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会: 牛逼鸿蒙,吹水的大会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飛碼字,作者:大飛
前天,華為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發布會,會議開頭介紹了華為在消費者市場所取得的成績,說實話,看了還挺震撼的,華為確實是一家很厲害的商業公司。
后面就開始介紹鴻蒙 OS 了。
我研究過幾年的 Linux 內核,對操作系統的了解可能比一般人多些吧,這里,我就根據我的所學來看看鴻蒙OS。
我整體的看法是:
華為是一家好公司,商業上確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技術能力數一數二,敢做操作系統,挑戰全新的操作系統生態,有野心,敢挑戰。
但這個發布會,感覺更像個吹水會。
讓我一個一個來說說吧。
宏內核和微內核
看過發布會的同學,對上面這個概念應該很熟悉了,會議上多次提到微內核,余總稱其為面向未來的內核。
其實宏內核,微內核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在 Linux 還沒有問世之前,就已經存在這個概念了,最流行的PC操作系統 Windows 就是微內核的。
經典操作系統教材 《操作系統設計與實現》里面的教學操作系統 Minix ,也是微內核。
宏內核和微內核之間各有優劣。
宏內核的優勢是性能,劣勢是開發效率和開發難度。
微內核的優勢是開發效率和開發難度,劣勢是性能。
但發布會上似乎把優劣勢給搞反了。
宏內核最知名的代表是 Linux 內核,目前 Android 使用就是 Linux 內核。
微內核最知名的代表是 Windows , 雖然大家經常吐槽 Windows , 但微軟確實是很厲害的。
以我的理解,宏內核的開發成本和開發難度要大于微內核,一般的商業公司選擇微內核架構是可以理解的,Linux 之所以采用宏內核,是因為人家是純開源系統。
來一個直觀的對比,Linux 內核的開源開發者有上百萬,對比 Windows 內核的開發者,估計不到幾萬人。
就人力來說,商業公司采用宏內核的架構,有可能使整個項目陷入泥潭。
會議上一直在強調微內核,而且還搞反了兩者的優勢和劣勢,這個就有點不妥了。
鴻蒙的性能
基于上面的分析,如果鴻蒙最終是采用微內核架構,性能上是不會好過宏內核的。
兩個架構的差異,要是展開講的話,會比較復雜,估計很多同學也沒興趣看。來簡單對比下,一個文件讀取的場景。
宏內核,因為內核是一體的,一次文件讀取操作,基本就是函數的調用過程,速度是極快的。
微內核是模塊化的,內核,文件系統,磁盤驅動都隸屬不同的系統進程,要完成一次文件讀取,需要在各系統進程之間進行多次通信,開銷要遠大過直接的函數調用。
上面一段,沒有編程背景的同學可能難以理解,程序員應該可以理解其中的差異。
總的來說,一旦采用了微內核架構,就是選擇開發的便利性,而放棄性能,所以會議還不斷提性能好,也是比較忽悠了。
不過,從技術的角度看,商業公司選擇微內核是正確的,微軟就是最好的證明。
硬件發展速度很快,軟件性能問題,最終都會被硬件速度的提升給弱化,提升開發效率,降低軟件復雜度才是關鍵,微內核的優勢也在于此。
離開用戶體驗討論安全性,有吹水之嫌
技術上,要把一個系統的安全性做到極致,是可以的,但跟安全性相對的是用戶體驗。
余總在會議上用了房間和鑰匙來比喻。
安卓系統是一個大房間,一個大鑰匙,壞人拿到了大鑰匙,就是可以拿走房間內所有的東西。
鴻蒙內核因為采用了微內核架構,所以相當于每個模塊都是一個房間,有多個房間就可以有多個鑰匙,所以安全性更高。
從安全性角度看,確實如此。
但用戶原來只要保存一個鑰匙(相當于密碼),現在卻要保存多個鑰匙(相當于多個密碼),安全性是增加了,但用戶體驗真的能夠保證嗎?
可能上面的舉例不是特別恰當,但離開用戶體驗,只是一味強調安全性,也是有吹水之嫌了。
說了一堆,然并卵
會議花了很長時間,從性能,安全性等方面來說明了微內核的好,然而最后卻只給出了這么一個結果:目前采用的還是 Linux 內核 ,微內核是未來的規劃。
那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這個東西只是一個規劃,一個設想。
一般民眾聽完會覺得,可能過幾年,他們的微內核就問世了。
作為對操作系統內核有點理解的人,我持相當保留的態度。
Linux 內核從第一個版本到現在經歷了30年的時間,微軟也創立了 40 年。
從零開始做內核的難度,不亞于最復雜芯片的研制,沒有十年以上的研發過程,估計難以問世。
假設十年后,華為能夠研發出來,但現在就拿一個十年后的東西來說,也是有點忽悠了。
個人看法
這個發布會是比較忽悠的,至少在鴻蒙OS這塊,混淆了概念,畫了個大餅。
不過我還是比較認可鴻蒙 OS 最后的設計,這種設計符合客觀技術規律,也符合商業利益。
技術是客觀的,跟愛國,跟政治都沒有關系,如果非要在技術里面摻雜政治,摻雜愛國主義情懷,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成。
其實我覺得就算一直使用 Linux 內核都沒有問題。
Linux 內核的創始人是芬蘭人,不是美國人,Linux 也不是隸屬于美國的。Linux 里面上百萬的開發者是來自全球的,里面也有很多的中國人,阿里,華為,騰訊等公司在里面也貢獻了不少代碼,這是一個面向世界的內核,是人類團力協作的智慧產物,我覺得完全可以用。
從商業的角度講,直接基于 Linux 內核,構建上層系統,構建商業生態也是合理且高效的。
Android 沒有自己去造內核,而是基于 Linux 內核。蘋果系統的內核也是基于已有的 Unix 系統,所以就算華為還是基于 Linux 內核來做,我覺得也完全合理。
不必非要給華為強加一個愛國的名義,非要自己搞一個全新的內核出來。
自己從頭開始造內核,耗費人力,財力,也不符合商業利益,最后更可能胎死腹中,反而不是好選擇的。
我覺得鴻蒙OS不一定要如發布會所說的那么牛逼,只要最終真能夠比肩Android , 甚至是替換掉Android, 從技術專業的角度看,已經很牛逼了。
對中國企業來說,也是一個突破和飛越,是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不需要一出世就領先人家十幾年,那不現實,不是?
華為是好公司,華為的技術確實也很牛。
最后希望能夠擁抱開源,技術無國界!
有道無術,術可成;有術無道,止于術
歡迎大家關注Java之道公眾號
好文章,我在看??
新人創作打卡挑戰賽發博客就能抽獎!定制產品紅包拿不停!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华为发布会: 牛逼鸿蒙,吹水的大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NYOJ 485 A*B Probl
- 下一篇: 15岁中国学生斩获苹果WWDC奖学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