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软件---规模篇
上一篇文章羅列了中國軟件的一些問題,有朋友反映揭露問題時太
過于保守與柔軟,意思是看了不爽,希望能更徹底些更殘酷些,既
然如此,那就讓我將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地撕開,讓中國軟件裸奔一
回。
規模一詞在金山詞霸中的解釋是:事業、工程、運動、機構等所包
含的范圍。從這個意義上來推,那么軟件企業的規模就是指從事與
軟件相關的人員數量、辦公場地面積、市場覆蓋面、產品銷售額、
管理規范化程度等等多方面的總和,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企業規
模,一般是指企業的員工數量,這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
毫不留情地說,中國軟件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弱,據有關資料報告
,中國軟件產業涉及軟件開發、銷售、維護和服務的企業有2000家
左右,加上兼營軟件的企業,中國與軟件相關的企業大約有5000家
,但這些企業中,50人以下的企業占55%左右,50-200 人的企業
占 42%左右,200人以上的企業只有3%,千人以上的只有少數幾家。
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來說,這個數據是可笑與可悲的,任
何理由在如此數據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為了更有說服力,再以我
所在的珠海市軟件企業的情況來論述,根據《2003年珠海市科技統
計分析報告》(2004年的報告老爺們還沒寫出來,呵呵)顯示,珠
海有軟件企業149家,其中年總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6
家,總收入超過億元的企業4家,5000萬-1億元的企業11家,1000-
5000萬元的企業29家,500-1000萬元的企業22家,整個珠海市的軟
件產業總收入為35.40億元,呵呵,這個數字還比不上人家一個公司
的收入,堂堂一個作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的珠海市真是無地自容,
何況這個數據是有水份的,政府搞的東東通常都有夸大其詞的嫌疑,
至于每個軟件企業的員工數量,報告中沒有出現,估計是實在不好
意思,不過珠海就那么大,那些所謂的大企業屈指可數,超過200
人的軟件企業不超過6家,沒有300人以上的軟件企業,南方軟件園
里將近一百家軟件企業,超過100人的就那兩三家,園區里所種的
花啊樹啊,若要分均分配,估計每個程序員都可以分到一至兩朵花
或樹,呵呵,截止2003年,珠海市軟件從業人員有12607人,其中
博士94人,碩士539人,本科4739人,大專3795人,這可是一個經
濟特區的數據啊......讓我們再來看看,2004年中國軟件100家排
名的前十名:
(1)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年軟件收入62.2億元
(2)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60.1億元
(3)海信集團有限公司,44.8億元
(4)UT斯達康通訊有限公司
(5)海爾集團公司
(6)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
(7)浙江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熊貓電子集團公司
(9)浪潮集團有限公司
(10)東軟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以軟件為主業的公司估計就只有浙大網新與東軟集團,其它的大
多是設備與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且以上公司并沒有哪個軟件產品在國
際市場上能叫得出名字來,真是悲哀!
在世界軟件業進入工業化生產的今天,我們中國依然普遍存在著幾十人
的中小企業在進行小作坊式的生產,這些小規模的企業大多在為某一兩
個項目而苦苦掙扎,無法形成高規格高質量的軟件產品,無法在國際甚
至是國內市場上競爭,如果你是一名軟件從業者,請你打開你親愛的電
腦,看看里面安裝的軟件有幾個是MADE IN CHINA的,OS是老外的,辦公
軟件是老外的,數據庫也是老外的,甚至圖像軟件都是國外的,市場競
爭是大魚吃小魚的殘酷過程,我們再以微軟Windows2000為例,在40多個
月的開發周期里,采用的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開發方式,涉及到的開發
與測試人員超過5000人,可見,單槍匹馬孤膽英雄式的軟件開發已成為
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團隊式的開發。同時,大量小規模非正規的
軟件企業不可避免存在著人力資源的管理問題。如知本與資本利益的沖
突、用人不當等,既不利于培養有潛力的軟件人才,也留不住現有的人
才,所以國內大部分軟件企業的軟件人才流動率都很大,高手們都想方設
法遠渡重洋,我曾經服務過的一家民營企業,每一年基本上都全部換一
批程序員,能呆夠兩年的都已是元老級的員工,這家公司不變的是老板,
其它的每一天都在變,呵呵,搞笑吧。
目前,企業規模偏小已經成為我國軟件業發展的一大瓶頸,中國軟件的
路還很漫長,我們需要集中精力打造中國的MICROSOFT,擁有自主知識
產權的拳頭產品,提高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水平,確定嚴格的質量認證
和規范化管理,盡快與國際準接軌。
上一篇文章羅列了中國軟件的一些問題,有朋友反映揭露問題時太
過于保守與柔軟,意思是看了不爽,希望能更徹底些更殘酷些,既
