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的北美困局
Symbian是Nokia主導開發,Ericsson, Sony Ericsson, Panasonic, Siemens和Samsung等眾多公司共同參與的智能手機操作平臺。基于此系統的智能手機以65%的市場占有率(2007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擁有絕對優勢。由于程序接口和用戶界面上的差異,Symbian平臺衍生出Nokia的S60,Sony Ericsson的UIQ和NTT DoCoMo的MOAP這三款操作系統。
由于Sony? Ericsson在UIQ終端上的開發不利,而MOAP的應用又局限在日本市場,因此擁有52.9%全球市場份額的Nokia幾乎成為Symbian平臺的代名詞。尤其是在新興的亞洲市場,Nokia以全面的產品線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幾乎壟斷了智能手機市場。然而,在北美市場,Symbian的市場表現則十分慘淡。如何能迅速在這個智能終端增長最快的市場分得一杯羹,是擺在業界霸主Nokia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08年第一季度的北美智能電話市場中,RIM的Blackberry系統以44.5%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在注重安全和可靠性的企業級應用市場, Blackberry更是獨領風騷。基于OS X系統的iPhone表現同樣可圈可點。雖然僅發布一年,但iPhone以其新穎的操作方式吸引了19.2%的用戶。Window Mobile陣營也靠著多年的穩扎穩打在三甲中保有一席之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智能操作平臺的霸主Symbian,其份額竟然還不如苦苦掙扎的 Palm系統的一半,后者占據了13.4%的市場份額。畢竟只憑一部N75迎戰的Nokia不可能擁有像其在全球市場中一樣呼風喚雨的地位。
如果說第一代iPhone對Symbian的沖擊在于讓Nokia認為加緊觸摸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就能追趕上Apple,那么08年3月和7月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和Apps Store的發布才真正讓Nokia感到了對手的強大。SDK發布后,應用于iPhone平臺的應用程序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這不僅大大增加了 iPhone對于用戶的吸引力,更給Apple帶了可觀的實際收入。不只是現存的對手讓Symbian頭疼,互聯網巨擎Google領軍的概念只能平臺 Android 智能更對Symbian的第三方軟件開發模式提出了挑戰。雖然從07年11月發布至今還沒有一款機型上市,但Android開源理念的提出確實讓開發者和用戶開始質疑Symbian對第三方軟件開發收費和認證政策的合理性。這樣的質疑不僅來自外界,也來自Symbian聯盟,更來自Nokia內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Blackberry優勢一方面是由于其在Push-mail方面的絕對技術優勢,同時也是其主要客戶群的需求決定的。由于數據安全對商用和集團用戶來說是第一要務,因此該平臺必須確保軟件開發經過授權和認證。)
其實Nokia很早就意識到自己應該從終端制造商向標準制定者和服務提供商轉型。但公司在全球其他市場的持續盈利能力分散了決策層的注意力,動搖了變革決心。早在04年,Nokia就發布了基于Symbian和Windows雙平臺的Lifeglog程序,并預裝在了其早期的幾款智能手機中。 Lifeblog可以自動管理手機中的多媒體文件并發布到網絡日志或者相片集中。但由于沒有獲得足夠的推廣以和受限于當時無線數據網絡狀況,這款軟件沒有能引起重視。這可以視作Nokia以硬件終端制造者身份涉足服務提供領域的最初嘗試。2005年啟動N系列與E系列高端智能手機產品線開始,Nokia把 GPS導航系統和無線音樂下載業務甚至Push-mail服務集成到了手機中,全面向娛樂商用等領域出擊。但這些舉措終因投入不足和市場推廣不力而收效甚微。說到底,這還是Nokia自身沒有下定決心造成的。在Blackberry步步為營地攻城略地和iPhone迅速崛起的威脅下,Nokia在07年 11月以81億美元天價收購數字地圖提供商Navteq。Navteq是全球第一大數字地圖提供商,為包括Google Map和Garmin(全美第一的GPS系統制造公司)提供地圖數據服務。也就是說,包括Android和iPhone在內的眾多平臺都將在導航業務上受到了Nokia的控制。這一收購行為一度使得Nokia的股價上揚至歷史最高的41.1美元。但此后,由于缺乏強勢產品的推出和依然疲軟的市場表現,股價一路下跌至7月初的24美元。
08年6月末,在Apple Apps Store超高人氣和開發者的巨大壓力下,Nokia終于決定將斥資4.1億美元收購分散在索愛、三星、摩托羅拉等公司手中的Symbian公司剩余股份。隨后,Nokia還宣布將以成立聯合基金會的形式把Symbian系統打造成開放的移動平臺,和iPhone以及年內可能面世的Android 終端展開競爭。而在宣布開放Symbian系統后,連續下跌7個月的Nokia的股價終于開始出現反彈。全球手機業龍頭Nokia終于開始正視智能終端市場的發展趨勢:開放平臺和開發應用。的確,手機硬件最終不如軟件和服務來得賺錢。因此,Nokia在北美絕對不能只靠賣設備,否則就會像Motorola 一樣被運營商局限,失去主動權。方向是有了,但Nokia該怎么做?如何推廣?如何融入市場參與競爭?
Nokia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打通渠道。與亞洲市場不同,北美手機市場由運營商把持。絕大部分消費者是從運營商那里以低于成本的價格購買手機并同時簽訂服務合同。Nokia目前在北美的合作伙伴僅有AT&T一家,后者也同時是iPhone的獨家運營商。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Nokia的市場占有率。因此,Nokia應該采取Samsung、LG的策略,和多家運營商同時展開合作。鑒于Nokia品牌在北美市場沒有Apple一樣的品牌號召力, Nokia應該爭取其他Symbian的參與者,比如Samsung和Sony Ericsson,同時推出一批基于Symbian平臺的產品。但這種策略的前提是,Symbian需要解決不同操作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畢竟,為同一款平臺開發的軟件需要有多個不同版本會給開發者和用戶帶來很多困擾。同時,也應當像Apple和Android一樣,鼓勵基于Symbian平臺的第三方軟件開發,創造出市場對于此平臺終端的需求。
其次,Nokia可以充分利用其豐富的產品線和技術儲備優勢打造針對北美市場的機型。例如,Nokia在歐洲和亞洲市場的E系列商務手機可以經過改進參與商用級市場的競爭,也就是與Blackberry爭奪集團用戶。這部分機型可以沿用授權插件的模式,根據客戶需求增減功能,同時保證數據安全性。又比如,iPhone引領的觸摸屏技術對于Nokia而言,也不應該存在太多技術上的難題。如何盡快地應用到量產機型中同時增加差異化的特質則是Nokia 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Symbian終端搶占市場和開發工具普及的基礎上,Nokia可以做的就很簡單了。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數據資源(如Navteq)為終端提供數據服務,比如a-GPS(iPhone等大部分智能手機提供的基站導航系統)、GPS(衛星導航系統),另一方面可以完全照搬iPhone的商業模式:充當網絡增值服務中介,如提供Facebook、Paypal接入插件、搜索業務、音樂下載以及第三方軟件銷售。Nokia甚至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直接介入相關增值服務領域,搶灘整個產業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Nokia的北美困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网页上符号显示成方框_如何在word、P
- 下一篇: 测试公众号修改名称_微信公众号开通个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