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震惊世界的新发现”,原来都是科学界的大骗局
導讀: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后來者——科研沒有捷徑。
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01 布朗洛和N射線鬧劇
繼倫琴發現X射線后,1903年,法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布朗洛宣布他發現了N射線。
法國科學院公布了這一“驚人發現”之后,興起了一股研究N射線熱潮,僅法國科學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發表了54篇有關N射線的論文,這些論文煞有介事地介紹N射線可以穿透紙、木頭、薄鐵、石英等光線穿不透的物質,只有水和巖鹽能阻擋這種射線的穿透力,還有論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經和腦也可以發出N射線。
為了表彰布朗洛的“開創性”研究,法國科學院在1904年向布朗洛頒發了5萬法郎的獎金。?
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實驗,沒有一個科學家能發現N射線。英國物理學家伍德為了弄清真相,親自跑到法國,請布朗洛為他當面做實驗。
伍德就像著“皇帝新衣”的孩子,直言不諱地講他看不見N射線,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他的觀點。?
但是人們迷信布朗洛的權威,不相信他會蒙騙大眾。在伍德的建議下,《科學評論》編輯部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兩個同樣的木盒中,一個裝有發射N射線的回火鋼片,一個裝有不會發射N射線的鉛片,兩盒外觀一樣,完全封閉。他們讓布朗洛判斷哪一個盒子會發射N射線。
結果這難住了布朗洛,因為他根本不曾觀測到N射線。所謂的發現N射線不過是他的想像。這一發現N射線的鬧劇,成為科學史上一樁著名的偽造案例。
02 兩起精心制造的化石騙局
考古史上,有一個時期,“辟爾唐人”被認為是類人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過渡性生物。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騙局,是人類學研究中的一段恥辱。?
1911年,英國的陶遜律師聲稱,他在辟爾唐發現了一個猿人頭蓋骨的破片和半個下頜骨,他把這兩樣東西送給了當時有名的人類史學家、大英博物館博士伍德華進行考證。伍德華接到陶遜的報告,來到辟爾唐,和陶遜一起在礫石坑中進行挖掘。
1913年,他們又在那里發現了動物化石、石器以及人類的犬齒化石。如果他們如實地報告發掘結果,也許在考古和人類學史上不失為有一定的意義。然而他們被利欲所驅使,竟然宣布他們發掘出了一種半猿半人的生物頭蓋骨,并說這種生物生活在大約50萬年以前。
由于伍德華的權威地位,他的宣布就成為一時定論,他們的發現在人類學上被命名為“辟爾唐人”。而這種“發現”又被當作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一個有力證據。一時陶遜由一個不出名的律師而成為聞名遐邇的偉大發現者。?
科學必須經得住推敲。有的科學家對”辟爾唐人”那似近代人的頭骨、似猩猩的下頜表示了懷疑。這場爭論一直多年不休。
1928年科學家采取了用含氟量測定古化石年代的辦法,從而查出“辟爾唐人”的頭蓋骨不早于新石器時代,下頜骨乃是屬于一個未成年的黑猩猩的,他們還發現頭蓋骨、下頜骨全經過了染色處理。一場精心制造的騙局終于真相大白。?
03 密立根的“輝煌”與小動作
1910年,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進行了一項世界知名的“滴油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氫比一個電子重1836倍。與此同時,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學家埃倫菲爾德也在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
密立根實驗所得出的數據實在太漂亮了,任何一個從事過物理學實驗的人都有體會,理論上計算出的數據和實驗中測量出的數據,一般不會那樣近似。為此,埃倫菲爾德曾提出疑議,并由此而引發了物理學的一場論戰。
密立根在論戰中獲勝了,還獲得了科學界的最高獎賞——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密立根滴油實驗結構圖
事隔60年后,一個偶然的發現揭穿了密立根所謂的實驗結果,這個結果來自密立根的筆記和手稿,是一位史學家發現后公之于眾的。密立根發表的58次觀測結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說的那樣是“沒有經過選擇的”,而是從140次觀測中挑選出來的!
他將實驗的數據大動干戈,只采集那些對他有利的漂亮數據為“我”所用,對于不利的數據則一概刪去,并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一發現震動了物理學界,密立根的小動作和他給出的實驗結果一樣漂亮。?
04 “漢芯”事件
2003年2月,當時還是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的陳進,從美國一家公司買來MOTO-freescale 56800芯片,雇人將芯片表面的原有標志用砂紙磨掉,再加上自己的LOGO,“研制”成了“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漢芯一號”。
借助“漢芯一號”,陳進接連當選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上海市第八屆科技精英、上海IT青年十大新銳等稱號,并出任上海市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還獲得了過億的科研基金。
2006年1月17日,有人在清華大學水木清華BBS上,公開指責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后來經過多方介入、追索和求證,終于在2006年得出漢芯造假的結論。
隨后,陳進被撤銷各項職務和學術頭銜,國家有關部委與其解除科研合同,并追繳各項費用。一夜之間,四年來頭頂光環的陳進,如流星般一閃而過又迅速墜入谷底。
中國亟待在高新科技領域有所突破,自主研發高性能芯片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夢想。陳進利用這種期盼,騙取了無數的資金和榮譽,使原本該給國人帶來自豪感的“漢芯一號”,變成了一起讓人瞠目結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05 科學家由于受騙而成了大騙子
有些欺騙、作偽事件并不是科學家本人有意造成的,匈牙利的尤斯特博士就曾上了助手一當。1916年5月,尤斯特向世界宣布他發明了鐵碳極干電池。這種干電池是分別以鐵和碳為兩個電極,以有機物為電解物。當電解物用盡后,可用空氣中的氧進行更新,所以可常用不衰。
尤斯特聲稱此電池將帶來電學的一場新革命。尤斯特為當時有名的電學化學家,人們對他的宣告深信不疑。于是投資者想購買專利權,準備大量生產這種干電池。一家公司派人與尤斯特洽談。
尤斯特很高興,他叫助手領客商到實驗設備前參觀。客商十分贊賞,并要求靠近觀察,尤斯特欣然同意。客商好奇地用手撩開電極旁的土,突然發現鐵碳兩極連接著許多個干電池。他再取小電池匣,發現底層為空室,也裝有若干電池。
客商發現大科學家的發現竟是個騙局,便不辭而別。
而尤斯特幾乎比客商更吃驚,他也是第一次才發現這種情況。原來他過分相信了助手,竟沒有像那個客商那樣親自動手檢查一下助手的工作,結果竟被助手愚弄,而自己也成了一場大騙局的宣布者。?
