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软件---人才篇
這個行業這些年聽得最多的是硅谷或印度如何快速發展,看得最多的也
是國人到美國或印度轉一圈回來后寫出來的內心感受與總結報告,漫
天蓋地千篇一律,中國軟件似乎掉入類似中國足球的怪圈,總是在總
結,就是沒有進步,問題什么人都知道,就是什么人都解決不了,一
而再再而三地捉弄著大伙的眼球污染著大家的思想。
人才現狀
根據教育部關于緊缺人才的報告,國內現有軟件從業人員近60萬人,其
中專業人才約有34萬人。包括高級人才4萬人,中級人才20萬人,初級人
才10萬人。人才結構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既缺乏一大批能從
事基礎性工作的“軟件藍領”,更缺乏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軟件高級人
才,即“軟件金領”。根據國際經驗,合理的軟件人才市場應該是軟件
藍領、軟件工程師、軟件架構與分析師并存的金字塔形狀。人才基數由
大到小,形成梯次,它們之間的比例應該是7∶4∶1。按照合理的人才結
構比例進行測算,今年,我國需要軟件高級人才6萬人,中級軟件人才28
萬人,初級軟件人才46萬人。
據我個人的了解,國內大部分的程序員都是具有本科或以上的學歷,在
我所工作過的公司里此類學歷的程序員通常占90%以上,從國際慣例來看
,初級程序員的工作是不需這么高的學歷的,那樣會造成人才資源的浪
費,而且也提高企業的成本,不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我國之所以出現
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現有軟件教育體制調整速度遠遠落后于產
業發展速度,學用脫節,很多大學生畢業到企業工作后,還需要很長的
時間來再培訓與再教育,才能滿足工作的要求,而再培訓的內容大多從
CODING開始,正確的應是:本科或碩士畢業后就由您去帶領與培訓一批
學歷更低的員工來做CODING的工作,您應開始往“軟件金領”(即系統
設計與分析、項目管理等高層次人才)的方向去努力才對。
人才需求
中國缺乏軟件人才,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中國到底缺乏什么樣
的軟件人才?人們的觀點并不一致。有的人說是軟件藍領,有的人是軟件
金領,其實我覺得什么領都缺乏,最嚴重是軟件測試人才、軟件項目管理
人才、系統架構師、軟件發展的領軍人物等高層次軟件人才,也就是人們
常說的“軟件金領”,這個層次的人才一旦解決了,我想中層(軟件工程
師)以及底層(編程人員)的人才也會得到相應得到解決,一個優秀的軟
件管理人才會去設計企業內部合理與高效的人才結構,并使每一個結構層
次的成員相互帶動與促進,所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一層次的人才對于一
個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的軟件業發展至關重要。
人才質量
一個軟件產品的優劣除了取決于業務分析的透徹與全面,更大程度取決于
軟件人才的能力,包括設計、開發、測試、協調等多方面能力,我們大多
的程序員往往追求技術上的完美,而不是很在意軟件細節上的設計,比如
界面上的簡潔美觀、操作上的簡便易懂等,也就是我們做軟件產品是從技
術的角度去設計與實現,而不是從用戶或使用者的角度出來,這樣做出
來的軟件往往只有自已愛,而用戶則眼花與頭痛,可以說我國目前的軟年
制造流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就是軟件產品的設計,一個產品的質量,不是
做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就好象我們要建造一幢樓,首先也是設計出來
,設計得不好,施工再好,它一樣會倒塌。
可以肯定,我國擁有成千上萬優勢的軟件工程師,他們聰明、勤勞、敬業
,而且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數學非常棒,這一點對于一個軟件人來說是
十分重要的,我們的國家具有良好的數學傳統,幾乎每年的奧林匹克競爭
都可看到中國人驕傲的笑容,連美國佬都很佩服我們這一點,在硅谷許多
軟件企業都非常樂意聘請中國人做他們的軟件工程師,中國人在硅谷的環
境里也取得不錯的發展......然而,優勢的軟件工程師并不等于優勢的軟
件人才,軟件人才不僅僅指軟件技術人才,還應包括軟件企業管理人才和
營銷人才,另外情商也非常地重要,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爆炸和競爭激烈
的環境中,很多時候情商比智商顯得更重要,優秀的軟件人才不僅僅具有
專業的技能和知識,而且他們還擁有很高的情商,比如自知之明、自我控
制力、人性化和憐憫心、熱情以及交往能力。
其實上面的羅里羅嗦,歸納起來就是兩點:(1)提高軟件設計能力;
(2)提高軟件人才的情商。
軟件人是吃"青春"飯嗎?
