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译码器设计实验--VHDL
一、實驗目的
(1)學習并掌握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
(2)學習使用原理圖方法進行邏輯設計輸入,并初步了解可編程器件設計的全過程
(3)熟悉ALTERA公司EDA設計工具軟件Quartusll設計一個3-8譯碼器,并在實驗開發系統上熟悉原理圖輸入及仿真步驟,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及靜態測試方法
二、實驗儀器設備
(1) PC機一臺。
(2)Quartus Ⅱ開發軟件一套
(3)EDA實驗開發系統一套
三、實驗原理
譯碼是相對于編碼的逆過程,在基于一定硬件支持下能是將具有特定含義的二進制代碼通過特定的邏輯電路設計進而轉換成控制信號,也就是將每個輸入的二進制代碼轉譯成對應的高低電平信號并輸出。具有譯碼功能的邏輯電路簡稱為譯碼器。
譯碼器可以分為兩種基本的類型,其中一種是將一系列代碼轉換成與之一 一相對應的實際高低電平有效控制信號,這種譯碼器稱為唯一地址譯碼器,通常情況下這種譯碼器被用于計算機系統中對存儲單元地址的譯碼,即將每一個地址代碼轉換成一個有效信號,從而選中存儲單元中與之對應的單元;另一種譯碼器是將一種代碼轉換成另一種有別于之前代碼,如可以將BCD 代碼轉換為七段顯示譯碼器執行的動作就是把一個4位BCD碼轉換為7位碼輸出。如果有N個二進制選擇線,則最多可譯碼為2N2^{N}2N個數據。
四、實驗內容
3-8譯碼器的邏輯線路圖如圖所示
在本實驗中,采用原理圖設計方法實現一個簡易3-8 譯碼器的設計。用三個按鍵來模擬3-8譯碼器的三個輸入邏輯電平信號,用八個 LED燈來表示3-8譯碼器的八個輸出邏輯電平譯碼器的真值表進行對比,信號。通過輸入不同的邏輯電平值來觀察輸出電平結果,與3-8看是否一致。
3-8譯碼器真值表見下表
3-8譯碼器的時序仿真圖如圖所示
VHDL代碼示例(上面繪制電路法和下面代碼法任選其一即可):
五、實驗步驟
(1)創建一個工程文件夾,該工程所有的文件都保存在這文件夾中,英文命名文件夾。
(2)啟動Quartus Ⅱ建立個空白工程,然后命名為 decoder.bdf。
(3)新建原理圖文件 decoder.bdf,輸入原理圖并保存,并進行編譯,若編譯過程中發現錯誤,則找出并更正錯誤,直至編譯成功為止。
(4)建立仿真文件,輸入仿真波形并保存,對設計進行功自能仿真。
(5)功能仿真正確的情況下選擇目標器件并對相應的引腳進仃鋇疋,仕遼里所選擇的器件為 Altera公司 Cyclone系列的 EPIC12Q240C8芯片。將未使用的管腳設置為三態輸入。
(6)對該工程文件進行全程編譯處理,若在編譯過程中發現錯誤,則找出并更正錯誤,直至編譯成功為止。
(7)拿出 USB BlasterlAlter:a ByteBlasterII下載電纜,并將。此電纜的兩端分別接到PC機的USB 口/打印機并口和實驗箱的 JTAG下載口上,打開電源,執行下載命令,把原理圖下載到 FPGA 器件中。觀察輸出的結果與3-8譯碼器的真值表是否一致。
六、實驗要求
(1)用原理圖方法實現3-8譯碼器。
(2)設計仿真文件,進行軟件驗證。
(3)通過下載線下載到實驗系統上進行硬件測試驗證。
(4)選擇實驗電路模式5。
源代碼下載:3-8譯碼器設計源代碼–VHD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3-8 译码器设计实验--VHDL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Tuxera NTFS教程:在Mac上如
- 下一篇: Principle for Mac: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