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28岁程序员退休:我只想做一个自由的“废物”
如何看待28歲的郭宇從字節跳動退休?
郭宇,是誰?又是怎么做到28歲退休的?
為了解開這個疑惑,我查看了他的微博。
其中,他的置頂寫了這樣的信息:
從高中開始程序員人生,大三收到支付寶實習offer;
再到后來去字節跳動工作了6年,經歷了成功和失敗;
他選擇在28歲退休,未來計劃定居日本,經營溫泉鄉……
再看看他的履歷:
可以看得出,郭宇這個人,真的不簡單。
有人分析他在28歲實現財務自由,是因為:
郭宇的人生選擇,都踩到了風口上。
比如,入職糗事百科之前,郭宇加入一家創業公司。
沒多久,這家創業公司就被字節跳動收購了。
當時,字節跳動正在融資,未來幾年里投后估值大漲……
然而,在查閱一番資料后,我卻不能完全認同這種看法。
郭宇能實現財務自由,誠然,有選擇上的優勢;
但他在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也是不能夠被抹滅的。
關于他的成功,我總結了以下4點原因,看完或許對你有幫助。
?
目標感,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著名畫家安東尼,曾說過一句話:
生命是一支箭。
你必須知道瞄準什么目標和如何運弓,然后把弓弦拉足,讓箭飛射出去。
郭宇在自己的人生里,很早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
高考完沒幾天,他和同學下載了phpwind(開源程序)。
買域名、租主機后,開始走上程序員的道路。
后來,他考上了廣州頭部211,暨南大學。
就讀的專業,是他熱愛的行政與管理。
然而,為了逃避苦悶的大學生活,他開始逃課。
甚至因此掛了兩門課,后來重修才以極低的績點畢業。
他在這期間干什么呢?
熬夜學編程。
有記者問他,為什么選了行政專業,卻學起了編程?
他誠實地說,我讀的專業沒辦法養活自己。
是的,郭宇一直有一種現實感。
為了鍛煉自己的編程能力,他開始慢慢實踐:
大學參加品牌策劃營銷比賽,涉獵網站設計;
在聯網不發達的時期,做過一個外賣網站……
大二開始,他就面試了騰訊,但在第三面掛了。
大三,他收到支付寶offer,于是開始了實習。
有人質疑,他怎么能從一個外行,進入那么大的平臺?
我想,郭宇有這樣的執行力,肯定也有對編程的熱愛。
正是這種目標感和熱愛,讓他一步步往自己的夢想靠近。
關于目標感,良叔講過他一個下屬的故事:
當時,有個年輕人來面試良叔的新部門。
良叔一看簡歷,覺得很了不得:
名校計算機本科,還是數據挖掘研究生。
可這樣的人才,怎么甘心來這里呢?
聊過之后,年輕人坦誠地說:
互聯網下個風口,就在和傳統金融對接上。
他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來學習一下,但他保證可以安心做兩年。
良叔和他一拍即合,開始了合作。
兩年里,年輕人開發的兩款產品,為部門創收1.5億元。
功成圓滿,他就跑去創業了。
憑著自己強大的實力背景,他很快拿到了風投。
但沒多久,他又意識到,自己缺乏在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經驗。
于是,年輕人做了件大膽的事兒——
應聘了某家知名互聯網公司的部門經理,在那邊蹲了兩年。
自己的公司,則由生意伙伴打理。
后來他回到自己公司,重新調整了業務方向,拿下B、C輪融資。
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上市了。
良叔感慨,這個年輕人是他見過最有目標感和規劃能力的人。
而有目標感的人,往往都能走向成功。
正如作家諾曼說的: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目標。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做什么樣的事,他就不會成功。
?
你看到的毫不費力,都是拼盡了全力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光有目標是遠遠不夠的。
郭宇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也沒少付出過努力。
他的朋友羅磊,曾在知乎上分享了一些故事:
大學的時候,郭宇是學校讀書會的成員。
平時讀書會有活動,大家都聚到一起聊天侃地,聊的都是文學作品。
一次交流,郭宇不經意說到,自己在高中時期寫了將近60萬的雜文集。
羅磊看完覺得,郭宇的筆上功夫了得。
其實,從郭宇宣布「退休」的微博文字來看,就可以知道他的文字功力。
郭宇在文字上的努力,也為他日后決定成為職業作家做了鋪墊。
另外,郭宇在編程上的付出,也有數據可支持。
羅磊分享了郭宇在Github上的統計數據:
那些密密麻麻、綠色的方塊,都是郭宇對開源項目的貢獻。
這種勤奮和努力,沒有自己的熱愛是堅持不了的。
有記者采訪郭宇:
你加入字節跳動時,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經歷?
