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了2000位CEO,67%的企业都在数字化转型,想做的无非这3点
全球知名調研機構此前曾對2000位跨國企業CEO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1000強企業中的67%、中國1000強企業中的50%都將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的戰略核心。數字化轉型或者說通過數據手段來幫助企業更好發展的方式,已成為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
如何做數字化轉型,轉型路上有哪些高山鴻溝,本文就三大問題做了整理,希望給與啟發。
一、數字化轉型,目的是為了轉型還是數字化?
數字化轉型概念大熱,鋪天蓋地的的言論,讓人覺得“數字化轉型=信息化=大數據”。如何做數字化轉型,有企業為此規劃了很多信息系統,規劃了數據架構,一張藍圖規劃N年,到底數字化性的目的是為了轉型還是數字化,這里有一些觀點。
1、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用數字化手段來達到轉型目的
在互聯網革命之前,企業在90年代中后期以ERP為代表進行應用部署,一般稱之為“企業信息化”,自從進入互聯網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代替了企業信息化。
ERP系統
“企業轉型”指的是企業的長期經營方向、運營模式及其相應的組織方式、資源配置方式的整體性轉變,是企業重新塑造競爭優勢的過程。
從上面的含義可知,企業的轉型是目的,它需要重新獲取競爭優勢,而數字化是手段,用于支撐目的,因此很多企業都將數字化作為企業的戰略方向。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路徑大大的增加了。在消費者或者客戶的購買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活動是信息的采集、加工、比較和發出指令等行為,在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下,客戶已經進入了數字化時代,也意味著市場環境進入買方市場。
它迫使企業必須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入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否則就會被市場無情的淘汰,這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在催化劑。
很顯然,不論是過去的信息化,還是現在的數字化,“轉型”就意味著企業的管理要進行變革,而在這個過程中,戰略問題首當其沖,因為戰略決定著企業流程,流程中的業務決策需要使用數字化數據。
?
所以,沒有一個明晰的戰略制訂,則既不可能有成功的“數字化”、更不可能有成功的“轉型”。而在明確的戰略之下,企業的人力、財務、銷售、市場、生產制造、IT等各個職能板塊進行與戰略相匹配的業務流程變革,最后再輔以對應的數字化建設完成整個轉型目的。
2、數字化不是企業的目的,轉型是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進程
數字化本身不會成為企業的目的,企業經營以擴大規模,獲取利潤為目標,轉型是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進程。
以我認知,數字化目標核心中核心就是兩個維度:降本、增效,這與企業經營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至于引領變革,模式創新等等,不能期望過高,每個行業有他的本質所在,這些本質是基本上不改變的,數字化能助力于更好的打造在行業本質上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時代給予的機會。
二、數字化,應該從局部入手還是全局規劃?
是先畫藍圖還是先做事?是從上至下推行,還是從下至上小步走起,這里有一些觀點。
1、數字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關鍵是要先走起來
數字化是企業為發展甚至求生而必須經歷的艱苦征程,從局部入手,還是先做全局規劃,只是個起點問題,第一步先邁左腳還是右腳,不存在那么多道路上的優劣,關鍵是要先走起來,瞄著大方向,出發,堅持走下去。
比較傳統的企業搞數字化轉型,一定面臨方方面面的挑戰。對于有志于或者已經被賦予推進企業數字化使命的IT人,不能奢望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那一天,從一開始就得認識到一切困難中的最大挑戰,注定是如何突破你自己和你的隊友所構成的新一代數字化團隊的能力約束。
目前的產業互聯網生態中,還不存在成熟的數字化團隊能力模型,如果只是簡單的把互聯網,企業IT,業務創新不同背景的人才湊在一切,只能是烏合之眾。
以用戶體驗為例,對于同一個APP產品,有的同學會追求設計感,有的更看重可用性,有的特別強調流程簡潔,有的就是要保持社群活躍度,但也許這都只是他們的習慣思維,或者他們就擅長干這個,而并非因為這個產品的用戶真的需要所有這些。
如何為一支數字化團隊注入統一的用戶價值觀,是個根本性的基礎工作。
?
