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建议产品经理硬“抄”别人的用户画像?
一提到用戶畫像,很多人的腦海里就冒出各種標簽,性別、年齡、地區......然后用這一堆名詞拼出一個人形,就像這張圖:
?
畫出用戶畫像不難,但當我們要真正拿它做分析的時候,常常會發現無從下手,到最后只能直接把數據庫里的數據照搬到報告上:
- 男女用戶比例5:1
- 30-50歲占比60%
- 廣東用戶占比80%
- 蘋果和華為用戶分別占比25%、35%
這是做用戶畫像分析常犯的一個錯誤,分析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但似乎即便我們用這么多詞把用戶概括出來了,也不能用來解決問題。其實,用戶畫像是一個客觀的東西,但做決策是一個主觀的過程,所以如何基于客觀事實,通過分析推理出結論,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做用戶畫像分析的正確姿勢。
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用戶畫像分析,到底應該怎么做!
01 從問題出發
做分析要從問題出發,這要求我們先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而且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個原因。舉個例子,某產品銷量下降了,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銷量。
?
從用戶的角度,我們可以分析出三個潛在的原因,一是產品周期性問題,用戶在當前時間段內購買需求減少,比如冬天雪糕難賣;二是產品競爭力弱,用戶更愿意為競爭對手產品付費,比如同樣配置的手機,用戶更喜歡性價比更高的;三是宣傳效果不佳,用戶沒有感知到我們產品的優勢,比如沒有邀請流量明星代言。
當然,例子說的較簡單,事實上,我們在分析問題原因時需要層層深挖,窮盡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而且都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
02 找到關鍵原因
分析出產生問題的可能原因后,我們就要找到最關鍵的幾個原因。
接著例子來說,有些是可以根據常識判斷的,比如產品的周期性,有些則需要我們做分別做論證。比如,懷疑是產品競爭力弱的原因,我們可以根據競爭對手的銷售數據論證;懷疑是宣傳效果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整個轉化流程進行漏斗分析,論證宣傳環節的影響。
?
總之,先進行大方向的論證,再不斷縮小范圍,看看是哪個細節掉鏈子,如果之前列出的原因都不成立,可能就需要重新假設。
03 理清分析邏輯
找到關鍵原因后,我們繼續往里深挖,把原來棘手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聚焦的小問題。比如我們確定了是產品競爭力弱的原因,那么可以列出用戶的需求,以及我們和競品在滿足用戶需求方面的差異性,通過內部的數據分析,加上外部關于用戶滿意度、競品用戶的調研,分析出主要造成差距的競爭點。
?
這一步就要用到之前列出的用戶畫像了。一方面,可以把用戶根據不同維度分類,比如性別,各年齡層,地區,然后重點關注核心用戶在意的點,做針對性的優化,并持續關注后續反饋。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對核心用戶做用戶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讓業務更能看清楚哪個環節是薄弱的,幫助業務改善。
04 用上分析工具
做用戶畫像的數據分析,通常指標很多,而且要依賴多個數據來源,內外部數據都有,一般來說原始數據都不夠干凈,這時需要用上專業的數據分析工具。
比如主流的FineBI,有一套自助分析的流程,它不會上來就展示枯燥的數據,而是能夠引導我們開始數據處理,FineBI會在開始分析前,讓我們思考操作步驟,然后拖拽鼠標就能一步一步得出想要的數據、
?
數據清洗、數據抽取、數據計算......在FineBI的幫助下,整個操作過程變得簡單有效,我們不用再花大量時間在繁瑣的數據處理上。
和Excel一樣,FineBI也內置了非常豐富的圖表。但比Excel更牛的是,FineBI做可視化的時候可以把多張分析圖表放到一起,就可以做出一張分析大屏,并且能設置圖表間的聯動。比如下面這種圖,當我們點擊性別分布里的男性圖塊時,其他的圖表也會變成針對男性用戶的分析,這對于我們無論是分析還是演示都非常方便。
?
總之,帶著目的性來總結數據,數據才會有其意義。用戶畫像分析,不止是單純地羅列數據,而是帶著問題,優化服務用戶的流程的一種探索式分析。
分享工具
本文所有模板均由分析工具FineBI制作,獲取方式:回個“BI”就能獲得!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为什么我不建议产品经理硬“抄”别人的用户画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字化转型时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培养数
- 下一篇: 0基础怎么做可视化大屏?2种可以节省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