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读书】哲学家,你们都干了些什么?
書籍:《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哲學的印象是這樣的:
哲學似乎和宗教有點關系?似乎在解決人的精神痛苦方面的問題?哲學就是一大堆難懂并且無用的理論!我要是和同學談哲學肯定會被無情地嘲笑。但哲學看問題的眼光似乎很有趣?哎呀!我害怕翻哲學書!
看到了吧,我對哲學的印象就是這么混亂。直到這本書撞進我生活,作者提袋瓜子坐在我桌前,把有關哲學所有好玩的、有趣的、有用的故事、理論在幾包瓜子的時間就講清楚了。
現在就來講講我的收獲。
作者最開始是講宗教的發展,基督教怎樣從一個小小的不出名的教派變成受眾廣大,影響深遠的大教,就是借助哲學的力量,從保羅開始,到之后的很多基督教的傳教士把哲學當作了傳教的武器。用哲學思辨的力量駁倒對手理論的漏洞,并不斷補充完善基督教的教義理論。但是哲學和宗教在根本上是不能成為好朋友的。因為哲學講究“懷疑一切”,而宗教拒斥思考。有個教父哲學家有一句名言:“上帝之子死了,雖然是不合理的,但卻是可以相信的。埋葬之后又復活了,雖然是不可能的,但卻是肯定的。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相信”。哲學太喜歡懷疑了,最后懷疑到了宗教的頭上。所以在后期,基督教對哲學家們進行了一系列迫害:殺人、燒書。幸運的是,哲學家們用生命奮力保存了希臘哲學。后來經歷變革,戰爭,基督教分崩,哲學在亂世中找到容身之所,一步步發展壯大自己。在這里,作者沒明說哲學有什么用,但從它助基督教一步步登頂,就已經看出哲學的用處了。
后面就是講哲學自身的發展,穿插一條為普通人找尋人生意義的暗線。
笛卡爾說過一句特有名的話:“我思故我在”,可惜我以前都理解錯了這句話的意思,以為他說思考很重要,不思考的人生都是沒有價值的人生。可是笛卡爾完全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大膽的家伙一上來就懷疑了一切,但是他唯一不能懷疑一件事:“那就是我正在懷疑這件事”。這就說明了我是存在的。從這個理論出發,笛卡爾構建了自己的哲學大廈。
后來就是哲學家們非常精彩的吵架!一個哲學家扛桿大旗爬到山坡上,說:“你們都別說了,我已經知道真理是什么了!世界的本質是這樣的……”,他還沒講多久,又有一個哲學家爬上來,說:“你講得不對!真理是這樣的……”,然后吵啊吵的,哲學就一路發展到今天這樣了。最精彩的是他們辯論的內容!里面的一些天才說出的話,簡直讓人膜拜!
你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沒有,我們是否活在《黑客帝國》式的代碼世界里?對這個問題,有很多哲學家的回答都非常精彩,我偏向休謨的回答:這個問題不可知,超出了人的經驗范圍。在休謨這里,經驗就是人的感覺印象,我感覺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至于這感覺從哪兒來,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也就是說,你怎么能要求一個程序里的變量去檢驗這個程序呢?那我們既然無法證明,又該如何安心呢?休謨回答:不知道就不知道,沒關系,我們能得到的經驗就是眼前的生活,在沒有證據證明面前的生活都是幻覺之前,我們就照著自己平時的經驗正常生活下去就可以了。
我之前從沒懷疑過科學的威力,科學多棒啊,做了那么多事,醫治疾病,解決溫飽,上太空探索。試問在科學之前,有什么宗教做得到嗎?但你想過沒有,科學會發展到哪一步?科學能發現真理嗎?科學發展到今天,最根本的研究方法就兩點:歸納法和演繹推理。比如科學家先觀察到有非常多的烏鴉是黑色的,就提出假說“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然后再從這個假說出發去推理驗證發現的每一只烏鴉,最后得出結論:世上的烏鴉都是黑色的。 但仔細想想,會覺得哪里有點怪。你說所有烏鴉都是黑色的,那就要把古往今來的烏鴉全都找出來,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里的烏鴉都找出來驗證,才能得出這個結論。但你知道,這事根本沒法實現。那這科學又怎么讓人信服啊。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車庫里有個你摸不到,看不到,聞不到,聽不到,對你沒任何影響的噴火龍,科學怎么證明它的存在呢? 根本沒法證明。
所以科學也只是一個描述世界的工具,休謨說得對,就算你無數次看到太陽從東邊升起來,還是不能肯定下一次太陽一定會從東邊升起來。那么科學沒用了嗎?不,還是有用的。 就算車庫里的龍真的存在,但是因為它對你的生活沒有影響,也就沒有價值。科學跟迷信的最大區別是,科學是建立在經驗主義基礎上的、以實用主義為原則篩選出來的、可以被證偽的理論。什么叫可被證偽呢?比如說剛才那句:“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只要發現一只烏鴉是白色的,就證明了這個理論的錯誤。迷信和宗教都是不可證偽的,你向菩薩祈求得子,得到了不一定是菩薩的功勞,沒得到又被解釋成你心不夠誠,所以根本無法證偽。
科學比迷信和宗教好在,科學不霸道,科學允許質疑,任何人可用實驗數據質疑科學,并且接受經驗的檢驗,有效。所以科學仍然是指導我們生活的重要工具。
科學是現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回答人生意義這個問題上,科學無能為力。
加繆說人生的本質是荒謬的。我們太喜歡聽故事,相信一個人的一生就像故事一樣有開始,有矛盾沖突,有高潮,有結局。可是真實的人生不是這樣的。一個為女子辛苦付出一生的母親還沒享受到在暮年子女繞于膝下聽她講臨終遺言,就在一個稀疏平常的清晨,去買菜的路上,突然病發死亡;也可能是在家看電視按下遙控器的那一瞬間突然死亡。也許你昨天還籌措滿志計劃新學期的目標,在當天晚上你就因為回家路上遭遇搶劫而死。說結束就突然結束,好像什么都還沒做,什么目的都沒實現,這時你會感到人生的巨大荒謬!人生原來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沒有故事留著你去書寫。真實的人生,故事忽然開始,忽然結束,不一定有矛盾沖突,也未必有高潮和結局。
你問人為什么活著,人生意義是什么?還不如讓我問你,你為什么不立刻自殺?如果你能順利回答上來,那這答案就是你現階段的人生意義。加繆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我深以為然。
但是正因為人生沒有意義,也就沒有標準答案,這個世界才是更美好的。要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人生的意義是為了人類共同的幸福而奮斗。那整天吃著薯片,看美劇混日子的人們不是要因此背上負罪感嗎?可是憑什么啊,人家招你惹你啦?
如果死亡確實是意識的永遠終結,那么就意味著我們失去了一切探索世界的機會。我們甚至可以感性地說,那就意味著我們自愿放棄了這世界給我們最大的恩賜,而這恩賜就只有這一次,放棄了就沒有了。
當你不再問人生意義是什么這個問題,不一定是因為知道了答案,而是因為某些原因讓你覺得不再需要問這個問題了。正如加繆所說:“如果你繼續去尋找幸福是由什么組成的,那你永遠不會找到幸福。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義,你永遠不會生活。”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xiayi/p/5248325.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周读书】哲学家,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仓库中的模型设计(转)
- 下一篇: Neville 插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