2、規劃全局并局部入手,數字化才能落地
數字化已經到來,企業考慮的已經不是需不需要數字化,而是數字化如何落地應用。而對數字化落地應用,我認為應該先全局規劃,然后從局部入手,兩者并行才能確保落地效果。
有全局規劃沒有落地措施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效果;有全局規劃并全面落地,容易將項目周期拉的過長,周期長會將數字化變革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放大,從而影響項目落地效果,導致項目失敗。
因此數字化,應該全面規劃并局部入手。
一、IT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懂業務,此時的懂并非原來實施系統的懂,那個叫對現有的業務操作模式非常熟悉。懂業務需要能分析目前的業務痛點并給出藥方,這樣才能做出業務部門想要的系統方案。
二、需要懂數據,企業IT還要提升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最好多一點統計學、數學人才,能讓數據產生價值。IT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保障落地,局部入手是落地的重要環節,好的規劃沒有好的執行也是一紙空話。
圖片來自華為
三、如何讓老板快速理解信息化,打開數字化建設局面?
IT人和老板溝通真的是個難題!
1、做一個比業務還懂業務的CIO,著眼企業戰略 抓住業務需求
在企業的運營上,可以概括為九個字:“人、財、物;產、供、銷;責、權、利”,企業經營活動的“管理能力”是核心,“信息化”是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的技術手段。
與不懂技術的老板溝通信息化建設,首先必須著眼企業戰略,從戰術層面入手,搞清楚老板所關心的企業運營過程中急需解決的“痛點”是什么,只有精準“點穴”引起老板興趣,他才會與你深入溝通和交流。
溝通時優先用“業務語”與老板產生共鳴,恰當使用或者盡量不使用“IT術語”,要做一個比業務還懂業務的CIO。
其次,千萬不要小看老板的能力和智慧。身處當今信息社會,消費互聯網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工業互聯網風起云涌,現代人作為信息技術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哪里還有真正意義上不懂技術的老板呢?
面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老板們都在日思夜想的是怎么利用技術給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和老板溝通不暢,很大的原因是信息部門給出的方案既沒有達到老板的要求,又沒有get到老板的點,只能給老板扣個“不懂技術”的帽子。
再次,和老板溝通,要緊緊抓住“業務需求”這個“牛鼻子”。不只是用最簡潔、高效的語言告訴老板企業當前在哪兒,老板的期望在哪兒,信息化建設在業務前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告訴老板在實施信息化項目中需要多少開支能達到預期效果,同時如實告知面臨的風險。很多溝通不暢原因是我們描繪的東西太完美,完美到老板從心里感覺不放心,還怎么進行信息化建設?
最后,信息化建設要學會分解目標策略、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避免一次性投入過高,讓老板望而卻步。信息化建設的復雜性從實現的角度,采用小步慢跑,階段性成果刺激,積”小成績”成”大成果”是比較理性的思路和方法。
2、用管理的語言和老板溝通,是解決老板“不懂技術”的關鍵
信息化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不同的信息化領域,面臨的溝通問題也會有所不同。
所有的溝通都面臨著四種情況:你知我知,你不知我知,你知我不知,還有你不知我不知。溝通所面對的難題主要是后面三種情況,所以提高溝通效率的策略很簡單,那就是盡量擴大已知的范圍。
具體到和老板溝通信息化管理的問題上來,CIO之所以覺得困難要么是因為老板不懂技術,要么是自己不懂管理。
因此,從大的方面來說,CIO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減少“老板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范圍,也就是要懂管理。積極參與到高層的決策中去,全面掌握企業的業務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規劃。
然后從自己專業的視角去分析業務,分析出達成公司戰略的IT路徑,分析出公司管理上的痛點、難點,看看用信息化的手段如何去解決管理問題。拿著管理問題和老板溝通,就無所謂“老板不懂技術”了。
從小的方面來說,有時候老板會試圖用“技術”來和你溝通,而CIO需要做的是挖掘出老板的真實需求。比如“我要能看到采購價格的變動,要直觀的圖表“,實際上老板的真實需求是如何通過采購價格管控達到采購降本的管理目標。
FineReport做的圖表
如果CIO局限在老板的表面需求,那最后老板肯定是很不滿意。圖表只能反映問題,而老板早就知道采購價格存在問題。
總的來說,CIO掌握管理的思想,用管理的語言和老板溝通,是解決老板“不懂技術”的關鍵。這樣看來這其實是一個“偽問題”,合格的CIO哪有不懂管理的?也許只要注意自己不要被技術帶偏就可以了。
我整理了100+數字化報告,50+名企案例,10+T行業解決方案,回復“資料包”即可獲得!
?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调研了2000位CEO,67%的企业都在数字化转型,想做的无非这3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融创上海:从营销切入,建立自上而下的数据
- 下一篇: 大家都在用这个神器分析数据,而你还只会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