他回答,在做《百萬英雄》項目時,我們的競品提前上線了。
所以我們三班倒地趕進度,就像一場長達一個月的馬拉松,很辛苦。
不得不感慨,我們看成功的人,只是看到他光鮮的一面;
卻不知道他在背后面臨著什么辛苦,付出了多少勞動。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視頻博主李子柒。
李子柒給網友的印象,一直是個無所不能的仙女。
她春種秋收,栽花種菜,把院子打造得像桃花源;
她用天然的食材,天然的燃料,做接地氣的美食;
她懂得手工做家具,造涼亭,納鞋底,做棉被,樣樣精通……
她把平平無奇的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
有些人看不過她視頻大火,不由分說地造謠:
她背后分明有團隊,換做任何人都做得來!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李子柒的助理,曾在網上分享了拍攝視頻的背后:
因為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她時常眼肌痙攣,必須靠針灸治療;
因為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她在做,一不小心受傷的事情時有發生;
有時為了取景必須凌晨起床,但她總是犧牲睡眠時間來剪視頻……
李子柒的爆紅,不是運氣,也不是偶然。
而是她在視頻背后的拼命和努力造就的。
這世上沒有所謂的開掛人生,更沒有爆紅、暴富的方法論。
所謂的成功,不過是拼盡了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
不要讓眼界和格局限制了自己
在郭宇的熱搜下,我還看到這種言論:
這不是努力不努力的問題,是人家命好啊!
然而,我卻不這么想。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命。
但這不意味著,“凡人”就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郭宇能夠在職場一步步上升,也不全是靠命。
他的家庭幾乎沒給過他任何幫助,而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打拼出來的。
當然,除了努力,一個人的格局和眼界也很重要。
郭宇的另一個朋友尤雨溪,在知乎分享了以下的信息:
郭宇擅長投資,他涉及的投資范圍有:
數字貨幣、房產、股票等等。
比如疫情中期,他準確語言了航旅股的反彈,且從中賺到了錢。
又比如,今年PDD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而郭宇在它市值為400億美元時,就開始建倉。
疫情結束后,這只股票終于迎來真正的價值體系。
針對他的投資眼光,尤雨溪評價道:
他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暴富后瞎投。
而是靠自己去研究、分析,一步步去投資財富增值。
這是個能力,不只是運氣的問題。
看到這里,不得不佩服郭宇。
一個人的眼界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經過縝密的思考、嚴謹的實踐得來的。
我想起了理查德·西爾斯的故事。
理查德是個美國人,出生于1863年。
由于父親很早去世,他23歲就出來賺錢打工。
當時,他找了一份在火車站賣票的工作,薪資連糊口都困難。
1886年,他在火車站打聽到,有一批來自珠寶商的手表需要處理。
理查德馬上聯系手表廠家,買下了這批手表。
當時,一塊表的批發價是12美元,零售價是24美元。
但他卻給手表定了14美元的價格,這個消息一出,馬上引起瘋搶。
而那箱手表,為理查德凈賺了5000美元。
有人要問,這是傻嗎?如果按零售價賣,不是賺更多?
理查德才不傻。
他砍去了開實體店的環節,以報紙廣告的方式來售賣、郵寄手表,反而更快盈利。
為什么這種策略能成功呢?
因為當時,美國鐵路第一次實現全國聯網,貨物可以全國配送。
另外,隨著鐵路把美國連為一體,美國需要統一時間。
在這樣的契機下,理查德挖掘了第一桶金。
你看,眼界對一個人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聽過這么一句話:
很多時候,不是智商和學歷限制了我們;
限制我們的,是狹窄的眼界和格局。
而要開闊眼界,放大格局,往往需要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
?