多少年過去了,我們還在熱情洋溢地討論這個問題,說明我們的經濟發展
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人的意識與理念還在原地踏步,可以說教育跟
不上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國內普遍企業或人們都認為一個軟件人的黃金時
代是20歲到30歲之間,這令人悲憤與不解,特別是象我這樣立馬三張的程
序員,我并不認為自已廉跛老已,反而變得更理性、全面與成熟。當然不
可否認,20多歲的時候可能是你能編出最多程序的時候,但是30歲以后也
許是你能編出最好程序的時候,我相信經驗、知識、能力的增長應該和年
齡成正比的,聽說微軟公司的很多高的都是50歲以上的,呵呵,所以我們
沒有必要去擔心"青春"飯的問題,我們不是偶像派,而是實力派,對于實
力派而言,30才剛剛開始。
如何培養軟件人才
這個問題很大,理應由政府的老爺們來回答,我也只是發嘮叨,別無用心
。總結來說,培養的渠道主要有兩個:正規學校與企業。在目前中國的環
境下,我并不認為一些所謂的專來培訓機構是值得信賴的,作為一家有利
潤壓力的企業,這個培訓機構會想方設計法降低成本,追求利潤的更大化
。雖然中國目前軟件人才的教育與美國、印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國大
學軟件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畢業生基本上都需要在上崗之前進行再
培訓,不像美國和印度的軟件專業畢業生可以直接上崗工作,因此如何能
象美國和印度那樣,這值得教育界深思。中國的軟件企業大多是在各個城
市的軟件產業園或高新區里由政府孵化出來的,這樣發展出來的軟件企業
大都是中小企業,很難成長成大的行業領軍式企業,才才流動率偏高,因
此也就錘煉不出像模像樣的軟件人才,另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以及缺
乏核心技術仍是制約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這個行業這些年聽得最多的是硅谷或印度如何快速發展,看得最多的也
是國人到美國或印度轉一圈回來后寫出來的內心感受與總結報告,漫
天蓋地千篇一律,中國軟件似乎掉入類似中國足球的怪圈,總是在總
結,就是沒有進步,問題什么人都知道,就是什么人都解決不了,一
而再再而三地捉弄著大伙的眼球污染著大家的思想。
人才現狀
根據教育部關于緊缺人才的報告,國內現有軟件從業人員近60萬人,其
中專業人才約有34萬人。包括高級人才4萬人,中級人才20萬人,初級人
才10萬人。人才結構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既缺乏一大批能從
事基礎性工作的“軟件藍領”,更缺乏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軟件高級人
才,即“軟件金領”。根據國際經驗,合理的軟件人才市場應該是軟件
藍領、軟件工程師、軟件架構與分析師并存的金字塔形狀。人才基數由
大到小,形成梯次,它們之間的比例應該是7∶4∶1。按照合理的人才結
構比例進行測算,今年,我國需要軟件高級人才6萬人,中級軟件人才28
萬人,初級軟件人才46萬人。
據我個人的了解,國內大部分的程序員都是具有本科或以上的學歷,在
我所工作過的公司里此類學歷的程序員通常占90%以上,從國際慣例來看
,初級程序員的工作是不需這么高的學歷的,那樣會造成人才資源的浪
費,而且也提高企業的成本,不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我國之所以出現
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現有軟件教育體制調整速度遠遠落后于產
業發展速度,學用脫節,很多大學生畢業到企業工作后,還需要很長的
時間來再培訓與再教育,才能滿足工作的要求,而再培訓的內容大多從
CODING開始,正確的應是:本科或碩士畢業后就由您去帶領與培訓一批
學歷更低的員工來做CODING的工作,您應開始往“軟件金領”(即系統
設計與分析、項目管理等高層次人才)的方向去努力才對。
人才需求
中國缺乏軟件人才,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中國到底缺乏什么樣
的軟件人才?人們的觀點并不一致。有的人說是軟件藍領,有的人是軟件
金領,其實我覺得什么領都缺乏,最嚴重是軟件測試人才、軟件項目管理
人才、系統架構師、軟件發展的領軍人物等高層次軟件人才,也就是人們
常說的“軟件金領”,這個層次的人才一旦解決了,我想中層(軟件工程
師)以及底層(編程人員)的人才也會得到相應得到解決,一個優秀的軟
