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简短(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简短50字)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50字)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列表:
-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是什么?
-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30個字左右
- 愛迪生發明燈的故事是什么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是什么?
愛迪生 (1847-1931)19世紀被譽為科學的世紀,也是以科學的技術化和社會化為突出特征的世紀。科學在這個世紀開始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風起云涌的偉大創新轉變成為技術科學的巨大威力。這個世紀的一些科技巨擘繼續活躍于20世紀。托馬斯·阿爾沃·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生活》周刊不久前評出的過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中,愛迪生名列第一。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母親一氣之下讓他退學,由她親自教育。這時,愛迪生的天資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親指導下,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并在家中自己建了一個小實驗室。為籌措實驗室的必要開支,他只得外出打工,當報童、辦報紙。最后用積攢的錢在火車的行李車廂建了個小實驗室,繼續作化學實驗研究。后來,化學藥品起火,幾乎把這個車廂燒掉。暴怒的行李員把愛迪生的實驗設備都扔下車去,還打了他幾記耳光,據說愛迪生因此終生致聾。
愛迪生是美利堅民族崇尚的那種傳奇般的人物——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早年曾制定雙工式和四工式電報系統,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1877~1879年發明留聲機;實驗并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以后又制定了照明系統,并為實現集中供電進行了許多工作。他提出并采用直流三線系統。制成當時容量最大的發電機,并于1882年利用該機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發電廠。在同時期,作了鐵道電氣化的試驗。1883年發現“愛迪生效應”,即熱電子發射現象。在電影技術、礦業、建筑、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發明,僅從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項發明專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愛迪生獻身科學、淡泊名利。在研制電燈時,記者對他說:“如果你真能造出電燈來取代煤氣燈,那你一定會賺大錢。”愛迪生回答說:“一個人如果僅僅為積攢金錢而工作,他就很難得到一點別的東西——甚至連金錢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稱作現代電影之父,可是在電影界人士為他77歲壽辰舉行的盛大宴會上,他說:“對于電影的發展,我只是在技術上出了點力,其他的都是別人的功勞。”
愛迪生胸襟開闊、善處逆境。針對自己的耳聾不便,他說:“走在百老匯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處的人那樣平靜。耳聾從來就是我的福氣,它使我免去了許多干擾和精神痛苦。”1914年某天晚上,愛迪生的電影實驗室突遭火災,損失巨大。愛迪生安慰傷心之極的妻子說:“不要緊,別看我已67歲了,可我并不老。
