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和大厂都实习过是一种什么体验?
?
?下文中的“我”代表這位學弟本人,以下是正文:
分享主題:外企互聯網體驗比較
1、個人背景
簡單介紹一下背景:本人211本,中科大軟件學院碩士,根據學校課程安排有幸有了4段實習經歷,分別體驗了互聯網/金融/外企等不同風格的企業,一句話總結:不同的公司均有不同的感受。
秋招最后也拿到了多個大廠的開發崗offer,甚至有一些總包50w/60w的offer,最終綜合考慮選擇了PayPal作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站~
收到的offer如下:
PayPal infra
螞蟻大安全
騰訊 CDG
百度基礎平臺研發
Pony.ai
快手商業化
Afterpay
圖森未來
momenta
B站主站推薦
2、互聯網大廠實習
百度
我第一份實習去了百度鳳巢的工程組,主要是做推薦廣告落地的,沒錯就是那個百度核心中的核心-鳳巢。
不得不說百度的技術氛圍著實濃厚,組里的高T手擼了自研的知識圖譜模塊,新人進來也會有些基礎課程的培訓,比如git的使用、vim的配置以及開發環境的搭建等等。
但是由于是公司的營收部門,在日常工作的時候節奏與壓力就會稍大,再經過兩個月的項目串講之后,很快就要投入到緊張的開發活動中去了。
整個部門的節奏比較偏緊湊,一般強度10 10 5左右,經常線上的問題都會被要求日結。
當然這樣會有一個比較陡峭的學習曲線,但是時間久了之后就會覺得特別的疲倦,基本上就處于一種只有工作+休息的狀態,身邊部分比較努力的同事就會肉眼可見的圓潤起來。。。因為太忙了,著實沒有時間去運動、健身。。。
經歷了兩個多月的實習生生活之后,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都不太好了,所以漸漸的就心生去意了。
騰訊
后來通過同學介紹去了騰訊PCG的QQ技術中臺實習,主要做的工作是為QQ以及微視提供一些cv算法上的能力,來開展一些ToC的業務。
騰訊整體的節奏確實較為舒緩,在不忙的時候基本能保證10 8 5的作息,忙的時候另說....
騰訊相對來說就是更偏向以產品為導向的開發方式,技術氛圍并不是那么濃厚,尤其是很多時候產品經理會屁股決定腦袋,就導致開發流程很不規范,無用的扯皮就會增加很多,這一點屬實很煩。
更要命的是由于比較追求快速迭代,項目開發的質量就很難得到保障,這樣就會遺留很多“屎山項目”,而且騰訊內部由于不同bg之前存在較為嚴重的賽馬現象,所以會有一定的內耗現象。
同樣的平臺不同的團隊會造出來很多眼花繚亂的輪子,導致內部遺留了很多“API”項目,不過公司現在也在著眼資源整合基建資源,希望能越來越好吧。
有一說一,騰訊的人文關懷確實做得很好,各種小福利與會員資源讓人應接不暇,員工福利沒的說。
作為一名intern在騰訊的大半年時間里,已經白嫖了n個會員+n多小禮物啦,哈哈哈。
同時,如果作為一名不想轉正的實習生,沒事去運動一下或者打打乒乓球,生活還是非常愜意的!
除此之外,騰訊同事之間的氛圍也會明顯稍好于別的互聯網公司,這一點我是在跟我同在大廠實習的同學交談后得出的感覺和看法,僅代表個人看法哈,不想引戰。
目前網上多數流傳騰訊“小作坊”的情況在部分部門確實存在,開發人員因為一些資源平臺搭建得不合理性以及流程的不規范性,導致不能專注于代碼的開發,這是無法避免的,不過這種情況也在慢慢好轉。希望鵝廠也能越變越好吧!
3、外企體驗
PayPal
在騰訊實習了大半年之后,又去了PayPal,在PayPal主要做的是infra相關的工作,主要是為一些要上線的服務提供基礎能力。
外企的作風確實與國內互聯網不大一樣,這個組的氛圍較為平和,大家都是一起努力去推動事情的落地,對于新的同事也是比較友好。
manager一般會提供一些組里在做的方向供新同學去選擇,整體節奏比較平緩;實習以來基本能保持10 6/7 5,午休1.5hour的節奏,更多的精力都可以放在需求的實現上,不會出現太多與產品扯皮的事情。
有很多人說外企是“躺平”“養老”,其實個人感覺不然,外企更多是強調流程的規范以及效率的提升。
扯皮的事情一般都是team leader層面上就給攔下來了,開發同學更多只需要關注自己要做的那塊事情;同時有人說外企的流程“又臭又長”,其實我個人感覺有時間去思考總結或許會比“野蠻生長”帶來的收獲更多,當然這個也是因人而異啦!
小插曲--華泰IT
中間由于機緣巧合在華泰IT遠程實習了一個月,其實券商公司的工作和IT類公司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券商類公司IT一般都是從事類似于項目管理的工作(大多數的開發工作是由外包同學來完成的),也會開發一些核心系統,同時也會接觸很多的金融知識,一般正式的員工也會去考CFA之類的證書,以便更好的理解業務,整體工作強度9 6 5--9 9 5不等。
其實對于相當一部分想要轉行或者想從事項目管理的同學,券商公司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4、擇業Tips
應屆生的身份只有一次,還是彌足珍貴的,第一份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以后職業生涯的發展與規劃,所以以我個人為例,我最終的offer選擇是以以下四個維度來綜合考量的。
工作地
相信很多同學對于工作地都是有一定執念的,所以工作地的選擇就很重要啦,不過單純從就業的機會來看前幾名的城市應該如下:北上廣深杭成武西(排名不分先后,不引戰,個人愚見)。
薪酬
一般薪水的組成部分有基礎工資+年終+股票/期權+簽字費/安家費/補貼等等,和HR談薪的時候就可以用已有offer進行argue啦。
工作強度
有的同學比較self-driven所以就會選擇“卷”的工作,有的同學向往擁有自己的時間就會選擇不那么拼的工作,當然這個就是因人而異啦。
有些人天生就是卷王,或許因為個人興趣,或者因為背負著重擔而不得不卷,像這些人可能不是很在乎生活幸福感,錢發夠就ok;有些人天生就喜歡自由,在意生活的小細節,喜歡生活中的小確幸,這個時候工作強度太大對他們就不是很友好了。
總的來說,生活幸福感還是與工作強度有較大聯系的。
技術發展
技術發展我認為分兩部分:一方面是公司業務上的學習,另一方面就是空閑時間的鉆研了;
我個人覺得工作上的技術以熟練會用為主,對于感興趣的技術棧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深耕,從而在某一方面進行沉淀,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有道無術,術可成;有術無道,止于術
歡迎大家關注Java之道公眾號
好文章,我在看??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在外企和大厂都实习过是一种什么体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最新!2022互联网薪酬盘点,你达标了吗
- 下一篇: mysql 同一天多条记录只取第一条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