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美国博导12年,我学到最深刻的不是科研,而是这个。。。
▼生物信息學習的正確姿勢(第三版)
NGS系列文章包括NGS基礎、轉錄組分析?(Nature重磅綜述|關于RNA-seq你想知道的全在這)、ChIP-seq分析?(ChIP-seq基本分析流程)、單細胞測序分析?(重磅綜述:三萬字長文讀懂單細胞RNA測序分析的最佳實踐教程 (原理、代碼和評述))、DNA甲基化分析、重測序分析、GEO數據挖掘(典型醫學設計實驗GEO數據分析 (step-by-step) - Limma差異分析、火山圖、功能富集)等內容。
來源:理想家庭(ID: familyfuntime),作者:曉楊(科研工作者)。
你也許還聽說過另外一些生命極端時刻的調查,比如臨終調查,結論都一樣:在失去時我們發現,人生中最珍貴最值得珍惜帶給我們最多快樂的是愛,不是其他。
本文作者回憶自己跟了12年的美國博士后導師,她說:每每回憶這12年,我發現從他那里學到最珍貴的并不是科研。這12年,我有幸親眼目睹了他們一家如何用愛,智慧,寬容和勤奮建起一個溫暖親密又強壯的家庭,成功養育了三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今天特別想說說我的前老板、博后導師,挺想他的。
我老板看上去就是個普通的美國老頭兒,其貌不揚,笑起來挺陽光。總穿著那兩件休閑外套,一藍一黑,式樣一樣,一看就是在Costco買的。他常穿的那雙鞋比衣服看起來好多了,如果你向他提起,他會告訴你那是在ebay上成功標來的二手貨哈。
當然,如果需要,他也可以打扮地很像個醫學教授。偶爾他也需要換上白大衣掛上聽診器或者穿西裝啥的,消息一傳出來,我們會蜂擁而去看兩眼鼓勵鼓勵他哈。科研上,他的聰明,勤奮和高效眾所周知,我們的實驗室似乎永遠在忙最后一個實驗,總在忙著寫稿忙著投基金(苦逼)。
老板人挺實在,不過毛病也挺多,最出名的一條就是脾氣大,氣走了不少人。我們隔壁實驗室的老是佯裝關心地問,“你們老板今天又怎么啦?” “沒啥啊,他今天表現還不錯,呵呵。” 我們早就習慣了好不好。
他是典型的處女座,事事要求高,每天各種挑剔和看不慣。發給他的草稿,但凡有一點點格式不對或者忘了Spell Check,他絕對不會往下看,一秒鐘內退給你,一個字不寫(無藥可救),其他的我不提也罷。
就這樣,我師從他12年,專注研究一個罕見疾病,一起把猜想變成結論,把數據變成論文和基金,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我也像是他的家人,看著他的三個孩子漸漸長大。
有意思的是,當我離開后,每每回憶這12年,我發現從他那里學到最珍貴的并不是科研。這12年,我有幸親眼目睹了他們一家如何用愛,智慧,寬容和勤奮建起一個溫暖親密又強壯的家庭,成功養育了三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他們這一家人”比起這些年我們一起努力獲得的科研成果更深地印在我了的腦海里。
他毛病真不少,但幸福得讓人羨慕。
他常常對我們說,?“I married well, and I have a very good family.”?如果有一天他能看到我寫的這篇回憶,我猜他仍然會說: “To be honest, I married well.”