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老得不能重新開始工作的。”第二天,愛迪生不但開始動工建造新車間,而且又開始發明一種新的燈——一種幫助消防隊員在黑暗中前進的便攜式探照燈。火災對愛迪生就像是一支小小的插曲。
愛迪生造福大眾、不畏艱辛。為尋找燈絲,他試驗了數千種材料;為試制一種新的蓄電池,他失敗了八千次。因此,愛迪生常常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他在80歲時,仍然保持著發明家的精神,堅張地進行著發明創造活動。1927年,他成立了愛迪生植物研究公司,投入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尋覓化工新材料。81歲高齡的愛迪生成功地從野草中提煉出橡膠,受到人們極高的評價。
1931年10月18日清晨3時24分,愛迪生帶著寬慰的微笑,閉目辭世,享年84歲。臨終時他坦然地說:“我為人類的幸福,已經盡力了;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舉行葬禮的那天,全美國熄滅電燈一分鐘,以示哀悼。這是人們表達對愛迪生無限懷念之情的最隆重的方式,也是人們獻給這位偉大發明家的一曲無言的贊歌。
(曾經用過竹絲甚至他好朋友的胡須來坐燈絲)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1878年愛迪生決定制造出物美價廉的電燈。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很不實用。
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 他的實驗開始著手于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后,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
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愛迪生面對失敗,面對所有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
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愛迪生,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于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么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于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于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正在降臨,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并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是,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1小時,2小時,3小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
后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志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雖然這樣,愛迪生并沒有滿足,他沒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
有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也許千篇竹絲炭化后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么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
