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20来岁就要控制体重!分析超8万中国人数据发现,成年到中年体重每多增加10斤,老了之后死亡风险增加10%...
人到中年,脂肪周轉大幅降低,身上的肥肉很容易越來越多,長出個啤酒肚,發起福來。
隨著體重的增長,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癌癥的風險也會跟著高了起來。中年發福要是不控制,老了后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風險都會增加。
不久前,英格拉姆癌癥中心的Guochong Jia和Wei Zheng聯合上海癌癥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分析上海48377名女性和35989名男性的數據發現,從成年早期到中年,體重每多增加5kg且BMI超過23,與男性和女性晚年全因死亡風險升高9%和14%,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26%和23%相關(BMI.?Body Mass?Index,BMI?=?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這一研究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1]。
(來自pixabay.com)
肥胖的事,奇點糕已經說過很多了。它與多種慢性病風險增加相關,像什么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卒中、高血壓、脂肪肝,還有一部分癌癥,都跟肥胖有關[2]。
雖然兒童和青少年肥胖越來越多,但大多數中老年的肥胖患者,過高的體重主要都是在成年早期到中年期間積累的,年輕時候并不肥胖[3]。研究顯示,從成年早期到中年期間,即使是不足10kg的體重增加,也與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增加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4]。
在亞洲,人們原本是比較瘦的[5]。但近些年來,亞洲人也開始胖了起來,像中國的成年肥胖人數就已經超越了大胖子遍地的美國[6]。肥胖產生的問題也日益嚴重。
(來自pixabay.com)
總的來說,亞洲人在年輕時的體重還是比較輕的,從年輕時到中年時的體重適度增加或許帶來的風險沒有那么多。但另一方面,在體型較瘦,BMI較低的人中,亞洲人本身相比歐美人群就有更高的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風險,從年輕到中年時的體重增加,也可能在亞洲人中與健康狀況的關聯更強。
研究人員使用上海婦女健康研究(SWHS)和上海男性健康研究(SMHS)中,基線年齡在40~59歲的中年參與者的數據,對成年早期到中年的體重增加的健康影響進行了研究。
在基線時研究人員收集了參與者們日常飲食、生活方式等信息,測量了他們的身高體重,并讓他們回憶了自己20歲時的體重。之后通過上海生命統計和癌癥登記,以及每2~4年一次的隨訪,跟蹤了參與者們的健康狀況。
在對體重的分析中,由于亞洲人在低BMI下的2型糖尿病等肥胖相關慢性病風險更高,研究人員將BMI在23以上的人定義為超重[7]。
(來自pixabay.com)
最終,有48377名平均年齡47.8歲的女性和35989名平均年齡49.6歲的男性納入了分析。在基線時,一半以上的參與者BMI都超過了23,屬于超重。相對來說,參與者中女性體重正常的更多,參與的體育活動也更多。
相比于20歲時,男性的體重增長更為明顯。男性和女性中分別有21.1%和13.1%體重增長超過了20kg。
研究顯示,在從不吸煙的女性中,從20歲到中年的體重增加與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癌癥死亡風險升高有關,不過這一關聯只存在于中年BMI超過了23的人中。在這些人中,體重每多增加5kg,與全因死亡風險升高14%,心血管死亡風險升高23%相關。
在男性中的情況也類似。中年BMI超過23的男性中,從20歲到中年的體重增加每多5kg,與全因死亡風險升高9%,心血管死亡風險升高26%相關。不過在保持了健康的體重(BMI 18.5~22.9)的男性里,體重每多增加5kg反倒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7%,癌癥死亡風險降低19%相關。吸煙的低體重男性中,這一反向關聯更為明顯。
BMI超過23的人中,從20歲到中年,體重增加的多與死亡風險升高相關
患病率上,中年BMI超過23的男性和女性中,體重增加超過20kg分別與2型糖尿病風險升高3.95倍和6.87倍,痛風風險升高1.46倍和2.93倍,脂肪肝風險升高1.83倍和2.68倍,肥胖相關癌癥風險升高45%和34%相關,不過卻與男性的肺癌風險降低42%相關,恐怕是胖子里面吸煙的少吧。
而對于中年BMI沒超過23的男性和女性,體重每多增加5kg也與2型糖尿病風險升高85%和71%,高血壓風險升高28%和32%,缺血性卒中風險升高28%和11%,脂肪肝風險升高69%和101%,膽結石風險升高25%和27%相關。
BMI不足23的人中,20歲到中年的體重增加也與多種慢性病相關
?對于BMI超過了23的人,從20歲到中年的體重增加與多種死亡風險升高有關,而對于BMI沒超過23的人,體重增加也跟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升高有關。控制體重,從年輕時就要開始。
你可能還想看
讀趣味漫畫了解生物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顛覆!垃圾DNA不是垃圾!活細胞成像實時演繹基因調控全過程!
Nature重磅!肥胖有救了:分析了362499個人,發現了98個與肥胖相關的遺傳信號,其中29個是第一次發現
“亂搞”的動物可能只是臉盲?新研究發現24個基因決定動物“忠誠度”
經常喜歡熬夜?也許你天生就是“夜型人”基因!
參考文獻:
1. Jia G, Shu X O, Liu Y, et al. Association of Adult Weight Gain With Major Health Outcomes Among Middle-aged Chinese Persons With Low Body Weight in Early Adulthood[J]. JAMA Network Open, 2019, 2(12): e1917371-e1917371.
2. Zheng W, McLerran D F, Rolland B,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mass index and risk of death in more than 1 million Asian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 364(8): 719-729.
3. Sheehan T J, DuBrava S, DeChello L M, et al. Rates of weight change for black and white Americans over a twenty year peri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3, 27(4): 498-504.
4. Zheng Y, Manson J A E, Yuan C, et al. Associations of weight gain from early to middle adulthood with major health outcomes later in life[J]. Jama, 2017, 318(3): 255-269.
5. Mak K K, Tan S H. Underweight problems in As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2, 171(5): 779-785.
6. 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 2 million participants[J]. The Lancet, 2016, 387(10026): 1377-1396.
7. Hsu W C, Araneta M R G, Kanaya A M, et al. BMI cut points to identify at-risk Asian Americans for type 2 diabetes screening[J]. Diabetes care, 2015, 38(1): 150-158.
????滑動查看????
頭圖來自pixabay.com
本文作者 |?孔劭凡
往期精品(點擊圖片直達文字對應教程)
后臺回復“生信寶典福利第一波”或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教程合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JAMA子刊:20来岁就要控制体重!分析超8万中国人数据发现,成年到中年体重每多增加10斤,老了之后死亡风险增加10%...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史上最全AI论文集结:近千篇论文分门别类
- 下一篇: 肿瘤化疗无效是对预先存在的突变的选择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