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神秘女科学家,在国外火了200多年,我却对她一无所知…
哪怕是封建與男權鼎盛的時代
女孩,也可以突破重重阻礙
翹首仰望星辰
?
東方奇女子
這位叫王貞儀的奇女子
在國內并不出名,
大家最開始認識她是因為一張明信片。
?
明信片中,
有個穿著清代衣裳
拿著望遠鏡看向天空的女人,
很多人都不認識她
哪怕是說出了她的名字,
國人當中識的可能也沒幾個,
她就是王貞儀,只活了29歲
但…
兒童科普讀物《STEM界的女超人》中,
她的出生和死亡,成了重點標注的大事件
暢銷書《50位杰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中
她的出場順序被排到前三;
??
全球最權威科學期刊《Nature》
把她評為“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科學家”…
2000年,北京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小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她命名——
Wang zhenyi(王貞儀)
?
在國外聲名顯赫的同時,
國內的民眾卻對這位奇女子知之甚少。
中國古代女科學家王貞儀,
究竟創造了怎樣的傳奇,
竟成了全世界女性爭相歌頌的榜樣?
注:因為她沒有清晰照片,
藝術家們就紛紛拿起畫筆、佐以想象,
來表達對她的敬意。
王貞儀生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幼年正值康乾盛世,江南一帶的風氣又更為開明。最幸運的是出生于書香門第,使得她打小就能在書堆里摸爬滾打。
?
別的女孩過年時要脂粉首飾,她卻一伸手就要了一柜子的古籍,哪怕爺爺出數學題刁難,也輕松應對爾后如愿。
?
爺爺教天文,奶奶教詩詞,爸爸教醫術。他們知道貞儀不能科考做官,不能傳宗接代,不能光耀門楣,卻仍愿不顧世俗眼光,給予她知識、理解與愛。
?
勤于汲取養分的王貞儀,8歲就能作詩,11歲能寫一手好文章。
?
這位童年順遂的大小姐,本可以安安分分,以傳統的“才女“之名覓得良胥、在閨中相夫教子,然后淹沒于歷史長河里。
?
然而,從父親決定帶著小貞儀朝著長白山千里奔喪開始,故事就變得不一樣了。
?
王家祖籍安徽,因祖父在金陵(南京)為官而舉家遷徙,在南京生活了很多年。直到為人耿直的祖父得罪了上司,被調職至吉林后病逝,小貞儀一下從溫風和雨的江南,被帶入了迅雷烈風的東北。
?
住在吉林的4年時間,她埋頭苦讀祖父留下的75柜藏書,還要跟著蒙古將軍的夫人學習馬術騎射,在草原留下“發必中的,騎射如飛”的英姿。誰說女孩只能深閨女工?我偏要策馬如風!
?
16歲,父親開始帶著貞儀四處游歷行醫,見過黃河長江在烈日下奔騰,也曾在靜謐洞庭夜泊,看壯士在秦淮競渡,也看圣賢在岳陽樓留下的詩歌。
?
親身用腳步丈量過,才能將山海裝進心中。
?
18歲的王貞儀,已像一位將領般恣意且豪邁,胸中有萬千抱負:“足行萬里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
?
18到24歲,王家又重新回到南京生活,這段時間是王貞儀做科學研究的黃金時期。
?
因為女子不進學堂的風氣,她沒有老師,不明白夜晚月亮為什么會反射太陽光,只能自己翻著張衡的《靈憲》苦思冥想。元宵夜,她偶然看到鏡子映出了花燈的影子,仿佛得到天啟,立即鉆進閨房,用極其簡陋的儀器做了實驗:
?
掛起一盞水晶燈充當太陽,用圓桌當地球,圓鏡作月亮,控制吊燈高低的變化,改變圓鏡與圓桌的距離,月食的成因,就這樣被這位聰穎的女孩領悟了!
?
她欣喜地著寫了《月食解》,用通俗的語言告訴百姓們月食是怎樣形成的,這是全世界最早的準確月食成因解釋,由這位18世紀年僅20歲的中國少女完成。
?
她還每夜堅持觀察天象,記錄行星軌跡,寫了《經星辯》正確推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旋轉方向。
?
接觸到哥白尼的理論后,她創作了《地圓說》,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結合宏觀和微觀來解釋為什么人眼所見“天圓地方”的科學家。
?
沒有科學儀器,因“影響國家氣運””被帝皇嚴禁,還得防著被鄰居看見、被街坊說閑言碎語…作為一位古代女性研究天文,其困難程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若不是有廣闊胸襟、卓遠見識,又怎能突破時代局限,去追尋看不見摸不著的科學真理。
研究天文之余,聰慧的王貞儀也學會了觀察氣象。鄰居出門前總會問詢她今日是晴是雨,她竟都能預測準確。
?
她輕視死讀書,推崇學以致用。一看到螞蟻從低處搬家到高處,就知道澇災將至,趕緊通知農民們該種高桿作物;一看到白云呈魚鱗狀,沒有圓錐形的雨云,又立馬讓農民改種早熟作物,以免受旱情影響。
?