06 巴爾的摩事件:諾貝爾獎得主的風波
科學研究中欺騙作假行為是違背科學道德的,應受到公眾尤其是科學界的譴責,然而遺憾的是,一些科學家出于各種利益考慮,卻對這種作弊行為進行包庇,這從另一方面助長了作假的風氣。巴爾的摩事件則是著名的一例。?
1986年4月,美國學術刊物《細胞》發表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論文,論文所闡述的新發現令許多生物學家感到不可思議。論文的作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大衛·巴爾的摩——1982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獲得者。
▲1976年的大衛·巴爾的摩
然而這一次,巴爾的摩卻翻了船。原來論文所依據的實驗是巴爾的摩最信任的合作者特里薩·嘉麗一手制造的騙局,而巴爾的摩完全被蒙在鼓里。
可悲的是,在長達5年的調查過程中,巴爾的摩始終利用自己的聲望公開威脅調查者,反對外界的干預。巴爾的摩和嘉麗的所作所為在美國公眾面前造成極壞的影響,動搖了人們對科學和科學家的信賴。
可惜在美國科學界不止一個巴爾的摩。?
07?權威的包庇——作弊者的保護傘
著名美國科學院院士雷默奇尼有一個學生叫約翰·朗,負責對試管中的霍奇金氏病的腫瘤細胞進行培養。別人培養都未能成功,他卻一下子搞出了4個永久性細胞系,成為了唯一成功地培養出永久性霍奇金細胞系的人。這是1970年的事,10年以后他的作假才被揭露出來。
原來他的4個細胞系全和霍奇金病的腫瘤細胞無關。那么為何10年后才發現約翰作假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老師是他的保護傘。雷默奇尼雖然沒有像巴爾的摩那樣明顯地為自己的學生辯護,但是他對學生利用自己的聲望不嚴肅對待科學研究,也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08 艾滋病發現權風波:持續8年的爭奪
而本世紀最具影響的包庇作偽案,莫過于持續8年之久的爭奪艾滋病發現權風波。艾滋病是當今最令人恐怖的不治之癥,誰能在征服病魔的征途上取得重要性進展,無疑將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
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蒙特尼爾教授從一名患淋巴結病變的同性戀患者身上提取了一種病毒,并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的《科學》雜志上。
事隔一年,1984年5月,《科學》雜志上又發表了一篇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研究員蓋洛的文章。文章稱蓋洛等人首次從48名艾滋病患者體內分離出了大量的病毒,并強調他們是獨立發現的。
蒙特尼爾馬上發表聲明,認為蓋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血樣是他寄給蓋洛的,并指責蓋洛剽竊他的科研成果。由此一場爭奪艾滋病發現權之戰拉開了序幕。
到了1987年,法美兩國科學家的爭論達到白熱化地步,兩國領導人也親自出馬參加斡旋。經當時美國總統里根和法國總理希拉克雙邊調停,達成兩國共享優先發現人體艾滋病毒的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論壇報》進行了?3年的調查,證實蓋洛所發表的論文依據是法國送的血樣,但是蓋洛的作假行為卻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1991年?1月,美國國立衛生院和美國科學院聯合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但調查結果卻秘而不宣。
最終,《科學》雜志不再保持沉默,宣布蓋洛論文中照片顯然是法國蒙特尼爾所拍的照片。1991年,法國幾個研究所的聯合調查結果公布:蓋洛的病毒樣品品種與蒙特尼爾送給蓋洛的病毒樣品是一模一樣的。
蓋洛最終不得不向世人承認:他分離的文滋病病毒來自蒙特尼爾送給他進行辨認的病毒樣品。至此,艾滋病病毒的發現權所屬才最終有了結果。
科學界的騙局,還時不時在上演。嚴謹的科研圈,需要的是多一點認真與負責。
來源:綜合自《科技日報》《資源與人居環境》、超級數學建模
據統計,99%的大咖都完成了這個神操作
▼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后臺對話框輸入以下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質內容!
PPT?|?報告?|?讀書?|?書單
大數據?|?揭秘?|?人工智能?|?AI
Python?|?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網絡
可視化?|?區塊鏈?|?干貨?|?數學
猜你想看
入門科普:一文看懂NLP和中文分詞算法(附代碼舉例)
長生不死、名人復活?瘋狂的AI時代,人類竟要靠IA實現“永生”
干貨:手把手教你用Python讀寫CSV、JSON、Excel及解析HTML
干貨請收好:終于有人把用戶畫像的流程、方法講明白了
Q:?你還知道哪些學術造假事件?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系: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后臺點擊“歷史文章”查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这些“震惊世界的新发现”,原来都是科学界的大骗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详解数据科学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 下一篇: 贯穿计算机系统所有方面的重要概念,终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