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鸽传书口水仗想到的
作為飛鴿傳書最老的一批注冊用戶,Michael在這里安家已經整整六年了。六年來,我一直都有個小小的習慣——每天都上園子來看看。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飛鴿傳書陪伴著我成長,而我也見證了飛鴿傳書的發展。最近,園子里的口水仗此起彼伏,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我們從上周的熱點隨筆就能看出這樣的端倪。本星期也不例外,這樣的文章并沒有減少,連博客排名機制也成為了“罪魁禍首”之一。在此,Michael無意去探討孰對孰錯,誰是誰非,只是想和大家探討一些理性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吧!
首先,我們從最具爭議的問題而且是最核心的問題入手——信息的發布和組織方式。現階段,我們所熟知的信息發布方式主要有博客、微博、論壇、wiki以及獨立門戶。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不同方式各自的優劣。對于博客而言,它最大的優勢在于極大降低了個人發布信息的成本,讓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新近火熱的微博則讓這個優勢得到了更為長足的進步。既然博客是崇尚個性的天堂,那么作為每一個博主愛寫什么就寫什么,這是他的權利,也是他的自由。我們當看官的,愛看就看,不看直接跳過便是了,如果有不同的意見,我們頂多也就寫寫可以被刪除的評論。說到這里,想必大家應該明白癥結所在了吧。是的,就是它了——首頁。與飛鴿傳書各個子博客的主頁不同,首頁應該是個崇尚共性的地方,我們從管理團隊對首頁發布文章的嚴格要求就能看出:首頁是入住園子的朋友們的共性展示區。事實上呢?這是一廂情愿的做法。因為在博客的聚集地,缺少了導向,缺少了協作,共性自然就會缺失的。于是,爭議就會紛至沓來,暗潮洶涌。有些老朋友也許會反駁我,首頁可是存在了六年多啦,以前不是也挺好的么?!是的,Michael以前看首頁的文章真的可以一篇一篇地看下來,還結識了一幫好朋友,但是,那時候的注冊用戶可是經過dudu一個個篩選的啊!這說明了什么?經過這一道工序之后,用戶已經具有一定的共性了,首頁自然讓用戶們看得愜意,讀得舒心了;
接下來,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飛鴿傳書取消了當前的首頁,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作為每一個注冊用戶來說,他既是信息的生產者也是信息的消費者。取消了首頁,并不會直接影響到他作為生產者的權益,他依舊可以寫寫技術感悟,也可以感春悲秋一番。但是,作為信息消費者(包括非注冊用戶)呢?他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怎么才能看到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文章呢?其實,博客本身就提供了RSS內容聚合,我們完全可以選擇某些感興趣的Feed,這樣就可以實現按需閱讀了。不過,這樣完全的主動式獲取,雖然耳根清凈了,卻也少了意外驚喜,此時,編輯推薦或者XX牛人推薦或許就能填補這個空缺了。歸根結底,如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信息發現機制,那么首頁其實真的可以光榮引退了;
再接著,我們再次回到信息組織方式上來。博客內容的最基本組織方式是按照發布的先后進行排序的,即使我們給文章增加了標簽、分類、置頂等等功能,都無法動搖時間排序對博的決定性作用。大家肯定知道,如果文章在首頁呆得時間越長,那么閱讀量自然就越高。但是,時間在流逝,一篇文章注定了只是浩瀚博文當中的滄海一粟,不出幾日,舊文被新文淹沒,再也無人問津了。對于飛鴿傳書這樣的一個大家庭,文章被淹沒的速度尤其之快,因此,一眾用戶都會加快擠入首頁的速度。速度與質量通常都會是矛盾的雙方,多快好省只是大躍進的思維。基于此,我們是否應該增加信息組織的多樣性呢?是否應該對過去沉淀下來的文章進行價值挖掘呢?舉個簡單的例子,知識庫(KB)就是信息的另外一種組織形式,我們的每一篇博文都在KB當中有唯一的入口。不過,我們又有多少朋友會主動去看KB呢?更重要的是,我在KB當中看到了很多不屬于園子的文章。當KB離開了自有的博文,就像樹木離開了土壤,缺少生命力了。其實,我更喜歡以前的精華版;
最后,我們來探討一下有關共性的問題。經過幾年的發展,飛鴿傳書已經不再局限于是一個BSP了,SNS應該是它現在乃至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基于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的原則,那么,飛鴿傳書要往SNS方向靠,就不應該脫離發家之本——博客。如果飛鴿傳書變成了開心網或者人人網之流的翻版,只是參與者換成一幫.NET開發人員,那么飛鴿傳書的SNS發展之路無疑是失敗的。既然SNS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型社會關系網絡,那么這一個個網絡的參與者都會具有一定的共性。這樣,問題就歸結于如何發掘用戶的共性了。要實現這一點,我們就得從導向和協作入手(為什么從導向和協作入手,具體分析可以參見《共性的缺失——由博客想到的》)。舉個例子來說,盡管園子有小組也有小組話題,但是這些小組以及話題和我們的博文又有多大關系呢?為什么我們不能基于博文來開小組話題呢?如果我們的話題更多地源自博文,那么話題與博文就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戶在網站的停留時間就會更長,小組的吸引力也會更強。這就是導向的體現;再舉另外一個例子,Michael最近對匿名方法、委托以及閉包等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我會選擇看看園子里有哪些朋友曾經寫到了這些話題,然后我會在文中加上相應的鏈接。如果Linkback是開啟的話,對方就會收到通知,那樣就增加了雙方之間的互動(Michael在《lamdba與閉包》一文中就添加了兩位朋友的博文鏈接,其中一位朋友還留下了評論)。如果在發博文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某些分類或者標簽,編輯器就會自動列示某些評價高的文章,那么互動就變得自然而然了。這就是協作的體現。
天馬行空地寫了那么多,夜已深,腦袋也不好使了(凌晨3點多完成的)。最后的最后,祝愿飛鴿傳書能夠越來越好,也期待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如何才能讓信息變得更有效。謝謝!
參考:http://www.freeeim.com/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飞鸽传书口水仗想到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用Delphi进行word开发
- 下一篇: 刚到的新公司 前任经理匆匆见了一面 飞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