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后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于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后,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擴展資料: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于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并完善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30個字左右
愛迪生1879年10月21日發明了電燈。
愛迪生發明電燈:
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發明了電弧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很不實用,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
他開始著手于燈絲的材料:從傳統的炭條到金屬釕、鉻、白金等,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但愛迪生面對試驗的一次次失敗卻沒有退卻,他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嘗試用炭化棉線裝進燈泡,接通電源后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經過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后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志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但愛迪生沒有滿足,他要讓燈泡的壽命延長后來他嘗試用炭化后的竹絲作燈絲,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于是電燈開始批量生產,此后,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于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愛迪生發明燈的故事是什么
第一盞實用白熾燈用鉑線研制白熾燈,已經相當成功,可是它的價格畢竟太貴了。他決心要制造一種更好的電燈來。
試驗用的線卷每次得從費城的吹玻璃人那里運來,浪費了不少時間,而且在中途又免不了破碎損失,這很使他煩惱。后來,他干脆雇了一個名叫波姆(Ludwing Boehm )的青年為他制造“玻璃丁包”。
一天晚上,愛迪生留在實驗室很晚,他心不在焉地把一塊壓縮的煙煤在手中搓卷著。他好像在幻想著什么似的,不知不覺的把手中的煙煤搓成一根細線。他突然想到,這也許可以制造出比較好的電燈來。
他把身邊的一卷棉紗截下一小段,放在爐中熏了約1小時,再把它裝在玻璃泡里,抽去空氣,而后把電流接上。這脆弱的棉線立即發出耀目的亮光來。可是炭線經不住電池的全部的電壓,不久就燒斷了。他把這斷線放在顯微鏡下檢查,發現經過炭化后的棉線變得異常的堅硬了。
于是他便加緊努力。他拋棄了用棉線的方法,試用木材的細條,接著又用稻草、紗紙、線、馬尼拉麻繩、馬鬃、釣魚線、麻栗、硬橡皮、栓木、藤條、玉蜀黍纖維,甚至人的胡須、頭發都用來當作燈絲。
愛迪生在休倫港車站學電報的時候,麥肯齊站長熱心教過他電碼。愛迪生建立研究所以后,特地請他到所里來工作。這時,麥肯齊已經上了年紀,實際上做不了多少事,愛迪生聘請他來,不過是為了報答他的情誼,讓他掛個閑職養老罷了。麥肯齊是蘇格蘭人,長著紅棕色的頭發和胡子。有一天,愛迪生正在為燈絲材料冥思苦想,忽然看見了麥肯齊的紅胡子,不由眼睛一亮。他問麥肯齊,為了電燈實驗,能不能借用一樣東西。愛迪生懷著極大的興趣挑選了幾根粗胡子,先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進燈泡里做實驗。這時,他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抽氣機,燈泡的真空度有明顯的提高。
遺憾的是,實驗結果表明,用胡子做燈絲,還是沒有成功。麥肯齊找到愛迪生,把胸口一拍說:“再試試我的頭發吧!”愛迪生說,頭發和胡子的性質一樣,沒有采納。但是,麥肯齊的獻身精神是感人的。愛迪生先后用近1600種材料進行了實驗,但都一一失敗了。