然如此,那就讓我將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地撕開,讓中國軟件裸奔一
回。
規模一詞在金山詞霸中的解釋是:事業、工程、運動、機構等所包
含的范圍。從這個意義上來推,那么軟件企業的規模就是指從事與
軟件相關的人員數量、辦公場地面積、市場覆蓋面、產品銷售額、
管理規范化程度等等多方面的總和,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企業規
模,一般是指企業的員工數量,這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
毫不留情地說,中國軟件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弱,據有關資料報告
,中國軟件產業涉及軟件開發、銷售、維護和服務的企業有2000家
左右,加上兼營軟件的企業,中國與軟件相關的企業大約有5000家
,但這些企業中,50人以下的企業占55%左右,50-200 人的企業
占 42%左右,200人以上的企業只有3%,千人以上的只有少數幾家。
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來說,這個數據是可笑與可悲的,任
何理由在如此數據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為了更有說服力,再以我
所在的珠海市軟件企業的情況來論述,根據《2003年珠海市科技統
計分析報告》(2004年的報告老爺們還沒寫出來,呵呵)顯示,珠
海有軟件企業149家,其中年總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6
家,總收入超過億元的企業4家,5000萬-1億元的企業11家,1000-
5000萬元的企業29家,500-1000萬元的企業22家,整個珠海市的軟
件產業總收入為35.40億元,呵呵,這個數字還比不上人家一個公司
的收入,堂堂一個作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的珠海市真是無地自容,
何況這個數據是有水份的,政府搞的東東通常都有夸大其詞的嫌疑,
至于每個軟件企業的員工數量,報告中沒有出現,估計是實在不好
意思,不過珠海就那么大,那些所謂的大企業屈指可數,超過200
人的軟件企業不超過6家,沒有300人以上的軟件企業,南方軟件園
里將近一百家軟件企業,超過100人的就那兩三家,園區里所種的
花啊樹啊,若要分均分配,估計每個程序員都可以分到一至兩朵花
或樹,呵呵,截止2003年,珠海市軟件從業人員有12607人,其中
博士94人,碩士539人,本科4739人,大專3795人,這可是一個經
濟特區的數據啊......讓我們再來看看,2004年中國軟件100家排
名的前十名:
(1)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年軟件收入62.2億元
(2)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60.1億元
(3)海信集團有限公司,44.8億元
(4)UT斯達康通訊有限公司
(5)海爾集團公司
(6)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
(7)浙江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熊貓電子集團公司
(9)浪潮集團有限公司
(10)東軟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以軟件為主業的公司估計就只有浙大網新與東軟集團,其它的大
多是設備與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且以上公司并沒有哪個軟件產品在國
際市場上能叫得出名字來,真是悲哀!
在世界軟件業進入工業化生產的今天,我們中國依然普遍存在著幾十人
的中小企業在進行小作坊式的生產,這些小規模的企業大多在為某一兩
個項目而苦苦掙扎,無法形成高規格高質量的軟件產品,無法在國際甚
至是國內市場上競爭,如果你是一名軟件從業者,請你打開你親愛的電
腦,看看里面安裝的軟件有幾個是MADE IN CHINA的,OS是老外的,辦公
軟件是老外的,數據庫也是老外的,甚至圖像軟件都是國外的,市場競
爭是大魚吃小魚的殘酷過程,我們再以微軟Windows2000為例,在40多個
月的開發周期里,采用的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開發方式,涉及到的開發
與測試人員超過5000人,可見,單槍匹馬孤膽英雄式的軟件開發已成為
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團隊式的開發。同時,大量小規模非正規的
軟件企業不可避免存在著人力資源的管理問題。如知本與資本利益的沖
突、用人不當等,既不利于培養有潛力的軟件人才,也留不住現有的人
才,所以國內大部分軟件企業的軟件人才流動率都很大,高手們都想方設
法遠渡重洋,我曾經服務過的一家民營企業,每一年基本上都全部換一
批程序員,能呆夠兩年的都已是元老級的員工,這家公司不變的是老板,
其它的每一天都在變,呵呵,搞笑吧。
目前,企業規模偏小已經成為我國軟件業發展的一大瓶頸,中國軟件的
路還很漫長,我們需要集中精力打造中國的MICROSOFT,擁有自主知識
產權的拳頭產品,提高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水平,確定嚴格的質量認證
和規范化管理,盡快與國際準接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看中国软件---规模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获取keras中间层输出、模型保存与加载
- 下一篇: Windows Storage 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