家庭時間是最重要的
如果沒有家庭,我的老板就是個典型的工作狂,這一點我們從不懷疑。
和他的初次見面挺特別。他邀我去辦公室面試,開場白還沒完,他的手機就響了,“Hi, dear...”,顯然是太太的電話,問長問短那一頓甜蜜,并沒有因為在面試而中斷。
10分鐘后,有人敲門,一男一女兩個十歲的大孩子笑瞇瞇地拿著午餐盒送飯來了,“hi, dad...”,于是他順便就給我介紹了他的老大和老二,我們還討論了他們買的蛋炒飯。
第一次面試就見了他的家人,很意外也很溫暖。我以為那只是巧合,后來才知道那是人家的常態。
無論多忙,他們總能找時間在一起。
老板的太太是一名忙碌的醫生,三個孩子那時候還是中小學生,可以想像他們有多忙,不過他們一家人總是想方設法在一起。那么多年里,我從沒有見過老板晚下班,一到點,家人電話就來了。
老板需要經常出差,只要孩子們沒課,他們一定全家一起去,要不然他就盡量安排晚班飛機,等孩子們睡了再走。每次出差回來,他極少叫出租車,情愿在機場工作一會兒也要等家人來接。
他家的孩子一放假就會來我們實驗室幫忙,什么都干,刷瓶子修電腦做文秘外加給老爸買飯。有時候他周六來上班,孩子也會跟來幫忙。
美國人非常重視家庭度假那是真的。
這12年,他們家每年至少度假三次,還沒算上平時開學術會捎帶的。每次走之前,他會抱歉地通知我們,電腦被家人沒收了,度假期間他將無法工作,如果你們有什么news(實驗結果)直接打我電話哈。你說誰會打。
對他來說,太太孩子的事永遠排第一,他的手機永遠對家人Available。
開會的時候聽到他說, “Hi, Princess (小女兒) ...” 那是常有的事兒。他和太太每天電話那叫個頻,他也從不避諱讓我們知道,什么兒子摔了啊,小女兒今天有party啊,大女兒學校有表演啊,再小的事他倆都會商量,話說不完。
我們實驗室搬家后,他和太太終于在同一個醫學院工作了,不僅辦公室離得很近,離家也很近,于是你可以想像哦,他們每天一起上班一起午餐一起下班回家,然而熱線電話并沒有因此減少。
有些道理我當了媽后才懂,你有沒有時間陪孩子家人和你做啥工作有多忙真沒太大關系,關鍵是你有沒有真正把孩子家人放第一位,舍不舍得把時間給他們。
教給孩子勤奮的生活態度
我來美國前常看到評論說美國人很懶,美國家長特別放任自由等等,這不是真的。
這十幾年我所熟悉的美國人無論在工作還是家庭生活上,都特勤奮。正如我前老板。
他每天早上4點起來工作,7點到實驗室,他的日歷上每天的events總是密密麻麻的。我們的科研項目多,學生也多,但每個人的每個實驗他都要一一過目。
他是迄今為止我遇到的最高效的人,100%的行動派,計劃一訂馬上執行,平時回email,改稿,開會,他從來都是馬上就做。我們每次準備投稿前,他會在下班前把最后一稿發給所有相關的人,他的email里一定有這一句:“請務必在明早8點之前將你的意見發給我。” 然后第二天的中午前一定就投稿了。
和其他老板不同的是,他要求所有的Trainee在沒加入實驗室前就要申請基金,然后不管你拿得到拿不到,每年都要不停地寫申請。我們有時候不免抱怨他“嗜錢如命”,后來才感恩這是多好的培訓。再小的申請報告他都會和我們一稿又一稿逐字逐句改,我原來以為每個老板都這樣,后來才知道我們這叫幸運。
他從來不覺得努力工作有什么值得稱贊的,“Everybody should work hard, right?”?他認為認真努力做事是最最基本的生活態度。
他對孩子的要求和對學生的要求一樣:專注,認真,勤奮。
他們家孩子從小不看電視,不玩電腦游戲,第一臺電視機是等老三上了大學后才買的。每天晚上他們全家一起學習工作,晚上9點前務必上床睡覺。他每天4點起來工作,孩子們6點起來運動,然后各自上學去。每逢假期,除了家庭休假,他們一定把孩子們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時間安排地滿滿的。
他曾說他育兒的方式就是“Fill them up”,就是要讓孩子們勤于做各種事,總有目標,并在其中享受到成就感,這樣他們就越做越愛做,越做越能做。
這一點我體會很深,跟他12年忙了12年,雖然辛苦,但很充實很受益。
我也越來越覺得無論工作學習還是家庭,專注,認真和勤奮是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建立一個志在必得的家庭團隊
我的老板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每次一公開演講就緊張,即便已是講得爛熟的內容,即便是再小的會場,他一上去就不自在。這對于一位資深教授來說可謂大忌,說實話我們都不太能接受,但他的家人從未覺得丟臉。
他在學校的每次演講,坐在第一排的總是他的太太和孩子。如果你問我什么是Supportive Family,這就是。
他們家人之間消息之靈通行動之迅速,至今是件神奇的事。
比如有時候我老板在晨會發脾氣,中午他太太和/或孩子(下午估計沒課)就買好午餐找他吃飯來了;有次下班的時候我們發現實驗室的冷凍箱壞了,必須趕緊轉移樣品,不出10分鐘,他兒子就來幫忙了;論文被接受之類的好消息剛到郵箱,他們家人就送點心來慶祝了;基金被拒這樣的壞消息一來,他們通常直接把他接走散心去了哈。