從10月16日開始,經過5天的探索,出現了最終的突破。這次愛迪生又重新使用棉線,他把棉線擺成各種圓弧形,然后放在一個密閉的金屬盒內,進行幾個小時的炭化處理。數小時后,取出金屬盒,打開后,棉線已成為炭絲。這時,“巴切勒極為小心地拿著這根寶貝,向吹制燈泡的車間走去,而我則像護送著無價之寶的護衛。”(愛迪生語)直到第四天,他終于取出了一段完整的炭絲,并順利地把它裝在一個玻璃燈泡里,接通電源。果然,燈絲發出亮光。可是,這樣的電燈只亮了一會兒,炭絲就被燒斷了。
炭絲燈雖然只亮了很短的時間,但卻給電燈的研究帶來成功的希望。報紙刊登了這個消息,沒想到,愛迪生卻因此遭到很多的誹謗和攻擊。在當時,大多是用煤氣燈照明,那些煤氣公司的老板們怕電燈的出現使他們在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因此就拼命地反對電燈的研究工作,他們竭力要使人們相信,愛迪生是個善于吹牛的大騙子。
有些正統的科學家也付之一笑,認為年青的愛迪生想入非非,不相信他的研究會成功,認為小型電燈是無法制造的。其他的電燈研究者也攻擊說,愛迪生盜竊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有人譏笑他說:“不管愛迪生有多少電燈,只要有一只壽命超過20分鐘,我就愿付100美元,有多少付多少。”對此,愛迪生的回答,就是以堅定的信心,繼續試驗。
也有人說:“即使造出來,人們也點不起。”愛迪生則堅定地回答說:“當電燈普及之后,只有奢侈者才用得起蠟燭。”
愛迪生立志要發明一種體積小、亮度大、壽命長、可任意開關的電燈。經過多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在一天傍晚,愛迪生和助手們成功地把炭精絲裝進了燈泡。一個德國籍的玻璃專家按照愛迪生的吩咐,把燈泡里的空氣抽到只剩下一個大氣壓的百萬分之一,封上了口。這為愛迪生的成功提供了先決條件。愛迪生接通電流,他們日夜盼望的情景終于出現在眼前:燈泡發出了金色的亮光!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后來就把這一天定為電燈發明日。連續用了45個小時以后,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
愛迪生后來回憶這難忘的時刻說:“我們坐在那里留神看著那盞燈繼續燃燒著,它燃燒的時間越長,我們越覺得神馳魂迷。我們中間沒有一個人能走去睡覺——共有40小時的工夫,我們中間的每個人都沒有睡覺。我們坐著,由心中切望到揚揚自得地注視那盞燈。它繼續燃燒著約45個小時的工夫”。
愛迪生闖過了難關,試驗終于成功了。他很有信心地說:“我認為我們發現了制造它的方法。如果它現在能堅持45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能讓它持續100個小時”。
1879年11月1日,愛迪生申請對碳絲燈的專利,說明“甚至一根棉線在正確地炭化之后,置于百萬分之一大氣壓的真空玻璃燈泡中,就可以對通過的電流保持100—500歐姆的電阻,在極高的溫度下也能保持絕對的穩定。”
愛迪生沒有陶醉。他說:“成功了一個實用白熱燈的發明,我不過踏著一個整個組織的門限而已。我們一定會不斷進行試驗,使這燈更臻完美。”于是,在其后的幾個星期,他和助手們便投入了制造燈泡的工作。他不斷改變燈泡的尺寸和形狀,變換引入燈絲和密封燈泡的方法。愛迪生的同事又仿照這些燈泡制造出許多復制品,一些掛在實驗室,一些送入愛迪生的家里、巴切勒先生的家里,以及喬丹太太的廉價旅館中。然后樹起電線桿,將這些電燈與實驗室的發電機相連。還有一些燈泡,被懸于街道上空。
直到12月底,愛迪生才公開告訴人們他試驗電燈成功的消息。為了利用傳播媒介對電燈進行翔實的介紹,他請來了紐約《先驅報》的記者馬歇爾福克斯,允許他隨意參觀實驗室,隨意提問。
12月21日,《先驅報》的記者福克斯被過早地允許發表了他的關于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震撼世界的報導。文章除了占據一個整版,還在次版占了一欄,大小標題共11個——“愛迪生之燈”、“偉大發明家在電力照明方面的勝利”、“一張紙片”、“不用煤氣,不出火焰,價比油廉,然而卻光芒四射”、“在爐中轉換”、“成功后的炭絲燈的全部構造”、“十五個月的血汗”、“關于他在電燈、燃燒器和發電機方面不知疲倦的試驗”、“在棉線上的成功”、“魔術師的喜劇”、“電燈史”。由此可以說明這篇文章的重要性。那個記者把愛迪生的魔法講得有聲有色,扣人心弦:把電流通到“一口氣就能吹走的小紙條上”就產生了一種明亮的、美麗的光,像意大利秋天日落時分的柔光。
