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专业人才应具备四种素质
中國有很多優秀的軟件人才,但為什么難以做出大型軟件系統?中國軟件人才應如何培養?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今天提出了軟件業人才需要具備的四種素質,其中特別強調了團隊合作精神。
張亞勤在今天舉行的“技能人才與中國制造”高層論壇發言后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近年來,與中國相鄰的印度軟件業發展迅速,軟件人才大量涌現,有人主張中國應該學習印度的軟件業發展模式。對比印度和中國軟件業發展,張亞勤認為,印度軟件產量和人才都比中國多,但印度大量存在的是編程人員,即所謂“軟件藍領”,主要工作是為美國軟件企業做外包,中國沒有必要在這方面仿效印度。軟件業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藍領”,人才結構應該是多層次立體型的。在微軟5萬名員工中編程人員不足1萬,其他是市場、測試等各方面的人才。而中國每年畢業的5萬名軟件人才中有4萬人是編程的,人才結構不合理。
張亞勤自稱是技術出身。他12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是中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23歲完成的博士論文獲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歷史上惟一的滿分,31歲獲得電氣和電子學領域全世界最高學術榮譽,成為IEEE10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張亞勤每年都要到大學舉行40—50場演講,在教育部試辦的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中,他兼任4所學院的名譽院長。
軟件人才只要聰明就行嗎?張亞勤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認為,軟件專業的學生要具備四方面素質。
一是要掌握最簡單的知識,因為軟件理念是建立在基本模塊上的。
二是要有團隊合作精神,中國IT業有很多聰明年輕的人才,但團隊合作精神不夠,所以每個簡單的程序都能編得很好,但編大型程序就不行了。微軟開發Windows XP時有5000名工程師奮戰了兩年,有5000萬行編碼。軟件開發需要協調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員共同奮斗,缺乏領軍型的人才、缺乏合作精神是難以成功的。
三是要有激情,要熱愛計算機、熱愛軟件。不熱愛是難以堅持長久的。
四是要有長遠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理解、跟蹤全球的技術標準,而不是僅僅局限在中國。同時要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這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ncounter/archive/2009/04/22/2189032.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件专业人才应具备四种素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vim xxd命令查看二进制文件内容
- 下一篇: python语言输入两个数_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