每次看到他們在一起做事,總覺得他們家就像一個志在必得的團隊——A Winning Team。
這些還只是我們看到的部分,我相信他們家人之間的愛,關心和支持遠比我們能看到的豐富得多。
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
他們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喜歡一起做事,還喜歡差孩子做。
買菜,修車,聚會,搬家,買房,旅行,甚至報稅,事無巨細他們都一起討論,一起合作完成。老板和他太太在這些事里充當的角色就是顧問,其他全部由孩子們來執行。
我聽到過的小事比如老爸該穿什么衣服去參加老二的畢業典禮啊,買機票哪家更便宜啊,Party準備吃中餐還是泰式啊啥的,這些沒啥稀奇,我們也會。不過,他們家孩子做過的一件大事讓我不得不對他們這個家庭團隊刮目相看。
我們實驗室曾大搬過一次,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搬家前兩個月,他們決定把老房子(豪宅)和家具賣了然后在新城市重新買房,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他們弄出幾個常常的清單,執行人全部是孩子們噢。老二老三(還是中學生)負責賣家具,寫廣告發廣告電話聯系到收錢全包。老大當時在要搬去的城市上大學,正好負責找經紀人看房及各種溝通。家里所有東西從打包到聯系搬家公司,還是孩子們,厲害啊!
我老板每天就在辦公室里等著Update。
從小這樣鍛煉,怪不得他們家的孩子后來能輕松成功地管理好他們的學業和生活。
毫不避諱地表達愛和贊賞
我沒來美國之前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美國人表達愛的方式總覺得有點裝,來了美國后發現人家真不是裝出來的。
他們家每個電話的結束語都一樣:“I love you.” 如果是孩子們的電話,基本都是這調兒:“Awsome! Excellent! Good job! I am so proud of you...”。
他的手機里、辦公室里都是家人的照片,這一點是我很喜歡美國文化的地方。
我剛來美國時跟老板出去開會,飯后聽一幫教授們(男為主)聊天,“my wife...my daughter...” 呵呵,反正在國內我沒見過這場景。我以為是偶然,后來才知道這也是常態。
我老板辦公室里的照片常常換,不過換來換去都是家人的,這還真不是顯擺也不是為了顯示親民,就是看了讓人放松開心,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看看孩子老婆的笑臉,是不是頓時有了幸福感?
老板自己穿衣服品味不怎么樣,但是每個結婚周年給太太選擇首飾卻出手不凡,一看就知道他花了不少心思和銀子。
每天下班,他們你等我、我等你,一起散步回家,我常常從四樓遙望他們邊走邊聊遠去的背影,真好。
還有件事我一直記得,他老大剛上大學的前半年,他每兩周開6個小時車去另一個城市接她回家,來回12個小時啊你想想。但我們從沒聽他抱怨過,他只說在高架上如何飆車如何幸運地躲過警察,還有哪里加油便宜之類。
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他,“難道她不能自己回家嗎?” 然后他說:“Kids need that sometimes.”當時我沒太懂(還沒當媽)。
上周,我家小朋友突然問我:“媽媽你明天可以早點來學校接我嗎?” “怎么啦?那個課外班不好玩嗎?” “沒有,我就希望你早點來接我,一次就可以。” 早接她的那天,看到小朋友從教室走出來時幸福的笑臉,我突然就懂了,小朋友就是需要一種愛的儀式(在課堂上當著大家的面被媽媽早早接走啦)來體會你對她的愛。
他們家三個孩子的感情也好到讓人羨慕。雖然說性格迥異,老大熱情周到,老二害羞,老三聰明伶俐,但兄妹間情真意切,每次去他家Party,他們仨總粘在一起玩一起做事,特別融洽。
后來他們陸續考入藤校離開了家,聽老板說他們之間經常飛來飛去給彼此驚喜,參與彼此的校園生活。
我老板脾氣不好,在家里也免不了要犯,但我發現這個毛病并沒有影響孩子們對他的尊重,事實上這或許還讓他們的家庭更親密更強壯。
這點我很好奇,于是查了些研究報告,我驚訝地發現,“A healthy home is where people express anger in healthy ways.”當我們學會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怒氣,甚至可以贏得家人更多的信任,讓感情更親密和牢固。
這些年,我發現老板雖然時不時火氣還會上來,但是持續時間越來越短,我相信這和他們家人對他的愛,包容和支持很有關系。
“It's just the way he is, and we are fine with it.” 他的女兒這樣說。
一個健康的家庭可以坦然接受每個人的不完美與不同,并因此學會寬容,愛與支持。
孩子的幸福感源自于家庭
家庭幸福真的那么值得我們花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嗎?