愛迪生無意于作出謙遜的姿態,他宣布門羅公園將于1880年新年除夕用這種神奇的新光源來照亮。從圣誕節到新年這一周時間里,人們成群結隊地前往門羅公園,去觀看愛迪生的奇跡般的“未來之光”。
這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除夕晚會。在1879年最后一個寒冷、大雪紛飛的晚上,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載了3000人來到門羅公園。他們來自紐約和費城。紐約《先驅報》于1880年初對這一非凡的景象進行了報道:
“由于來客絡繹不絕,一個容納二、三十位技工工作的實驗室已經停工一個星期了。這些參觀者從四面八方趕來,使這個方圓數英里的小鎮堆滿了形形色色的車輛——這當中有男、有女,有農民、技工,也有各種體力勞動者和孩子—與此同時,火車上又走下銀行家、掮客、資本家、觀光者,以及急于要做生意的有關方面代理人。”
慶祝會計劃在天黑時開始,愛迪生叫所內人員從研究所到車站一路上都裝上電燈,等第一班火車進站,立刻亮燈。當火車開始到達這個冬天的黑暗時,愛迪生開動機器,40個白熾燈泡全部點亮。電燈像金色的花朵閃閃發光,把雪地照得通明。
從火車下來的人,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研究所庭院內發光的數百盞電燈使人們神魂顛倒,目為之眩,他們驚奇得都屏住了呼吸。使他們難忘的不僅是這些燈本身,而更多的是這些燈竟能隨時開關。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最神奇的東西,這里簡直像另一個世界!他們都為歷史上這一偉大發明贊嘆不已!
人們忘了寒冷,到夜深12點還不想回去,到處聽到有人高喊:“愛迪生萬歲,愛迪生萬歲!”
愛迪生依然守在機器旁,以使電燈發光。他穿的是舊的、到處是穿了洞的臟衣服。人們認為他是一個不重要的人物。他的穿著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卻能使他聽到人們在談論些什么。
“這是大自然都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這樣說道。
“你曾見過這么漂亮的東西嗎?”另一個人說道。
一位當地老人給燈絲取了一個英語綽號,叫做“燒紅了的發夾”。他說:“看起來是滿漂亮,可我就是死了也弄不清這燒紅了的發夾是怎么裝到玻璃瓶子里去的。”
慶祝會所使用的電燈,壽命是170個小時,碳絲是用厚紙烘烤的東西,短短兩個月時間,愛迪生已作了這么大的改進。
他在致詞時說:“大家稱贊我的發明是一種大成功,可是這尚在研究途中。在燈泡的壽命沒有到達600小時以前,還不能算是成功。”
這一句話,使參加的人又一次感到驚訝。
對于門羅公園戲劇性的展覽,人們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愛迪生不斷收到從各地發來的信,電報和禮物,人們稱贊他是一個偉人。全世界各地的新聞記者都報道了這一盛況,并贊不絕口地說,自從阿基米德以來,愛迪生是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非常可能是所有時代的最偉大的科學家。
1879年夏,每股100美元的愛迪生電燈公司股票曾跌至20美元。經過圣誕節后那次成功的展覽,公司股票價格又開始暴漲。康克林參議員放出消息說,他正以每股3000美元的標價購進。銀行家奧古斯特貝爾蒙更不甘落后,稱他正以3500美元一股的價格收購愛迪生電燈公司的股票,并表示以后愿以此價繼續購入。擁有相當股權的摩根公司的德萊克塞爾也在盤入愛迪生股票。小股東們都把握住手中的股份,希望能出現每股5000美元的市價。
人們開始編造愛迪生的故事。許多愚昧無知的人相信,晚星一定是愛迪生掛在天空的一盞電燈。幾百人致信這個發明家,打聽傳說中的“愛迪生星”的情況。愛迪生最后叫紐約《先驅報》刊登他的聲明,說明他沒有拿星星做實驗。
發表的許多荒誕離奇的故事,是關于傳說中他本人和他的超人能力。這些荒誕故事仍然流傳開來并使人相信。
有一名記者寫了這樣一篇荒唐的報導:“愛迪生用特殊化學處理方法做成衫衣,這種衫衣有365層,但是很薄很薄,穿這種衫衣的人,只要每天剝掉一層,一年到頭都可以穿著干凈的衣服,愛迪生本人現在就穿著這樣的衫衣。這種衫衣才是門羅公園研究所的珍奇發明品,定名為愛迪生衫衣。”
這件事竟在美國500種以上報紙刊登,甚至傳遍了全世界,以致來自世界各地查問這種衫衣的函電雪片似的飛來,有的甚至寄來匯票、現金,一定要買。
這對愛迪生來說,當然是大災難。他曾生氣地說:“這種胡說八道的可惡記者,真想揍他一頓。”
