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五言乐府
卷二、五言樂府
=============================
 《塞下曲·其一》
 作者: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注解】:
 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陜西一部分。
 2、游俠兒:指恃武勇、逞意氣而輕視性命的人。
 3、矜:自鳴不凡。
【韻譯】: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
 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氣候變冷,
 關內關外盡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游俠兒,
 自鳴不凡地把駿馬夸耀。
【評析】:
 這首樂府歌曲是寫非戰的。詩由征戍邊塞庶幾不回,而告誡少年莫夸武力,抒發
 非戰之情。寫邊塞秋景,無限蕭煞悲涼,寫戍邊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勸世上少年、
 聲聲實在,句句真情。“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
 《塞下曲·其二》
 作者: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臨洮:今甘肅岷縣一帶,是長城起點。
 3、咸:都。
【韻譯】:
 牽馬飲水渡過了那大河,
 水寒刺骨秋風如劍如刀。
 沙場廣袤夕陽尚未下落,
 昏暗中看見遙遠的臨洮。
 當年長城曾經一次鏖戰,
 都說戍邊戰士的意氣高。
 自古以來這里黃塵迷漫,
 遍地白骨零亂夾著野草。
【評析】:
 這首樂府曲是以長城為背景,描繪戰爭的悲慘殘酷。詩的前四句寫塞外晚秋時
 節,平沙日落的荒涼景象;后四句寫長城一帶,歷來是戰場,白骨成丘,景象荒涼。
 全詩寫得觸目驚心,表達了非戰思想。
 =============================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解】:
 1、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
 2、胡:這里指吐蕃。
 3、高樓:指住在高樓中的戍客之妻。
【韻譯】:
 皎潔的月亮從祁連山升起,
 輕輕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長風掀起塵沙席卷幾萬里,
 玉門關早被風沙層層封閉。
 白登道那里漢軍旌旗林立,
 青海灣卻是胡人窺視之地。
 自古來這征戰廝殺的場所,
 參戰者從來不見有生還的。
 守衛邊陲的征夫面對現實,
 哪個不愁眉苦臉思歸故里?
 今夜高樓上思夫的妻子們,
 又該是當窗不眠嘆息不已。
【評析】: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
 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后四句寫征人望
 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
 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注解】:
 1、搗衣:將洗過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搗去堿質。這里指人們準備寒衣。
 2、玉關:即玉門關。
 3、虜:對敵方的蔑稱。
 4、良人:丈夫。
【韻譯】: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戶戶傳來搗衣的聲音。
 砧聲任憑秋風吹也吹不盡,
 聲聲總是牽系玉關的情人。
 什么時候才能把胡虜平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當兵遠征。
【評析】: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于離家去
 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無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
 意,皆不脫邊塞詩的風韻。
 =============================
 《長干行》
 作者: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預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注解】:
 1、床:這里指坐具。
 2、抱柱信:《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
 而死。”
 3、不道遠:不會嫌遠。
 4、長風沙:地名,在今安徽安慶市東的長江邊上。地極湍險。
【韻譯】:
 記得我劉海初蓋前額的時候,
 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門前嬉戲。
 郎君總是跨著竹竿當馬騎來,
 手持青梅繞著交椅爭奪緊追。
 長期來我倆一起住在長干里,
 咱倆天真無邪相互從不猜疑。
 十四歲那年作了你結發妻子,
 成婚時羞得我不敢把臉抬起。
 自己低頭面向昏暗的墻角落,
 任你千呼萬喚我也不把頭回。
 十五歲才高興地笑開了雙眉,
 誓與你白頭偕老到化為塵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堅守信約,
 我就怎么也不會登上望夫臺。
 十六歲那年你離我出外遠去,
 要經過瞿塘峽可怕的滟堆。
 五月水漲滟難辨擔心觸礁,
 猿猴在兩岸山頭嘶鳴更悲凄。
 門前那些你緩步離去的足印,
 日子久了一個個都長滿青苔。
 苔蘚長得太厚怎么也掃不了,
 秋風早到落葉紛紛把它覆蓋。
 八月秋高粉黃蝴蝶多么輕狂,
 雙雙飛過西園在草叢中戲愛。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傷心痛絕,
 終日憂愁太甚紅顏自然早衰。
 遲早有一天你若離開了三巴,
 應該寫封信報告我寄到家來。
 為了迎接你我不說路途遙遠,
 哪怕趕到長風沙要走七百里!
【評析】:
 這是一首寫商婦的愛情和離別的詩。詩以商婦的自白,用纏綿婉轉的筆調,抒寫
 了她對遠出經商丈夫的真摯的愛和深深的思念。
 詩的開頭六句是回憶與丈夫孩提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情景,為讀者塑了
 一對少年兒童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形象。“十四為君婦”四句,是細膩地刻劃初婚
 的羞澀,重現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寫婚后的熱戀和恩愛,山盟
 海誓,如膠似漆。“十六君遠行”四句,寫遙思丈夫遠行經商,并為之擔心受怕,纏
 綿悱惻,深沉無限。“門前遲行跡”八句,寫觸景生情,憂思不斷,顏容憔悴。最后
 四句,寫寄語親人,望其早歸。把思念之情更推進一步。
 全詩形象完整明麗,活潑動人。感情細膩,纏綿婉轉;語言坦白,音節和諧;格
 調清新雋永,是詩歌藝術上品。“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
 無邪情誼的佳語。
 =============================
 《列女操》
 作者: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婦貴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注解】:
 1、梧桐:傳說梧為雄樹,桐為雌樹,其實梧桐樹是雌雄同株。
 2、殉:以死相從。
【韻譯】:
 雄梧雌桐枝葉覆蓋相守終老,
 鴛鴦水鳥成雙成對至死相隨。
 貞潔的婦女貴在為丈夫殉節,
 為此舍生才稱得上至善至美。
 對天發誓我心永遠忠貞不渝,
 就象清凈不起波瀾的古井水!
【評析】:
 這是一首頌揚貞婦烈女的詩。
 以梧桐偕老,鴛鴦雙死,比喻貞婦殉夫。同時以古井水作比,稱頌婦女的守節不
 嫁。此詩內容或以為有所寄托,借贊頌貞婦烈女,表達詩人堅守節操,不肯與權貴同
 流合污之品行。然而,就全詩看,從題目到內容的全部,都是為了明確的主題的。就
 詩論詩,不能節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說它是維護封建禮教道德的,是屬于封建糟粕
 的,應予批判。
 =============================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
 陽光。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評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
 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
 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
 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
 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
 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總結
 
                            
                        - 上一篇: 为自己的p2psearcher理想而努力
- 下一篇: 今天说说微博中的“飞秋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