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纬度坐标配准_扫描地图投影的识别及其配准
注:本文是我為某歷史地圖項目組撰寫的掃描地圖配準方案,現分享出來,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閱讀本文需要一定的地圖學基礎。
在學習和工作中,由于無法獲取矢量數據,經常需要以圖片格式地圖為工作底圖,并且需要對底圖進行配準。這些地圖包括早期紙質地圖的掃描圖、各種軟件繪制的圖片地圖等,為方便表述本文統一簡稱為掃描地圖。
不同的掃描地圖由于制圖區域的不同,往往會根據特定的區域,選擇最合適的地圖投影,使得變形相對較小且分布較為均勻。在地圖配準過程中,根據地圖投影來選擇合適的配準方法,可以提高配準的精度和效率。
1. 掃描地圖中常用地圖投影介紹
識別地圖投影最主要的方法是根據經緯網的形態,如果沒有經緯網,則只能通過和已知投影的地圖進行對比來進行估計。
掃描地圖中常用的地圖投影有無投影坐標系(地理坐標系)、圓柱投影、圓錐投影、方位投影等四種。少數地圖會使用偽圓柱投影、偽圓錐投影等,如國外世界地圖常用的摩爾威德投影、羅賓森投影,國內亞洲地圖常用的彭納投影,國內世界地圖常用的等差分緯線多圓錐投影,由于數量較少本文暫不涉及。
1. 無投影坐標系,即地理坐標系,并且幾乎均WGS-84地理坐標系,該坐標系以實際的經緯度數值為坐標。WGS-84地理坐標系在歷史地圖十分常見,尤其是布哈林、史圖館、Worldhistorymaps等網絡渠道發布的圖片。WGS-84坐標系下,經線和緯線均為直線且互相垂直,等間隔的經緯線所形成的網格均為正方形。與其他投影相比,該投影下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均略扁一些。
圖1 無投影坐標系2.圓柱投影是一類投影的總稱,簡單來說,可以視為將地球表面投影到圓柱面上再展開為平面。掃描地圖中一般只會用到墨卡托投影,又稱正軸等角圓柱投影。目前,主流的各大電子地圖均采用墨卡托投影(略有修改)作為投影坐標系。墨卡托投影下,經線和緯線均為直線且互相垂直,等間隔的經線之間距離相等,等間隔的緯線之間的距離隨緯度增大而增大。與其他投影相比,該投影下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均略高一些。
圖2 圓柱投影(墨卡托投影)3.圓錐投影是一類投影的總稱,與圓柱投影類似,可以視為將地球表面投影到圓錐面上再展開為平面。掃描地圖中,以等面積圓錐投影為主。目前,圓錐投影多用于紙質出版的地圖,尤其是分國圖、區域圖,全球地圖極少使用該投影。圓錐投影下,經線為直線且從極點呈放射狀,緯線為圓且互為同心圓,經緯線互相垂直(指在相交處正交)。與其他投影相比,該投影下的中國地圖與實際最為接近。
圖3 圓錐投影4.方位投影也是一類投影的總稱,可以視為將地球表面直接投影到平面上。方位投影與圓錐投影極為相似,在掃描地圖中,也廣泛地應用于區域圖中。方位投影和圓錐投影最大也是最明顯的區別在于,方位投影的經線多為弧線(極地除外)。方位投影下的中國地圖也與實際十分接近。方位投影多用于極地地圖、東西半球圖,近年來出版的豎版中國地圖也使用了方位投影。
圖4 方位投影(斜軸等面積方位投影,中心點為110°E、30°N)簡單總結一下就是:
- 無投影坐標系:經緯線互相垂直,經緯網呈正方形;
- 墨卡托投影:經緯線互相垂直,經緯網呈矩形,隨著緯度升高緯線間距越大;
- 圓錐投影:經緯線互相垂直,經線為同一點放出的射線,緯線為圓弧且互為同心圓;
- 方位投影:經緯網形態與圓錐投影相近,但經線多為弧線。
2. 不同地圖投影下掃描地圖的配準
WGS-84地理坐標系由于直接將經緯度作為地圖坐標,雖然地圖有一定的變形,但是依舊得到了廣泛使用,適宜作為底圖存儲的坐標系。本文也將介紹將各類掃描地圖配準到WGS-84地理坐標系下的方法,示例軟件為ArcGIS 10.2。
2.1 WGS-84地理坐標系
WGS-84地理坐標系,理論上WGS-84地理坐標系下的掃描地圖只需三個配準點即可完成配準,一般會在圖片四個角上選取配準點。根據實際情況以及驗證配準精度,還會適當地增加配準點的數量。
