高;
皮實:經得起折騰,棒殺和捧殺都沒關系,能抗壓不驕傲;
樂觀:充分客觀理性了解當下真實情況之后仍充滿好奇心和樂趣,愛折騰;
自省:經常反省自身,建議采用團隊Review的方式,不自大傲慢。
關于自省的解釋是這樣的。
我們看到身邊有很多優秀的人,但是他的優秀就像手電筒,永遠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永遠都覺得是別人的錯,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哪里需要提高。他叫做“永遠對”先生,你跟他講什么,他永遠不會反省自己,會越來越自大,越來越自以為是。等于把他的門全部給關死了,別人看不到他,他自己也看不到他自己,他自己喪失了自我感知的能力。
他覺得他已經足夠好了,但他有那么好嗎?其實不是的,一定要每天去看一下,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還有待進步?組織怎么具備這樣一種能力,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在我黨傳統當中,有這樣一個優良傳統,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我跟大家分享一個團隊的自我反省能力,我們每年做review,就是績效面談,我們不是一對一,都是群review的方法。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58090
做合適的選擇
findyi兄弟說,15年我的一個下屬去了頭條,現在干的風生水起,年薪也早已超過百萬。當時他有好幾個大廠的offer最后卻選擇了還只有4億美金估值的頭條。他是這么思考的:他調研了頭條的下載量和日活數據,發現增長迅猛,然后他發動人脈圈了解到頭條內部員工充滿干勁,最終決定賭一把,這一把就實現了人生躍遷。
講爛了的創富故事,蔡文勝把買賣域名做成了事業。據《蔡文勝的域名投資之路和賺錢秘籍》一文說,蔡文勝找技術人員把中國縣市拼音、地名、瓜果蔬菜都導入數據庫,與從國外網站買到域名拍賣清單,進行匹配,集中精力搶注最貴的域名。最終土豆網tudou,奇藝網qiyi(來自奇異果)都賣到了好價錢。
神奇的故事往往不能復制,但是在選擇一家公司之前,通過同學朋友打聽,使用目標公司的產品,是成本比較低,且是一種負責任的方式。
2010年,我離開西安的時候,大概拿了3個本地的offer。那會西安的大廠有華為中興、外企IBM。SPSS,Platform這2家也先后被IBM收入囊中。為什么不去外企試試??那會,我第一家公司的師兄和團隊骨干都先后到了IBM,我如果過去,似乎也是一種一眼看到底的可預期的狀態;第二個,媒體熱火朝天的在宣傳互聯網,但是西安沒有互聯網企業。要離開西安找工作已經成為一個方向,北京作為首都成為了第一目標;杭州,因為旅游去過一次,成為了第二目標。《贏在中國》馬老師影響力加持,和魯肅在qcon的分享促使我去支付寶。這一段經歷,我為什么來到支付寶?這篇文字中有提及。
支持你的主管
做leader,多了一份責任是“成就團隊”,個人通過帶領團隊成功來實現個人的價值(成功)。同樣的,你的主管(老板)也是通過他的D帶領大團隊去拿到結果的。眾所周知,要打勝仗,要通過設目標、追過程、拿結果三個階段而且不斷循環、反饋。戰斗結果取決于戰斗目標、作戰策略、戰斗能力和戰斗意志。一些bad case則不能看到。比如目標和主管對不齊,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以“探索”、“創新”的名義或可以生存,長期組織整體績效一定不高,某些對不齊的團隊,就是可有可無。
曾經我有一任boss是空降過來的,下車伊始,幾位團隊骨干就找老板表達了一系列期待。
“你要做決定”
“要向總部爭取一些關鍵的項目,不然我們很有危機感”
可boss一方面引入晨會、項目回顧、scrum、持續集成等,一方面熱衷于發明各種方法體系。這里面就有巨大的GAP。于是,一些同學對主管安排的事情或者蒙頭執行,不知道背后的邏輯;或者打折執行,甚至一度有激烈的爭論和懷疑。
我最大的轉變,來自一次烤肉。我們幾個跟從杭州過來的主管的主管吃烤肉。他意味深長的喝口酒說。你們說x同學存在哪些問題,我是知道的。但是有沒有想說,為什么是他在這個位置上而不是你們呢??李同學,你能不能上??恐怕不能!所以,現在我們這個團隊要做出成績來,只能支持他,大家一起贏。當然,組織考察也是有時間周期的?。。。。。。
后來的職業生涯中,我堅持2個基準行動。1是做好自己的事。2是support 你的主管。高高低低的經歷,說起來容易,實際卻并非如此。但我仍堅持幾個價值判斷。1、做好自己的事,不用擔心有沒有自己的位置。你能勝任崗位,發揮作用自然就有,不用去建立私人友誼。2、為公司工作,實在不開心可以換崗或者離職。但是要問一句,你遇到的困難是你要躲起來,還是歸咎于一系列的客觀原因,比如老板如何、業務如何、同事如何。3、組織目標對齊,無論何時,支持你的主管。
壞的團隊風氣往往來自一些“壞味道”,不好好做事。歸咎于客觀,不從自身找問題求突破。
運氣與長期主義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在抱怨。
進入股市的時機不對。
小時候出身不好,沒有非富即貴。
工作了羨慕別人家公司的環境,總覺得老板也不甚靠譜。
回到問題的關鍵,你需要做好什么準備?
阿里有句土話,如果沒有坑,你先把自己變成蘿卜。
也有諺語云,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人。
有一位我們姑且叫哈里的人,經歷過長期的“不幸運”。沒錢上大學,找到可以免費上學的學校,結果視力太差不合格而沒有被錄取;在家干了12年農活,期間有服兵役。等到進入炮兵學院的時候,仗打完了,似乎很難出人頭地了。哈里50歲成為了某個州的議員,10年后似乎被好運氣眷顧了,出任副總統因為總統身體原因而順位為總統。
資料獲取
1. 識別并關注下方公眾號;
2. 在下面公眾號后臺回復關鍵字「設計模式」即可下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入行二十年的一些认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NYOJ 100 1的个数
- 下一篇: NYOJ 514 1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