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师想收入翻倍,不懂点时间管理怎么行
根據統計,數據分析師們工作中超70%的時間都花在取數和清洗數據上,這過程多繁瑣不說,還經常遇到各種糟心事。
要是碰到不好溝通的業務同事,免不了要扯皮半天;要是碰到公司底層數據不完善、指標口徑混亂的情況,很可能一個禮拜都是在找不同的人算準一個指標......
而最能帶來成就感和技能提升的統計建模和業務分析,其實只占10%左右的工作時間。如果不提高效率,那么分析師的個人成長就非常緩慢。
但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大神,無論工作多忙,總能保持著良好的學習和分享的習慣。羨慕之余,我們也該想想,作為數據分析師,工作中如何管理時間、提高效率呢?
一、梳理任務,確定優先級
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一點是明確任務。時刻想著任務目標,才不會做無用功。
不過,我們手里的工作通常不止一件,這時我們就需要對任務進行優先級規劃。我們可以借助四象限法則,列出手頭所有的工作,并把它們分類: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重要緊急任務,建議花20%時間,并且立即去做。比如老板突然讓拆解某個異動,比如當天就是提交分析報告的deadline。
重要不緊急任務,建議花70%時間,有計劃地去做。比如對某業務進行分析和機會洞察,比如搭建底層數據系統,這類事情很有價值,但因為通常需要花大量時間而被忽略。其實,在這類事情上投資,回報是最大的。
緊急不重要任務,建議花10%時間,比如臨時開個會議,這類事情多了會打亂我們的工作節奏,所以我們沒必要全程參與,沒必要親自參與,一些任務可以選擇性放棄。
不緊急不重要任務,建議不花時間做,比如開無關的會議。
二、拆解任務,列ToDo清單
明確任務的優先級后,我們可以把每一個大任務拆解成一個個子任務。比如做某業務的季度報告,我們可以拆分成幾個步驟:
當然還可以繼續往下分成更細的子任務,分配好時間,然后按照順序列出ToDo清單,完成某項任務后劃掉。如果中途突然被其他事情打斷,可以先記在備忘錄上,盡量不要打擾正在進行的事情。
三、善用分析工具
對于數據分析師,玩轉Excel、SQL、Python都是基本功,不過這些工具用起來比較笨重,要敲代碼不說,而且一直面對密密麻麻雜亂無章的數據,常常會打斷思路,影響工作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一款專業的數據分析工具是必備的。
就拿我常用的FineBI舉例,最大亮點就是高效、好用。
在我們開始分析之前,讓我們先思考想要什么,明確目標后選擇對應的操作,然后選出相關的指標數據,這樣就能一步一步靠近目標。
?
這期間我們只需要重點思考實現步驟是什么,不會被滿屏的數據打亂思路。
數據清洗、數據轉化、數據抽取、數據合并、數據計算......在FineBI的幫助下,整個操作過程變得簡單有效,我們不用再花大量時間在數據處理上,完全可以把精力聚焦在業務分析這種更具價值的地方。
?
制作分析圖表時同理,我們只需要鼠標操作就能實現。搭建出下面這樣的實用又直觀的可視化大屏是很輕松的。
?
四、善用文檔
寫文檔絕對是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好習慣,很多大公司十分強調這一點。比如在字節跳動,每天有超過2萬篇內部文檔誕生。
文檔寫什么?有3類我認為值得寫:
1)對自己的任務清單和用時進行復盤,比如每天在哪類事情上消耗過多時間,比如某任務實際用時遠超計劃時間,總結不足,不斷優化。
2)初次使用新的分析方法,或者處理了一個棘手的難題,要及時記錄總結,沉淀方法論,避免重復造輪子。同時每周對電腦里的文件進行梳理存放,至少做到下次需要時能很快找到。
3)建立自己的模板庫,比如分析報告模板、周報月報模板、大屏模板,下次用時格式上可以直接模板。
除了以上這些建議,我還建議多看一些提高效率的書籍,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講了7個職場人重要的好習慣;
《奇特的一生》講了一種任務使用時間的復盤方法;
《溝通的藝術》講了職場中如何進行高效溝通,非常適合常和業務人員打交道的分析師。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提高工作效率這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對自我的掌控力,不斷精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数据分析师想收入翻倍,不懂点时间管理怎么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VM讲解
- 下一篇: 可视化+数据+图表,报告规范这么写才能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