由于配準方法較為簡單,具體案例不再贅述。
2.2 墨卡托投影
墨卡托投影的經線間隔保持均勻,但是緯線間隔隨著緯度升高而增大,呈現不均勻的變化,如果直接配準,即使配準十幾個點也會有極大的誤差。因此,首先將工作空間的投影轉換為墨卡托投影,再進行配準。具體步驟如下:
1)更改工作空間投影。在內容列表中,右鍵點擊圖層,在彈出框中選擇屬性。在數據框屬性中,打開坐標系選項卡,在其中依次選擇投影坐標系-World-Mercator(World),亦可在搜索框中直接輸入名稱進行搜索,然后點擊確定。
如果待配準圖片是世界地圖,且中央經線(即地圖位于正中央的經線)不是0°,則需要對投影進行修改。
在數據框屬性-坐標系中,右鍵點擊Mercator(World),選擇復制并修改,在彈出的投影坐標系屬性框中,將Central_Meridian修改為相應的數值,建議修改名稱,然后點擊確定。
圖5.1 在坐標系中選擇墨卡托投影圖5.2 修改墨卡托投影的參數2)按照2.1的方案進行配準。此時,掃描地圖和工作空間的投影坐標系已保持一致,參考2.1的流程進行配準即可。理論上只需三個點即可完成配準,可根據實際效果適當增加配準點,變換方式選擇一階多項式(仿射)即可。對于有明顯掃描變形的地圖,必須增加較多的配準點,變換方式可以選擇二階多項式,甚至三次多項式。完成后,將配準好的圖片導出。
3)投影變換。步驟2配準好的圖片是墨卡托投影下的,需要將其轉換為WGS-84坐標系下的圖片。打開工具箱,依次打開數據管理工具-投影和變換-柵格-投影柵格這一工具。在輸入柵格中輸入配準好的圖片,輸出柵格數據集中輸入其保存路徑,輸出坐標系選擇WGS-84坐標系(GCS_WGS_84),然后點擊確定。
配準示例如下圖所示:
6.1 原始掃描地圖(墨卡托投影,中央經線為100°W)圖6.2 配準后的地圖(WGS-84地理坐標系,中央經線為0°)2.3 圓錐投影和方位投影
圓錐投影和方位投影其流程較為類似,因此統一進行說明。其基本步驟如下:
1)更改工作空間投影。圓錐投影的參數包括中央經線和標準緯線,方位投影的參數中央經線和原點緯線。圓錐投影一般基于Asia_North_Albers_Equal_Area_Conic進行修改,方位投影一般基于North_Pole_Lambert_Azimuthal_Equal_Area進行修改。中央經線的確定方式如下,一般將掃描地圖中居于中部(不一定是正中央)且和圖片底邊垂直的經線視為中央經線,如果無恰好垂直的,可根據兩側的經線進行估算;而標準緯線和原點緯線則根據中央經線確定,一般將中央經線上,居于正中的緯線視為標準緯線或原點緯線。
在修改圓錐投影的過程中,投影參數會顯示有兩個標準緯線,均設置為根據掃描地圖獲得的標準緯線數值即可,同時圓錐投影也有原點緯線這一參數,如果不為0,請設置為0。
2)后續步驟參考2.2的步驟2和3即可。此處不再贅述。
配準示例如下圖:
圖7.1 原始地圖(中高緯度、方位投影,估測其中心點為10°E、50°N)圖7.2 配準后的地圖(中高緯度、WGS-84坐標系)圖8.1 原始地圖(低緯度、方位投影,估測其中心點為20°E、0°)圖8.2 配準后的地圖(低緯度、WGS-84坐標系)圖9.1 原始地圖(中低緯度、圓錐投影,估測其中央經線為114°E,標準緯線為30°N)圖9.2 配準后的地圖(中低緯度、WGS-84坐標系)圖10.1 原始地圖(中高緯度、圓錐投影,估測其中央經線為102.5°E,標準緯線為50°N)圖10.2 配準后的地圖(中高緯度、WGS-84坐標系)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根据经纬度坐标配准_扫描地图投影的识别及其配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TM:matlab实现5主函数解码
- 下一篇: Python学习笔记:Day11 编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