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是微内核结构,科普:微内核操作系统现状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隱藏此樓查看此樓
微內核結構是1980年代產生出來的較新的內核結構,強調結構性部件與功能性部件的分離。20世紀末,基于微內核結構,理論界中又發展出了超微內核與外內核等多種結構。盡管自1980年代起,大部分理論研究都集中在以微內核為首的“新興”結構之上,然而,在應用領域之中,以單內核結構為基礎的操作系統卻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
在眾多常用操作系統之中,除了QNX和基于Mach的UNIX等個別系統外,幾乎全部采用單內核結構,例如大部分的Unix、Linux,以及Windows(微軟聲稱Windows NT是基于改良的微內核架構的,盡管理論界對此存有異議)。 微內核和超微內核結構主要用于研究性操作系統,還有一些嵌入式系統使用外核。
第一個微內核實現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發展的Mach
最后的版本是3.0
NEXTSTEP基于Mach2.0,是OS/X的前身,OS/X基于Mach3.0
OSF/1有一個基于Mach的版本 OSF/1 MK,在Compaq被收購以后無疾而終
L4可以看作是Mach的改進,又被稱作“第二代微內核”
GNU的內核Hurd是一系列基于Mach的Services,也被稱作GNU Mach
目前GNU在考慮在Hurd中使用L4代替GNU Mach
Hurd才是GNU操作系統真正的內核,Linux只不過是暫時用一下,這種過時的土鱉宏內核終究是要被淘汰的
BeOS曾經是一款非常偉大的微內核操作系統,可惜沒能持續發展,后來被Palm收購以后壽終正寢了
ReactOS是一款企圖兼容Windows的開源操作系統項目,不過進展十分緩慢
大名鼎鼎的Minix3,學習現代操作系統技術真正的好教材!
QNX,看上去非常美好的實時+微內核,本來我以為它能在智能手機領域大展宏圖的,可惜,可嘆!
目前仍然活著,并且在實用領域有所成就的微內核操作系統,只有OS/X和QNX,QNX對POSIX支持不完全,而OS/X則已經通過了UNIX認證!
GNU/Hurd和ReactOS處于半死不活狀態,BeOS已死
有心的手機廠商應該扔掉你們那些土鱉操作系統,而去收購QNX,或許還不算晚。只有QNX尚具有挑戰OS/X的可能性(雖然這很小)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系统是微内核结构,科普:微内核操作系统现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vue-router 路由嵌套显示不出来
- 下一篇: python字典转dataframe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