除了這些荒唐的報導以外,有些電業界的人士和報紙對愛迪生的發明持懷疑態度,甚至咒罵攻擊。
圣誕節過后兩天,倫敦《泰晤士報》駐紐約的記者、費城地方電報公司的總裁,以至《費城大眾紀事報》的副總編來到門羅公園。從《泰晤士報》曾發表的報道來看,他們對愛迪生的發明持懷疑態度。報上說愛迪生“所有努力已徹底失敗”。
電氣工程師伊萊休湯姆森1880年初參觀了門羅公園后表示,白熾燈很難成為有利可圖的產品。一年之后,著名的沃納馮·西門子認為,從經濟角度上講,這種燈無法與電弧燈相抗衡。另外,紐約《先驅報》還在1月5日刊載出w ·E·索耶的一封來信,信中說:“由于迄今未能造成一只完善的白熾燈,因而我不相信有人能在這方面取得成功。”信中還說:“盡管傳說愛迪生先生的電燈能連續燃燒240個小時,但我仍然肯定,愛迪生先生的電燈,如果能達到煤氣燈所發出的光亮標準的一半(更確切地說就是12支光),那么它連3個小時也堅持不下去”。
有一家報紙受煤氣公司財團的操縱,竟以“愛迪生的慘敗,新年夜欺騙大家”為標題,對當時的表演進行了歪曲的報導:“在當時表演的數百盞電燈中,沒有一盞比煤氣燈稍稍明亮些。參觀者的失望情緒非常明顯。……觀眾對于那種電燈悻悻而去的神態,已充分地預示著這種電燈的前途如何。”
更有甚者,煤氣公司的老板們雇用一批流氓破壞愛迪生的發明。一天,愛迪生在門羅公園廣場,公開試驗他的白熾電燈。在許多的參觀者中,有一個人偷偷地跑到實驗的機器和工具后面,慢慢地靠近配線,當他用熟練的技術觸摸配線時,配線馬上就燃燒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若再讓發電機把電流送到配線,就會發生很大的事故。
這個人看看四周沒有人,就很快地做完,然后又回到參觀的人群中。
后來,當愛迪生打開開關時,裝在配線里的保險絲斷了,白熾燈也就不亮了。
這時,愛迪生研究所的一個人一把抓住這個人,因為他從研究所的樓上,看到了這個人的破壞行為,所以就趕了下來。
于是,這個人的身份暴露了。大家問他為什么要做這種事,他回答說:“因為對方給我錢。為了破壞愛迪生的實驗,我混進了參觀的人群,找機會去弄斷配線,想使愛迪生的實驗失敗”。
由于壞人的破壞,這次實驗不能順利進行。此刻,參觀的人群中馬上有人吹起口哨,也有人責罵愛迪生的失敗。講解實驗的人只好作解釋:“請大家靜一靜,這次的失敗,并不是我們的產品不好,而是因為有人把配線弄斷,破壞了我們的實驗。各位不必害怕,我們將重新開始實驗”。于是參觀的人們給以很大的掌聲。
不久,打開開關,實驗又開始進行,數千個白熾燈把門羅廣場照得通亮。
盡管有人懷疑、攻擊、破壞,但愛迪生深信,等到電燈制作簡單、價格便宜后,一定會受到大眾的歡迎;到那時,這些謠言、中傷、攻擊自然會煙消云散。
致力于白熾燈的改進
在1879年最后一周門羅公園電燈展覽之后,愛迪生的電燈設想的中心,一直是如何從總的發電裝置向廣大地區輸送電力。首先的項目是完善安裝在居室、寓所和商業建筑里的電力設備。1880年1月初,他提出了關于電燈、制造高真空的裝置和一種特殊燈泡、燈架的專利申請。到年底之前,他的專利內容達56項之多,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有關電燈、發電機、輔助設備及各種形式配電裝置的申請。
在愛迪生的眾多研究項目之中,改進燈泡是主要的攻關內容。愛迪生不斷對燈泡的形狀進行改進。1879年末,燈泡還是帶有長頸的圓形,燈絲直伸到最里端,鉑制的穿入線被封在里端的頂上,燈泡的頂點是尖的。又過了幾個月,愛迪生通過加大燈泡的尺寸來提高白熾燈的亮度。后來,他又在燈絲連接處使用了一種德國玻璃,以使燈泡得到更好的密封。不久他又放棄了這種作法,燈泡的形狀也再次改變。
在整個80年代,愛迪生對白熾燈不斷地進行改進。他認為,換燈泡無須找來電工專門作業。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反復進行試驗。先是在燈泡下裝配了木制插座,然后又將木制插座改為熟石膏插座。最后,愛迪生發明了一種螺帽,這是從煤油罐的螺旋蓋上得到啟示后改裝而成的。
愛迪生為檢驗燈泡的性能,把電燈拿到輪船上進行試驗。1880年5月,一艘3200噸的鋼殼輪船“哥倫比亞”號從賓夕法尼亞切斯特的造船廠啟航,作繞過合恩角前往加利福尼亞的首次航行。這是有史以來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輪船。“哥倫比亞號”經過兩個月的航行抵達舊金山,船上的全部115盞白熾燈在連續照明415小時之后,仍然熠熠發光。翌年,愛迪生在倫敦的霍爾本高架橋開動了第一個城市白熾燈照明系統。由愛迪生設計的,從紐約運來的兩臺巨大的發電機給周圍地區,包括英國中央郵政大廈地區在內的大約2000盞電燈提供了電力。
