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关于搭建指标体系,整理的重要知识点都在这里了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很多企業面臨著指標體系不完整的問題。比如:
各部門根據業務需求,都有一部分量化指標,但不夠全面,對企業整體數據分析應用能力提升的幫助有限;
缺乏整體考量而設置的指標體系,以及錯誤的指標分析方法,會產生錯誤的分析結果,進而影響企業經營層面的決策。
相比于單一指標的“出現什么問題,分析什么”,成體系化的指標“通常更能夠結合問題所在的背景、串聯各個指標、通過各種維度進行分析,從而使優化方案更加有針對性”。
在數據分析中,一個好的指標體系可以幫助你更快、更精準地找到答案。那么應該怎么搭建指標體系呢?本文帆軟君就帶大家梳理一下。
一、指標體系建設
1、通用原則
用戶第一:指標體系核心是圍繞反映實際業務情況的目的去的,因此,指標不是越多越好,更不需要“虛榮指標”。
典型性原則:盡量選擇比較典型、比較具備代表性的指標,這些指標能夠反映業務的真實情況,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叫做“北極星指標”。
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是需要強調系統性的,常見的就是找到核心原子指標,然后延伸,最終形成類似二叉樹一樣的樹狀結構指標體系,讓每個指標有根可循。
動態性原則:數據指標體系是隨著業務發展變化、隨著數據分析需求變化的,因此需要不斷地去做指標體系的維護與迭代更新。
2、通用方法
(1)確立北極星指標
北極星指標就像北極星一樣,高高閃耀在空中,指引著全公司所有人員向著同一個方向邁進。制定北極星指標的6條標準:
標準1:你的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么?這個指標可以讓你知道你的用戶體驗到了這種價值嗎?
標準2:北極星指標要具備典型性,能夠看出長期一段時間的變化情況與表現情況的好壞
標準3:如果這個指標變好了,是不是能說明整個公司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標準4:這個指標是不是很容易被整個團隊理解和交流呢?
標準5:這個指標是一個先導指標,還是一個滯后指標?
標準6:這個指標是不是一個可操作的指標?
(2)貫穿業務全流程
比如,電商行業常見的 AARRR 模型包含獲取、激活、留存、變現、擴散五個步驟,這也是電商行業產品和商業模式的業務全流程。其實,任何一個企業的指標體系都需要能夠對企業內部的業務做閉環串聯。
(3)貫穿分析全流程
做分析的過程往往有三步:問題背景是什么、要分析什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怎么分析。
映射到數據指標體系中則上升為要考慮指標體系的目標是什么、指標體系的用戶的業務目標是什么
再考慮要實現這些目標會有哪些表現、哪些信號能夠支撐他們的目標關注
最后再找出相關的指標來支撐數據指標體系的構建
3、通用步驟
確立公司業務的核心指標:找到能夠體現公司業務完成情況、進展情況的指標,也就是常說的北極星指標
確立用戶行為的關鍵指標:常說的過程性關鍵指標
進行業務需求的多維拆解:將指標按照業務域、數據域進行拆分或者延伸
按照優先級進行系統性整合與建設:經過前面三步,再最后進行整合,將指標系統性整合和構建,去除重復指標、虛榮指標、無意義指標。當指標數量過多時可以按照優先級分類,先做一部分再做一部分,不斷迭代完善。
二、建立指標字典
1、指標混亂的惡果
不少公司面臨指標混亂的現狀:
同名不同徑,同徑不同名。
口徑不清晰,口徑有錯誤。
命名難以理解,計算不易懂。
來源不清晰,同部不同徑。
2. 指標命名四個要素
指標命名公式 = 限定詞+業務主題+指標名稱+量化詞(限定詞和業務過程、統計對象不要求都出現在指標名稱中。)
限定詞:用來對指標進行限定約束。比如:當天、本周、當月、平均、累計。
業務主題:用來描述業務在哪個過程階段。比如:打開頁面、下單、點擊支付、支付成功、支付失敗。
指標名稱:是指標要統計的對象的實體名稱。比如:統計訂單還是用戶。
量化詞:是對一物理量的測定,通常以數字單位來表示。比如:金額、份額、次數、率。
舉個例子:當天(限定詞)首次下單并完成支付(業務主體)新用戶的銷售額(指標名稱)次數(量化詞)
3、建立指標字典
通過指標命名四要素 ,我們先對指標命名進行規范,但是這還不夠,因為公司部門很多,指標的開發都需要成本的,但是很多指標其實是可以共用的,那如何讓整個公司形成一個大家都認同的標準化體系呢?
建立指標字典,是搭建數據平臺的基礎。指標字典由指標構成,指標由維度、匯總方式、量度三要素構成。比如“訂單總金額”,“訂單”表明維度的限定,“總”表明匯總方式是求和,“金額”可以表明度量單位是貨幣單位。
建立指標字典,要求:
1)規范維度和量度命名,命名規則要盡量做到明確、通用、易懂;
2)對確認維度或量度,統一計算口徑,避免歧義;
3)涵蓋盡可能多地關注的核心維度和量度,以此為基礎推動數據建設,確保指標字典里覆蓋的維度都可區分,指標都可統計;
4)基于指標字典,將核心維度和量度注入元數據中心,接入指標提取工具,后續實現不需要寫sql即可完成自助查詢及分析需求。
三、數據指標拆解方法
完成了指標體系的搭建,還需要具體落實到數據分析,第一步,是進行數據指標的拆解,這一章咱們來講講如何尋找分析角度,對要分析的對象進行數據指標拆解。
拆解流程
流程如下圖所示:
(1)明確分析目標
進行數據指標拆解的第一步就是明確要分析的目標。例如現在有兩個目標需要達成:
(2)確定問題
在明確分析目標后,就需要確定為了達成該目標,需要提出圍繞該目標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使用思維腦圖,寫出在看到該目標后產生的問題。
(3)拆解問題(確定計算公式)
在確定問題后,就需要找到能夠數值化衡量這些問題的指標,以及它們的計算方式。
(4)拆解指標&拓展維度布局
計算方式確定,就可通過分析組成這些計算公式的指標來探究影響其的原因,比如銷售額=單價*數量,那么就可從「單價」、「數量」來分析銷售額變動,以一個指標為定量,分析對比其他指標變化。
同時以計算公式結果為指標,拓展維度(比如地區、時間、品類等等)來探究不同維度下的指標差異。
(4)最終結果展示
展示結果按照總—分的方式,如下圖所示:
效果展示
完成數據指標的拆解,搭配使用 FineBI ,就能方便地幫助用戶進行數據處理和數據可視化展示,洞察數據背后的意義了!對以上兩個實例分析后,可得完整分析儀表板:
福利
私信回復“BI”,可免費體驗同款自助大數據分析工具——FineBI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文讲透,关于搭建指标体系,整理的重要知识点都在这里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程序员等级测试,你不进来试试么?听说等级
- 下一篇: 用大数据看程序员,让你见到不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