你可能已經在朋友圈看到哈佛大學那個出了名的關于幸福的研究(The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
75年前,幾個哈佛的學者選了268個哈佛二年級學生和456個波士頓市區的男孩,決定用特殊的方式記錄他們的人生,75年過去了,大多數人走了,但研究仍在繼續。
這724個真實而濃縮的人生故事無疑是這項研究的最偉大之處,然而最令人感嘆和釋懷的還是哈佛學者們從這些故事中讀出的幸福密碼:“幸福源自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家人擁有良好的關系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來源。”
如果這個研究還不夠說服你,我再加兩個。
我是研究罕見病的,有位前輩曾說:“罕見嚴重疾病是上帝為我們打開一扇窗來透露生命的真相。” 怎么理解呢?比如我們小病人的某個基因上有個小小的突變,這導致他們迅速衰老,生存年齡不到13歲,于是我們就知道了,這個基因上的這個密碼(突變)很重要,和衰老有關。
這就好像是給了偵探一條明顯獨特又重要的線索。由此我在想,我們生活中的那些罕見的極端時刻是否也透露了我們生活的真相呢?
前段時間看新聞,有個鏡頭讓我印象尤其深刻。
記者在現場采訪一對絕處逢生的夫婦,颶風剛在瞬間摧毀了他們美麗的家和大部分財產,他們渾身濕透,精疲力盡,和孩子們緊緊相擁在一起。記者問那位丈夫:“你們失去了什么?” 他說:“我們失去的大多數都可以重來,這可能需要些時間,但我們一定會重新擁有。” 然后,他看了看他的妻子和孩子,忍不住哽咽了:“感謝上帝讓我們沒有失去那些無法重來的。”你是不是也為他們覺得由衷地慶幸?
讓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你剛剛躲過一場大的災難,當危險過去,你從藏身的地方爬出來,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不用想對嗎,趕緊找自己家里人啊!
汶川地震中最讓我們揪心的是什么?是倒了多少樓房損失了多少財產和持續上升的傷亡人數?還是那一張張失魂落魄生不如死失去親人的所謂幸存者們的臉?
我看過一個災后重建的報道更讓我揪心。災難過后的幾年里,幸存者們雖然住進了漂亮的新房子走在煥然一新的街道上,重新有了工作,有些人還重新建立了家庭又有了孩子,更多人選擇遠赴他鄉。
但是心理學家的隨訪發現,那些在災難中失去了親人的,他們中的很多人“難以再有幸福感”,很多人在災后幾年最終選擇用極端的方式擺脫痛苦,這些人里有老師、警察,數字驚人。“他們實在撐不下去了”,一位心理工作者說。
你也許還聽說過另外一些生命極端時刻的調查,比如臨終調查,結論都一樣:在失去時我們發現,人生中最珍貴最值得珍惜帶給我們最多快樂的是愛,不是其他。
你可能還想看
這些基因的名字太有才了,研究一下都可以發10分文章
許多癌癥的發生只是概率問題 專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病理系主任拉爾夫·赫魯班
腫瘤化療無效是對預先存在的突變的選擇還是誘發新突變,Cell給你答案
被高中生物騙了這么多年,原來人體內細胞的DNA是有不同的?
周琪院士正面回應:60萬一針有用嗎?(干細胞治療)
一場大病引起的諾貝爾2017年生理學獎角逐
Science搞反狗腦 - 人腦和狗腦一樣?