比起財務自由,更重要的是實現自我
比起眼界,更令人佩服的是:
郭宇,勇于追求自己熱愛的事。
有網友評價他:
比起財務自由,更羨慕他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希望我退休之前,也能找到,不是為了錢也愿意努力做的事情。
深以為然。
郭宇曾在微博中寫道:
廢物的標準是什么樣?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他“退休”跑去日本開溫泉鄉,不是事業的結束,反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在互聯網領域繼續創業?
郭宇回答:
互聯網行業是很短暫的。
現在如日中天的產品,過5~10年可能就被替代。
我不想做短期的事情,我想做值得做一輩子的事情。
這段回答十分清醒,讓人覺得他退休并不是頭腦發熱。
并且,他也對未來有著明確的規劃:
溫泉鄉,是我在頭條時,逃避都市的一個旅行方式。
后來感覺這個品類有市場空間,最終極的目標是把溫泉鄉開到杭州。
他這種勇于追求夢想的態度,讓我想起了喻恩泰。
《武林外傳》大火后,“秀才”成了喻恩泰的枷鎖。
不論他到哪里,大家都叫他“呂秀才”。
為了擺脫這個稱號,他一下子消失了三年。
為了攻讀中央戲劇學院的博士學位,他曾推掉十幾部戲。
有人還算過,他拒掉的戲份,錯過的爆紅機會,讓他至少損失了上千萬。
可他倒是不后悔。
一邊考上了中戲導演專業的博士生;
一邊“不務正業”地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旅行、唱歌、作詩、炒股……
三年過去,他漸漸回歸大眾視線。
本以為消失的這幾年,會讓他演技生疏。
沒想到,他的每次出現,都驚艷了所有人:
在《大秦帝國》里,喻恩泰演繹了張儀。
在不同時期里,演繹出來的情感都十分細膩,特點鮮明。
在《火鍋英雄》里,他飾演了火鍋店老板。
戲里的他,不僅操著純正的方言,演技也顛覆了觀眾的想象;
在綜藝《聲臨其境》里,他用全英文配了《莎士比亞戲劇》中最難的片段,爆發力驚人……
“呂秀才”在《武林外傳》大火的時期,選擇了急流勇退。
但他卻利用三年的時間,不斷充實、沉淀自己,最終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喻恩泰。
正如郭宇一樣,他們都是清醒、懂得抬頭看路的人。
名利固然重要,但他們愿意舍棄眼前利益,追求完整的自我,這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
這或許也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去思考和學習的一點。
?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人生
郭宇的經歷,在我們看來或許很不可思議。
但在他看來,這或許就是他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
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知道:
成功,總是沒有捷徑,也沒有方法論的。
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是他的特質:
對人生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
熱愛自己的事業,且愿意拼盡全力;
開闊自己的眼界,想辦法提升格局;
不限制自己,敢于停下腳步,思考自己追求的東西。
有人會說,郭宇的人生幾乎沒有可復制性,學了有什么用?
我不這么認為。
認知、眼界、思維、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后天鍛煉而來的。
比如,有人問郭宇,財務自由是什么樣的狀態?
他的回答就值得我們思考:
一個人可以獲得滿足生活預期以上的被動收入,就可以達到財務自由。
財務和自由其實是兩回事。如果大家對前端感興趣的話,可以加一下我們的學習交流摳摳群哦:373,405,478,免費領取一套學習資料和視頻課程喲~
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不會選擇自由,他們更多會選擇幸福。
幸福是不斷重復一件事,在這種過程中獲得穩定預期,然后實現這種預期。
自由,是不斷探索新的東西,突破了舒適區。
是的,幸福并沒有一定的標準,但自由卻和幸福有著很大區別。
郭宇在自己的人生里,沒有向其他人比較,而是不斷向內探索自己:
你想要什么,再去做什么。
而他在行動上,也不斷印證著這句話。
對于人生的規劃,他也有著順其自然的態度:
人是無法預測未來自己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擁抱變化。
適應它,甚至主動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28歲的郭宇,有這樣通透的人生態度,難怪他能這么灑脫。
郭宇的人生,也許是我們復制不來的。
但如果我們能擁有他的那些閃光特質,那么,我們自己也可以開拓出精彩的人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字节跳动28岁程序员退休:我只想做一个自由的“废物”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十二、“最是真心藏不住,一言一语总关情。
- 下一篇: 十三、“词短情长书不尽,桃花潭水是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