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落户苏州吴中区
4月22日,蘇州市政府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全面戰略合作暨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簽約儀式舉行。雙方致力于在蘇州建設一所中醫藥特色鮮明、全國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學,發揮“國家隊”的高端引領作用,將優勢科技資源轉化為優質教育資源,培養高起點、少而精、廣兼容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學校選址位于吳中區臨湖鎮園博園地塊,核心校區用地面積約610畝。
簽約儀式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江蘇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程純等中醫藥高校領導出席簽約儀式并致辭。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出席簽約儀式。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李鯤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與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翔簽約。簽約前,許昆林、李亞平會見了黃璐琦一行。
許昆林會見黃璐琦一行
許昆林在致辭時向中國中醫科學院給予蘇州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說,蘇州是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醫藥重鎮,有著深厚的中醫藥文化積淀,孕育了以“溫病學說”為主體的吳門醫派,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眾多經典醫學著作。
當前,蘇州正圍繞中醫藥創新工程,加快中醫藥人才培育引進,著力打造中醫藥產業和人才高地。中國中醫科學院是中醫藥行業“國家隊”,在中醫藥基礎理論、重大疾病防治和新藥研發等方面成果豐碩、人才輩出。蘇州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共建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必將為蘇州醫療教育事業特別是中醫藥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致辭
黃璐琦在致辭時說,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國家提供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儲備的重要舉措。蘇州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悠久的文化底蘊、堅實的中醫藥基礎和優美的自然環境,蘇州歷史上擁有以中醫溫病學派和吳門醫派的創始人吳又可及葉天士為代表的眾多名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醫藥治療重大傳染病取得重大成就之際,在吳又可故鄉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體現了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致辭
黃璐琦指出,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得到了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2020年,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開設9年聯合培養、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來自5個省的15名學生生源優質,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大學落戶蘇州,將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長江三角洲中醫藥高校共同推進長三角地區中醫藥快速發展,助力蘇州成為全省乃至長三角地區和全國中醫藥改革發展的重要基地。中國中醫科學院將與蘇州一起,將中醫藥文化與蘇州園林建筑精華相融合,以“教育園林、文化園林、科學園林、養生園林”的園林式大學為校園建設目標,在“文化傳承、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醫療服務、國際交流、產業發展”等七個方面攜手奮斗,必將為蘇州市、江蘇省乃至健康中國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致辭
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程純致辭
江蘇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致辭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黨委書記張允嶺、廣安門醫院院長胡元會、望京醫院副院長高景華及研究生院有關負責同志,蘇州市領導王翔、俞杏楠、曹后靈,吳中區和市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各縣級市(區)有關負責同志;全市三甲醫院、各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主要負責同志,部分名老中醫等參加有關活動。
END
作者:趙宇平? 王樂
編輯/排版:張蕾
審核:趙宇平
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新聞
往期精品(點擊圖片直達文字對應教程)
機器學習
后臺回復“生信寶典福利第一波”或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教程合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落户苏州吴中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当我们谈论生信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 下一篇: 内存小还免费,Adobe Acro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