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教育2018-01-12
目前,因為老師最后的期末考點總結和往年的試題參考,平常也不聽課僅僅靠考前一兩天突擊就考90分以上的例子屢見不鮮。難道上大學就為了考試能過考試能考高分嗎,難道只追求最后的考試成績而忽視平常的日常學習過程的態度和感悟,人格品質的熏陶的真的是求學的真諦嗎?如果前兩個問題回答是“是”的話,那么我想真的是當今我們教育的悲哀,我們國家所培養出來的都是只會考試的機器。
現在大多數學生都養成了急功近利的品性,希望以最少投入和付出取得最好的成績,恨不得希望自己緊靠考前最后一天的突擊一下就能獲得90+。這種急功近利的品性還怎么能坐得出十年冷板凳,怎么禁得起十年寒窗,如何潛心投入到一些需要長期堅持投入可能出成果的基礎學科的理論研究當中?我覺得當前大學教育的最大的悲哀就是大多數老師為了降低掛科率利用期末考點總結和出和往年題型相似的題甚至是原題間接性地在教會了學生如何通過考前突擊取得好成績的同時變得一個個急功近利而害了他們一生,急功近利的人和那個一生打個幾百個井卻一口井沒有打出水的人有什么區別?
這種教育的悲哀我覺得最大的過錯不在于教師和學生,而在于教育體制。如果不具備一個科學的評價體制,以掛科率的多少和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喜愛程度為主要參考指標評價老師的教學質量,這不是用一只無形的手推著老師以做考點總結等類似的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形式去贏得學生的喜愛,進一步推著學生一界界傳遞重視期末考點總結和考前突擊這種取得好成績急功近利思想的形成?如果對學生不具備科學地選專業和選課的教學體系和對學生多元化的盡量公正客觀可以讓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選擇自己考核方式的科學考核體系,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被壓制,這真的是對地球上每一個都具備閃光點星星的摧殘。有人可能會說:“老師做考點總結了錯在老師干嘛要跟教育體制,老師不這樣做不就完了嗎”,但是不要忘了老師也是從學生過來的他們守著他們老師教學模式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也體會著那種考前突擊的日子,你又怎么能突然讓他變成老師后不去和照顧自己的學生呢,盡管這種體諒和照顧是害他們的學生,然而大多數老師都在害所以就不覺得是傷害了。有人說:“學生急功近利錯在學生干嘛跟教育體制過不去呢,學生不考前突擊不就行了”,真是可笑當一場考試成績可以決定你是好學生和環學生的時候,一場考試可以決定你上985211還是普通大學的時候,當目前985。211對普遍本科、專科歧視現象日益嚴重的時候,當進入普通大學很多機會僅僅因為你是雙非出身而與你無緣的時候,還能安定自若說出“學生急功近利錯在學生干嘛跟教育體制過不去呢,學生不考前突擊不就行了”嗎? 還有人說:”中國處在人口眾多和“資源”有限的矛盾沖突之中,不得已而而實行目前的教育體制。“難道人多就是推卸的責任和理由嗎?難道人多不應該是智慧更多力量更大更應該嘗試去實踐去不斷改革嗎?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得知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教育體制的改革也需要從以上論述的主要矛盾進行針對性的解決。通過以上論述教學體制的改革一方面要引導教師增加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察并給出相應的平時成績,我覺得每門課至少有一次期中考試,也可以按月進行三到四次測試,平時成績的比重和期末成績的比重1:1比較理想。另一方面要想法設法地減少學生考前突擊的機會和急功近利習慣形成的可能性,比如不留期末復習時間一結課就考試讓學生注重平時的復習和總結;禁止教師進行考前考點總結和畫題等行為,這樣可以間接性使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每年出的題型不固定,題庫不斷更新,試著增加一些開放性考題等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對以往對比著葫蘆畫瓢能力的考查等。當然我們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決不能逃避或把這些問題推遲到成為發達國家以后再解決,我們應該直面這些問題運用我們的智慧去創造性的解決,做更多細致入深的研究。THE EN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谈大学教育2018-01-12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nova7修屏逛校园2021-07-07
- 下一篇: 双十一期间快递员凌晨送件 将下班程序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