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字的卡拉OK版
博客,文字的卡拉OK版
博客肯定不是日記。有一個女朋友,小學時父親看了她的日記,她立即把板凳舉起來,向她父親砸過去。一個小學女生的日記又會有些什么名堂呢?后來她長大成人了,做了大學女生,開始寫博客,內容豐富,文筆驚人。如果博客是日記,那么她父親看了她的博客,她是不是應該把沙發舉起來?事情恰恰相反,用板凳砸過父親的女生很坦然,得意地說:“呀,原來你也看了呀! ”沙發和板凳仍然停留在原地,她的父親很安全。事情就是這樣,并非我們的修養提高了,對日記的看法改變了,而僅僅是因為博客和日記不一樣。
日記具有極其重大的私密性,是秘而不宣的心路歷程,見得人和見不得人的東西都在里面,像潮州菜里的瓦罐湯,不打開你就說不出里面是什么。一旦曝光,后果嚴重,夫妻反目、父子不和在日記事變里絕對都是尋常事情。假如一個總統的日記曝了光,顛覆一個國家或引起戰爭的可能性也是絕對存在的。博客就不會。博客可以隨便看,看得越多它越爽。
科學地說,博客是以公開性、交互性和可追溯性為其最基本特征的,除可追溯性與日記相仿佛外,其余兩條則完全不相干。如果所有博客都像魯迅寫日記,把每周洗腳的次數都寫進去,那這世界很快就會混亂到不可收拾了。有專家認真地說,魯迅的“洗腳”其實是做愛,偉人對洗腳的預見性真正是令人驚嘆的。雖然如此,所有日后出版、公開發行的名人日記,其最初的存在形式仍然是極度私密的,我們看到的肯定是刪節版,原版里說不定還有洗頭的事,而這些作為博客是不會知道的。
博客精英認為,博客是“盛開在傳媒污泥上的一朵蓮花”,因為它沒有像傳統媒體那樣受到資本的深深污染,博客“第一次使思想的無限制傳播成為了可能”,這是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說法。很多組織和個人也已經開始探討如何利用博客的特點,挖掘它在傳播、教育和思想共享等領域的積極功能,一些兩眼放光起勁開發商機的商人也出現了。但我所觀察到的博客,目前絕大多數不是這種情況,或者說,沒有達到這種高度。博客此刻正生存于私密和公開相交叉的一個中間地帶上,如同婉轉承歡卻又三點不露的模特兒。
如果強行歸類,我認為博客傾向于文學。
博客真正的揚名和普及在中國起始于木子美,記住這個名字非常有好處,此人為蓬勃興起的博客運動定了一個位。位置就定在高度張揚的表演性上,我們從中看到了大量的生活秀。也正是這一點,博客和文學接了軌,目前活躍的絕大多數博客都帶有強烈的文學性。即便是最私人性質的,只要它是公開版,即可將它定性為一種文字表演。每一個寫博客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文字將被公之于世,并刻意制造其效果。這就是文學了。如果我們再把博客放到當代中國文學的框架中去看,它也完全符合文學新時期以來的發展線索,傷痕文學、朦朧詩潮、痞子文學、斷裂文學、棉棉衛慧……直至博客,它構成了一條不斷指向個人內心和個人生活的非常明確的文學道路,雖然博客寫作在當下仍然顯得十分初級、幼稚、泛濫和不靠譜。
所以,博客依然是博客,和文學也還有距離。據說上世紀80年代,隨便向天上扔一塊磚頭,落下來就能砸到一詩人。現在博客的情況很相似。據某處博客轉載,美國《新聞周刊》對此曾做過估算:“世界自覺實踐博客的數量,已經達到一百萬之眾”,“每40秒,都會有一個博客加盟進來”。我不清楚這個統計的計算時間,無論如何,如果按上述40秒遞增的公式計算,到現在為止肯定已經遠遠超過百萬了。面對這樣一支不斷繁殖的龐大隊伍,我們難道不感到困惑嗎?如果大家彼此都是作家或文豪,不要說閱讀,城市里圖書館的數量就會成為大問題。
幸好,我認為這種情況目前暫時還不會出現。博客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式表演,它僅僅是一次集體性的文字狂歡,是文字版的卡拉OK。我們盡情歌唱,因為能讓我們覺得好玩的東西已經不多了,在越來越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苦,我們累,我們只好玩玩自己的東西,深入開發自我生活中的娛樂性。這種歡樂的成本十分低廉,它在本質上是自娛自樂的,上網現在比量販式還便宜,甚至不用出門,不用群居,不用惹是生非,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OK?不去博它一下試試呢?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博客,文字的卡拉OK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installer打包exe程序教程
- 下一篇: MNIST机器学习入门(学习记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