一篇壓根不存在的文獻被引用400次?!揭開” 幽靈文獻” 的真面目
基于人工智能的文獻檢索,導師查找,更聰明
Nature我的研究對后人毫無用途:21%的學術論文自發布后從未被引用
為了速成生物學,一位程序員探索了”爆款”基因背后的秘密
Nature邀請6位專家為您支招如何寫出一流論文?
Cell:熒光標記out了,AI不用“侵入”也能識別細胞死活和類型
如果你經常用PubMed,那么這個插件將非常好用!
生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數字概念,多少,多大,多快
王秀杰研究組合作發現m6A修飾在小腦發育中的新功能 (附2018上半年m6A研究文章和點評)
把人類寶寶和黑猩猩幼崽一起養大,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結局可能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你體內的細胞“成精了”?居然還互相看對了眼?
父愛無言!科學家首次發現來自爸爸的基因,可以通過胎兒來控制媽媽對寶寶的愛
餓死癌細胞?還是先看看腫瘤中的異常代謝的特征分析和背后的遺傳與環境互作吧!
2018Cell系列最好的調控方式-相變,最強綜述,未來以來,你在哪
2018“不務正業”的化學獎又發給了生物
2018美日科學家因免疫治療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動圖展示歷年生理學獎
Nature綜述-整合組學分析護航健康,推動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
勤能補拙,過目不忘,提高m6A助力好記性?中科院王秀杰/楊運桂合作最新成果
如何快準狠地找到相關領域的經典文獻?
Excel改變了你的基因名,30% 相關Nature文章受影響,NCBI也受波及
你的DNA都會玩搖滾了,你卻還是個音癡
“亂搞”的動物可能只是臉盲?新研究發現24個基因決定動物“忠誠度”
經常喜歡熬夜?也許你天生就是“夜型人”基因!
基因編輯嬰兒違規,預防艾滋還是了解下啪啪啪為何會傳染(視頻)
讀趣味漫畫了解生物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文獻檢索新姿勢,教你如何直搜文中的科研圖片!
顛覆!垃圾DNA不是垃圾!活細胞成像實時演繹基因調控全過程!
Nature重磅!肥胖有救了:分析了362499個人,發現了98個與肥胖相關的遺傳信號,其中29個是第一次發現
系列教程
生物信息之程序學習
關于編程學習的一些思考
該如何自學入門生物信息學
如何優雅的提問
生信寶典視頻教程
好色之旅-畫圖三字經
轉錄組分析的正確姿勢
生信的系列教程
生信的系列書籍
文章用圖的修改和排版 (1)
文章用圖的修改和排版 (2)
簡單強大的在線繪圖
簡單強大的在線繪圖-升級版
簡單強大的在線繪圖-第3版
論文圖表基本規范
學術圖表的基本配色方法
數據可視化基本套路總結
英語寫作常見錯誤總結和學習視頻
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你該知道的雜志分區和影響因子及最新表格下載
你和PPT高手之間,就只差一個iSlide
推薦 3 個超贊的 EXCEL 插件,讓你 5 分鐘從小白變大神
史上最全的圖表色彩運用原理
生信寶典一周年福利第一波 - 電子書贈送
測序發展史:150年的風雨歷程
生信老司機以中心法則為主線講解組學技術的應用和生信分析心得
別再讓投稿信耽誤你發稿啦!(附cover letter模板)
生物信息學數據庫分類概覽 (第一版)
跟Cell editor學做scientific presentation (25個判斷標準,18個不能做,8個建議)
收藏 北大生信平臺” 單細胞分析、染色質分析” 視頻和PPT分享
易生信系列培訓課程,掃碼獲取免費資料
更多閱讀
畫圖三字經?生信視頻?生信系列教程?
心得體會?TCGA數據庫?Linux?Python?
高通量分析?免費在線畫圖?測序歷史?超級增強子
生信學習視頻?PPT?EXCEL?文章寫作?ggplot2
海哥組學?可視化套路?基因組瀏覽器
色彩搭配?圖形排版?互作網絡
自學生信
后臺回復“生信寶典福利第一波”獲取教程合集
聽說分享到朋友圈的朋友會在公眾號周年慶時中獎 (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大放送吧,不記得查查歷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跟随美国博导12年,我学到最深刻的不是科研,而是这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增强火山图,要不要试一下?
- 下一篇: 哈佛大学单细胞课程|笔记汇总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