提高燈泡耐久率,是愛迪生改進白熾燈的重要一環。經過一年多的改進,他的一只樣燈以16支光的亮度燃燒了1589個小時。雖然壽命的延長意味著需求量的減少,但電燈的普及使這種需求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1882年,大約制造了10萬只燈泡;10年后,年產量就達到了400萬只;到1903年,年產量已達4500萬只。
燈泡的銷售量如此之大,與降低燈泡生產成本有直接關系。愛迪生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第一批燈泡每一只生產成本約為1.25美元,愛迪生估計,為了與已有的照明方式競爭,這些燈泡每只售價必須不超過40美分。若要按這個價格出售,他必須對燈泡生產保持控制權,并且在努力把燈泡生產成本降低到有利可圖的水平的同時,他本人承擔虧損的風險。在燈泡生產的第二年,他把生產成本降到每只1.10美元。第三年,降到50美分,第四年降到37美分。當他使每只燈泡成本降到22美分時,他就賣掉制造權,把精力集中到其他研究項目上去。
為了提高燈泡的質量,延長燈泡的壽命,愛迪生想盡一切辦法尋找適合制燈絲的材料。到1880年5月初,愛迪生拿起記事簿算了算,他試驗過的植物纖維材料共約6000種。雖然燈泡試制成功了,但他總覺得燈絲結構還不能令人滿意,質地不夠勻稱,因而發出的亮光也不怎么理想。
有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愛迪生在試驗室拾到一把蒲葵扇。愛迪生把它揀起來,看了又看,眼睛盯到它四周纏繞著的細細的一圈竹絲上。由于他一直在思考著用哪種合理的纖維有機物來做燈絲,所以馬上就把竹絲取下,交給助手立即做試驗,沒想到,效果空前好。愛迪生高興極了,他決定,一定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竹子,充當電燈的燈絲。
于是愛迪生詳細調查有關竹子的資料,目前已經知道的就有1200種,他準備把1200種的竹子,全部拿來實驗。
他的做法確實很徹底,從研究所的人員中,選出20人組成調查隊,準備了10萬元費用前往世界各地。
愛迪生本人也親自到西印度群島中的牙買加島,拿回各種竹子。
中國和日本產竹種類最多,故從兩國入手。他初派威廉穆爾(William H.Moore )于1880年夏赴東亞,深入中日內地。穆爾歷盡艱辛,采竹多種帶回。愛迪生選定一種最合適的日本竹子,即與日本農戶訂好合同,按時供給若干量。日本農戶善于改良竹種,竟能出貨日佳,愛迪生以為此竹纖維特別均勻,樂于久用。
1880年12月,熟識南美植物的約翰·C·布勞爾(JohnC.Brauner )奉命赴巴西帕刺深入森林,跋涉2000公里,經白人未經之地,采得豐富的草本及梭櫚。實驗室中的職員塞格里多耳(Segredor )則受命前往古巴求纖維。在他抵哈瓦那時,即患黃熱病,未一周而亡。愛迪生以為古巴未必多產適用之竹,才不再遣人。愛迪生還派人到佛羅里達探扇葉梭櫚,派人到牙買加尋竹。但梭櫚無一合格,而竹子也都不如已入選供商用之日本產竹。漢寧頓(Hanington )則旅行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及巴西極南部。其冒險最甚者,當推弗蘭克麥克高恩(Frank Mc -gowan )。他旅行到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南美三國荒野,尋找特殊的竹子。在他旅行的98天中,麥克高恩甚至不敢脫下衣服睡覺。在途中有時碰到洪水,有時遭土人襲擊,也有猛獸的危險,再加上黃熱病等,總共花費了15個月時間。1889年5月2日,紐約《夕陽晚報》稱麥克高恩之行可與古來最大旅行家之名著并立。
新澤西州一位學校的校長詹姆斯里喀爾頓(JamesRicalton )也為愛迪生效勞。他經英國穿蘇伊士運河,抵錫蘭,入印度。窮搜高原幽谷,更經緬甸及馬來半島他部,始取道中國日本而歸。他旅行一年整。里喀爾頓說:“覓得一種纖維,勝廠中現用者二三倍。”
他所發現的竹子中,有直徑30公分,高達30公尺像巨木似的大竹。從世界各地采集來的竹子,大約有6000種之多,結果以日本的竹子所制碳絲最為優秀,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直至1908年的9年間,日本竹一直是供應碳絲的主要原料。
尋竹者的行動頗為公眾所關注,《紐約晚太陽報》在報道其中一位尋竹者時曾作過這樣的描述:“沒有任何神話或寓言中的英雄能在拯救某一絕代佳人之時表現出像這位無畏的文明先驅者所表現出的那種降龍伏虎之勇。就是提修斯、齊格菲或神話故事中的騎士,也會羨慕愛迪生的這些不可阻擋的助手們的勝利”。
