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本质】1:向量究竟是什么
文章目錄
- 一:不同的人如何看待向量
- 二:坐標系中的向量表示
- 三:坐標系中向量加法和數乘
- (1)相加
- (2)數乘
一:不同的人如何看待向量
向量的概念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他們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樣的
學物理的人認為,向量是空間里面的箭頭,決定一個向量的是它的方向和長度,如果兩個向量這兩個特征相同,那么你可以在空間中任意移動
-
二維向量
-
三維向量
學計算機的人認為,向量是有序的數字列表,試圖通過一組數字(順序不可顛倒)去描述(專業叫建模)描述某個對象
對于學數學的人,他們覺得向量可以是任何東西,只要保證兩個向量相加以及數字與向量相乘是有意義的即可
可以看出為什么從數學的角度看,向量是相當抽象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無法學好線性代數的本質,而且向量相加和數乘也貫穿了線性代數這門學科的始終、
二:坐標系中的向量表示
在線性代數中,我們的向量是一個以坐標原點為起點的箭頭(下面的是二維直角坐標系,三維,更高維也是這樣)
我們經常會見到線性代數中用(?23)\begin{pmatrix} -2\\ 3\end{pmatrix}(?23?)這樣的形式表示向量,這一對數表示了如何從原點(向量起點)到達尖端(向量終點)
- -2表示從原點開始沿著平行于X軸的負方向移動兩個單位
- 3表示從上一位置開始沿著平行于Y軸的正方向移動兩個單位
每一對數給出了唯一的一個向量,而每一個向量又恰好對應唯一一對數
當然我們處于三維世界,也是如此,會多一個z軸,這樣的話每一向量就會與一個三元數組對應,比如(213)\begin{pmatrix} 2\\ 1\\ 3\end{pmatrix}???213????
- 2表示從原點開始沿著平行于X軸的正方向移動兩個單位
- 1表示從上一位置開始沿著平行于Y軸的正方向移動一個單位
- 3表示從上一位置開始沿著平行于Z軸的正方向移動三個單位
三:坐標系中向量加法和數乘
(1)相加
我們都很熟悉向量加法的規則:
(12)\begin{pmatrix} 1\\ 2\end{pmatrix}(12?)+(3?1)\begin{pmatrix} 3\\ -1\end{pmatrix}(3?1?)=(41)\begin{pmatrix} 4\\ 1\end{pmatrix}(41?)
但為什么要這樣運算,很多人卻解釋不清楚,不過通過幾何角度會非常容易理解。
首先(12)\begin{pmatrix} 1\\ 2\end{pmatrix}(12?)和(3?1)\begin{pmatrix} 3\\ -1\end{pmatrix}(3?1?)這兩個向量在坐標系中表示如下
向量加法相信大家高中就學習過了:移動第二個向量,使其起點移動到第一個向量的末尾,然后連線即可
向量加法為什么一定是這樣呢?其實向量從某種方面來講,揭示的是一種運動趨勢,運動無非就是方向和距離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最終向量的和就是最終的運動趨勢。
這一點其實在我們初中學習數軸時就深有體會了,我們知道2+5=7,你可以理解為先移動2步,再移動5步
我們把這種觀點運用到剛才的向量加法,兩個向量相加最終得到了一個新的向量,它一共包括四步:先向右移動1步,再向上移動2步,再向右移動3步,再向下移動1步
所以這就是向量加法的本質
(2)數乘
2·(12)\begin{pmatrix} 1\\ 2\end{pmatrix}(12?)=(24)\begin{pmatrix} 2\\ 4\end{pmatrix}(24?)就是向量的數乘運算
比如2v ̄2\overline v2v就是表示把v ̄\overline vv正向延長為原來的2倍
13v ̄\frac{1}{3} \overline v31?v就是表示把v ̄\overline vv正向縮短為原來的13\frac{1}{3}31?
而?1.8v ̄-1.8\overline v?1.8v就是表示把v ̄\overline vv反向延長為原來的1.8倍
對于一個向量,對其進行延長2倍等于把它的每個分量都乘以2,也即
2·(13)\begin{pmatrix} 1\\ 3\end{pmatrix}(13?)=(1×23×2)\begin{pmatrix} 1×2\\ 3×2\end{pmatrix}(1×23×2?) =(26)\begin{pmatrix} 2\\ 6\end{pmatrix}(26?)
到這里向量,就基本介紹完畢了,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線性代數本質就是向量,而向量既可以用箭頭表示也可以用有序數組表示,這些花里胡哨的表示方式并不是為了好看,實際是為了方便我們用數字操控空間,用空間表示數字等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线性代数本质】1:向量究竟是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4-5:TCP协议之确认应答(ACK)机
- 下一篇: [转载]国外物联网平台初探(二):微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