彼時天文、氣象皆是是皇家學問,民間不得擅自研究,她卻愿憑自己的一腔熱血,逆勢而行。
?
她最喜歡的還是數學。當時的人讀書只為考取功名,死讀孔孟八股,幾乎沒人研究數學。王貞儀喜歡梅文鼎的《籌算》,只覺得自己能看懂,尋常百姓看不懂,又動筆結合西方的算術寫了《籌算易知》。
?
當時古代中國的算術沒有“角”的概念,她就寫《勾股三角解》等,最終成為安徽數學學派的骨干,憑一己之力扭轉整個時代的偏見。
?
她不覺得難嗎?也難,只是百般說服自己放下筆、嘆口氣,然后繼續朝著夢想前進,絕對不要放棄!
?
科學的價值觀讓她看到了時人的封建愚昧。
?
荒年時信佛的好友求她為《心經》作序,她痛斥佛道都是虛無的,與其搜刮民脂民膏、焚燒數百萬錢做些表面功夫,不如把錢捐給災民吧;
?
父輩說到喪葬風水,她就反駁葬在何處并不影響子孫后代的福運啊;
?
當時的官宦流行煉丹延年,她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丹藥并無功效,煉丹皆是愚蠢…
?
知識分子們為中學、西學站隊爭吵時,她說,不必吹捧也不必有偏見,中西結合、取長補短、洋為中用,大家都是為了追求真理,中或西不過是手段而已。
?
離經叛道、敢怒敢言的王貞儀惹惱了不少人。
?
有人嘲笑她 “失閨閣本來面目”——瞧瞧你,都不像個女人了!
?
王貞儀滿不在乎,男人女人有什么區別?大家都是人,學問不為男人而設,女人的智慧也不比男人差,學成一樣有益社會。她要做花木蘭、做聶隱娘,從“待遇”上爭取男女平等,從“貢獻”上爭取男女平等。
?
有人諷刺她是“一味好名的閨閣狂士”——真是個博出位的女瘋子。她反而更要逆勢而行,開私塾,收男徒弟,打破一切規則,讓流言成了笑話。
?
當然也有開明之士盛贊她作為女性追求自我價值的一生:
? 清代著名學者錢儀吉稱她為班昭之后第一才女;
??袁枚稱她的詩詞“俱有奇杰之氣”;
??《女士德卿傳》評價王貞儀:“兼資文武,六藝旁通,博而能精…”
?
因為醉心學術、堅持真理,王貞儀做好了終身不嫁的打算。尋常女子15歲出嫁,她一研究就研究到了25歲。如此晚婚已經是破天荒,她還非要自由戀愛,選了家境貧寒但全然懂她的安徽秀才詹枚。
?
王貞儀對天文、數學、氣象、地理、醫學、文學等頗有研究。詹枚仰慕王貞儀的才學,甘愿為她打下手,幫助她把學術成果出書流傳后世。王貞儀的第一部學術著作《德風亭初集》便是在夫妻二人通力合作下完成的。
只是貧苦的生活終究無法支持這對夫妻繼續研學,婚后僅4年,王貞儀便因為常年艱苦鉆研,加上操勞家務而患病去世,未留下任何子女。
病重期間的王貞儀,為自己將要出版的《德風亭初集》作序,丈夫詹枚則在給她整理書稿,已經裝滿了好幾大箱子了。雖然很想將畢生的心血都留存下來,但是除卻周圍人的非議,王貞儀還擔心自己涉獵了男子都不允許學習的天文歷法,恐給家人帶來不幸。而且有很多觀點只是她自己的個人見解,未曾與人探究,她又是一個對待學問極其認真的人,所以她的很多著作要么被刪了,要么燒了,要么藏起來。
只有一部分手稿托付好友錢九英籌資刊印。錢九英也是當時的才女,她不負所托,將王貞儀的大部分著作印制出來。
根據現有的統計,短短幾年間,王貞儀在天文、數學、詩詞等領域的著書共有56卷之多。
我們現今現今能看到的只有《金陵叢書》中的《德風亭集》卷五、卷六和卷七中有關天文歷法方面的心得體會。如卷五中有《歲差日至辯疑》、《盈縮高卑辯》、《經星辯》、《黃赤二道解》;卷六有《地圓論》、《地球比九重天論》、《歲輪定于地心論》、《日月五星隨天左旋論一、二、三》;卷七有《月食解》、《勾股三角解》等。
一位偉大的女性,現代科學的啟蒙者,追求真理的殉道者,在人生第29個春秋隕落,像流星般閃耀又匆忙。
?
就是這樣一個思想超前的女人,生活在閉關鎖國的大清王朝,也在世界天文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筆。
往期精品(點擊圖片直達文字對應教程)
后臺回復“生信寶典福利第一波”或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教程合集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清朝神秘女科学家,在国外火了200多年,我却对她一无所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RFE筛选出的特征变量竟然是Boruta
- 下一篇: 怎样挑选最健康的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