愛迪生的進取心永無止境,他對于竹子做燈心,仍不能滿意,于是他又發明一種化學纖維代替竹燈絲,又把燈泡質量提高了一步。再往后,試驗工作重新轉向耐熱的金屬方面,結果才改用鎢作燈絲。從此電氣發光的效率,比以前增加3倍,使用范圍也空前擴大,逐漸遍及全世界。1921年,美國共造鎢絲燈15497.1萬盞,這便是我們現在所通行的燈泡。愛迪生堅持不懈地研究,終于獲得成功。愛迪生的白熾電燈光亮充足、柔和、無聲、無味、無害于人體健康。1880年1月3日美國哈潑爾周刊刊載記者一篇《白熾燈之印象》的報道說:“此事似難置信……竟可發生電光。……為最明潔而純粹之光,如一團球狀之太陽光,毫無毒害我人之任何氣體或蒸汽,不受氣候或風雨之影響,不需火柴引燃,亦不放煙氣,具有均勻穩定之光亮,一如晴天時之太陽光,但其所費價格,則又較最便宜之油燈為低”。愛迪生發明電燈一般的事實,使得曾咒罵過愛迪生的人改變了看法,謙遜地向電燈發明者道歉。有人在報上發表文章說:“當1879年愛迪生先生發明白熾燈的消息傳來時,一般科學家,特別是我自己,很懷疑這消息的真實性。那種馬蹄形的紙質燈絲,看來是支持不住機械震動的,而且似乎也無法長期地保持發射白光。然而,愛迪生先生卻并不失望,他不顧別人的指責,堅持繼續研究,終于獲得了成功。使我們對他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不得不表示衷心的敬佩。”
另一個有聲望的人物,在一次科學團體會議上這樣說:“過去,我們對愛迪生先生,曾經有過不少冷酷的指責,其中我本人也許稱得上是最最嚴厲的一個。現在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宣布我的信心:我完全相信,愛迪生先生已經徹底解決了他所要解決的問題,并使他的任何敵手,除了甘拜下風以外,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其他表示的了”。
如同貝爾不是電話的唯一發明家一樣,愛迪生也不是電燈的唯一發明家。
早在愛迪生之前,英國電技工程師斯旺(j .Swan )從40年代末即開始進行電燈的研究。經過近30年的努力,斯旺最終找到了適于做燈絲的碳絲。1878年12月18日,斯旺試制成功了第一只白熾電泡。此后不久,他還在紐卡斯爾化學協會上展示過他的碳絲燈泡。而當他的有關白熾電燈的實驗報道在美國發表之后,也曾給愛迪生以直接的幫助。
可是,與愛迪生不同的是,斯旺在發明白熾電燈后,直到1880年才去申請專利;直到1881年才正式投產。而在燈泡投產之后,他未能像愛迪生那樣建立相應的發電站和輸電網。這樣就使得愛迪生后來居上,成了人們公認的白熾電燈的發明家。
斯旺比愛迪生起步要早,發明要早,但反而沒有像愛迪生那樣取得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斯旺的科學資金沒有愛迪生那樣雄厚,愛迪生為研制電燈前后投資達50萬美元;而斯旺的投資卻極為有限。其二,在人力上,愛迪生有一個技術力量很強的愛迪生實驗室;而斯旺在實際研制工作中只有一名助手;其三,愛迪生注意到了發電站、輸電網等配套工程;而斯旺則無力進行這樣的配套工程的建設。由于這些原因,從發明白熾電燈后所產生的影響來說,愛迪生要比斯旺大得多。
電燈是19世紀末最著名的一項發明,也是愛迪生對人類最輝煌的貢獻。人們對愛迪生作出高度的評價:希臘神話中說,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而愛迪生卻把光明帶給了人類。
------------------
參考資料:http://www.cnread.net/cnread1/jswx/l/liqirong/adsz/005.htm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50字)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50字)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简短(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简短50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尊师重道的名言警句60篇(尊师重道的名言
- 下一篇: 钱皇后贷款(钱皇后贷款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