件管理人才會去設計企業內部合理與高效的人才結構,并使每一個結構層
次的成員相互帶動與促進,所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一層次的人才對于一
個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的軟件業發展至關重要。
人才質量
一個軟件產品的優劣除了取決于業務分析的透徹與全面,更大程度取決于
軟件人才的能力,包括設計、開發、測試、協調等多方面能力,我們大多
的程序員往往追求技術上的完美,而不是很在意軟件細節上的設計,比如
界面上的簡潔美觀、操作上的簡便易懂等,也就是我們做軟件產品是從技
術的角度去設計與實現,而不是從用戶或使用者的角度出來,這樣做出
來的軟件往往只有自已愛,而用戶則眼花與頭痛,可以說我國目前的軟年
制造流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就是軟件產品的設計,一個產品的質量,不是
做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就好象我們要建造一幢樓,首先也是設計出來
,設計得不好,施工再好,它一樣會倒塌。
可以肯定,我國擁有成千上萬優勢的軟件工程師,他們聰明、勤勞、敬業
,而且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數學非常棒,這一點對于一個軟件人來說是
十分重要的,我們的國家具有良好的數學傳統,幾乎每年的奧林匹克競爭
都可看到中國人驕傲的笑容,連美國佬都很佩服我們這一點,在硅谷許多
軟件企業都非常樂意聘請中國人做他們的軟件工程師,中國人在硅谷的環
境里也取得不錯的發展......然而,優勢的軟件工程師并不等于優勢的軟
件人才,軟件人才不僅僅指軟件技術人才,還應包括軟件企業管理人才和
營銷人才,另外情商也非常地重要,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爆炸和競爭激烈
的環境中,很多時候情商比智商顯得更重要,優秀的軟件人才不僅僅具有
專業的技能和知識,而且他們還擁有很高的情商,比如自知之明、自我控
制力、人性化和憐憫心、熱情以及交往能力。
其實上面的羅里羅嗦,歸納起來就是兩點:(1)提高軟件設計能力;
(2)提高軟件人才的情商。
軟件人是吃"青春"飯嗎?
多少年過去了,我們還在熱情洋溢地討論這個問題,說明我們的經濟發展
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人的意識與理念還在原地踏步,可以說教育跟
不上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國內普遍企業或人們都認為一個軟件人的黃金時
代是20歲到30歲之間,這令人悲憤與不解,特別是象我這樣立馬三張的程
序員,我并不認為自已廉跛老已,反而變得更理性、全面與成熟。當然不
可否認,20多歲的時候可能是你能編出最多程序的時候,但是30歲以后也
許是你能編出最好程序的時候,我相信經驗、知識、能力的增長應該和年
齡成正比的,聽說微軟公司的很多高的都是50歲以上的,呵呵,所以我們
沒有必要去擔心"青春"飯的問題,我們不是偶像派,而是實力派,對于實
力派而言,30才剛剛開始。
如何培養軟件人才
這個問題很大,理應由政府的老爺們來回答,我也只是發嘮叨,別無用心
。總結來說,培養的渠道主要有兩個:正規學校與企業。在目前中國的環
境下,我并不認為一些所謂的專來培訓機構是值得信賴的,作為一家有利
潤壓力的企業,這個培訓機構會想方設計法降低成本,追求利潤的更大化
。雖然中國目前軟件人才的教育與美國、印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國大
學軟件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畢業生基本上都需要在上崗之前進行再
培訓,不像美國和印度的軟件專業畢業生可以直接上崗工作,因此如何能
象美國和印度那樣,這值得教育界深思。中國的軟件企業大多是在各個城
市的軟件產業園或高新區里由政府孵化出來的,這樣發展出來的軟件企業
大都是中小企業,很難成長成大的行業領軍式企業,才才流動率偏高,因
此也就錘煉不出像模像樣的軟件人才,另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以及缺
乏核心技術仍是制約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看中国软件---人才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当一个头文件引用另一个头文件中的类~
- 下一篇: Qt的插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