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 —— 无名氏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 —— 无名氏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西北有高樓
?無名氏
?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 ??? 慨嘆著“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的漢末文人,面對的卻是一個君門深遠(yuǎn)、? 宦官擋道的苦悶時代。是騏驥,總得有識馬的伯樂才行;善琴秦,怎少得了鐘期這? 樣的知音?壯志萬丈而報國無門,--在茫茫人和事,還有什么比這更教人嗟傷的? 呢?? ??? 此詩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這失意當(dāng)然是政治上的,但在? 比比傾訴之時,卻幻化成了“高樓”聽曲的凄切一幕。? ??? 從那西北方向,隱隱傳來錚錚的弦歌之音。詩人尋聲而去,驀然抬頭,便已? 見有一座“高樓”矗立眼前。這高樓是那樣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間又很眼熟:“交? 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刻鏤著花紋的木條,交錯成綺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翹? 的閣檐,階梯有層疊三重,正是詩人所見過的帝宮氣象。但帝宮又不似這般孤清,? 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樓影,分明聳入了飄忽的“浮云”之中。? ??? 人們常把這四句所敘視為實境,甚至還有指實其為“高陽王雍之樓”的(楊衒? 之《洛陽伽藍(lán)記》)。其實是誤解。明人陸時雍指出,《古詩十九首》在藝術(shù)表現(xiàn)? 上的一大特點,就是“托”:“情動于中,郁勃莫已,而勢又不能自達(dá),故托為一? 意、托為一物、托為一境以出之”(《古詩鏡》)。此詩即為詩人假托之“境”,? “高樓”云云,全從虛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縹緲,呈? 現(xiàn)出一種奇幻的景象。? ??? 那“弦歌”之聲就從此樓高處飄下。詩中沒有點明時間,從情理說大約正什夜? 晚。在萬籟俱寂中,聽那“音響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籠蓋而下的感? 覺吧?這感覺在詩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杞梁”? 即杞梁殖。傳說他為齊君戰(zhàn)死,妻子悲慟于“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 生之苦至矣”,乃“抗聲長哭”竟使杞之都城為之傾頹(崔豹《古今注》)。而今,? 詩人所聽到的高樓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頹杞都之悲,故以之為喻。全詩至此,? 方著一“悲”字,頓使高樓聽曲的虛境,蒙上了一片凄涼的氛圍。? ??? 那哀哀弦歌于高處的“歌者”是誰?詩人既在樓下,當(dāng)然無從得見;對于讀者? 來說,便始終是一個未揭之謎。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詩中將其比為“杞梁妻”,? 自必是一位女子。這女子大約全不知曉,此刻樓下正有一位尋聲而來、佇聽已久的? 詩人在。她只是錚錚地彈著,讓不盡的悲哀在琴聲傾瀉:“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 徊。”“商”聲清切而“多傷”,當(dāng)其隨風(fēng)飄發(fā)之際,聽去該有多么凄涼!這悲弦? 奏到“中曲”,便漸漸舒徐遲回,大約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 幽咽泉流水下灘”、“冰泉冷澀弦凝絕”之境。接著是鏗然“一彈”,琴歌頓歇,? 只聽到聲聲嘆息,從高高的樓窗傳出?!耙粡椩偃龂@,慷慨有余哀”--在這陣陣? 的嘆息聲中,正有幾多壓抑難伸的慷慨之情,追著消散而逝的琴韻回旋! ? ???? 這四句著力描摹琴聲,全從聽者耳中寫出。但“摹寫聲音,正摹寫其人也”(? 張庚《古詩十九首解》)。讀者從那琴韻和“嘆”息聲中,不正隱隱約約,“看見”? 了一位蹙眉不語、撫琴墮淚的“絕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詩人“說得縹緲,令人? 可想而不可即”罷了(吳淇《選詩定論》)。當(dāng)高樓弦歌靜歇的時候,樓下的詩人? 早被激得淚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比松l無痛苦?但這歌者的痛? 苦似乎更深切、廣大,而且是那樣難以言傳。當(dāng)她借錚錚琴聲傾訴的時候,難道不? 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鳴?但她找到了“知音”嗎?沒有。這人世間的“? 知音”,原本就是那樣稀少而難覓的呵!如此說來,這高樓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 曲吐露,豈不也是枉然--這大約正是使她最為傷心感懷、再三嘆自的原故罷?? 但是,我們的詩人,卻從那寂寂靜夜的凄切琴聲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 的傷情。這傷情是那樣強(qiáng)烈地震撼了他--因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 苦苦尋覓者呵!共同的命運(yùn),把詩人和“歌者”的心連結(jié)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脫? 口而出,深情地安慰這可憐的“歌者”:再莫要長吁短嘆!在這茫茫的人世間,自? 有和你一樣尋覓“知音”的人兒,能理解你長夜不眠的琴聲。“愿為雙鴻鵠,奮翅? 起高飛”,愿我們化作心心相印的鴻鵠,從此結(jié)伴高飛,去遨游那無限廣闊的藍(lán)天? 長云!這就是發(fā)自詩人心底的熱切呼喚,它從詩之結(jié)句傳出,直身著“上與浮云齊? ”的高樓綺窗飄送而去。傷心的佳人呵,你可聽到了這曠世“知音”的深情呼喚?? 正如“西北有高樓”的景象,全是詩人托化的虛境一樣;人們自然明白:就是? 這“弦歌”高樓的佳人,也還是出于詩人的虛擬。緦的讀者一眼即可猜透:那佳人? 實在正是詩人自己--他無非是在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寫自身政治上的失? 意之情罷了。不過,悲憤的詩人在“撫衷徘徊”之中會生此奇思:不僅把自身托化? 為高樓的“歌者”,而且又從自身化出另一位“聽者”,作為高樓佳人的“知音”? 而欷歔感懷、聊相慰藉--透過詩面上的終于得遇“知音”、奮翅“高飛”,人們? 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種“四顧無侶”、自歌自聽的無邊寂寞和傷情!詩人的內(nèi)心痛? 苦,正借助于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現(xiàn)得分外悱惻和震顫人心。吳淇稱《古詩十? 九首》中,“惟此首最為悲酸。”不知讀者可有同感?
|
| 版式創(chuàng)意: |
| 〖關(guān)閉窗口〗 |
版權(quán)所有 首都師范大學(xué)中國詩歌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轉(zhuǎn)載于:https://www.cnblogs.com/BlueThinking/archive/2007/01/19/625034.html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 —— 无名氏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harePoint 2010: 对于开
- 下一篇: 拍雪景得诗一首,记之,以表心绪[有能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