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经验丨帮助应届生、年轻程序员快速成长的 12 个锦囊妙计!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 15% 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 85% 要依賴于他的軟性技能。
? ? ? ? ? ? ? ? ? ? ? ? ? ? ? ? ? ? ??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提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 15% 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 85% 要依賴于他的軟性技能”,我非常認同這個論斷,很多步入成長快車道的應屆生身上的特質也驗證了這個論斷,所以本分享不涉及專業技能 (這塊是被假定你必須有的),而主要是關于軟性技能的。
一、思維轉型
中國式教育,學生被灌輸因果確定的東西比較多 (沒有標準答案的東西老師沒辦法考試),在學校呆久容易形成因果確定式思維。但是社會完全不一樣,很多東西是非線性不確定的,有很多東西不僅沒有標準答案,很多時候連問題是什么都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找問題再提出解決辦法。
應屆生剛從學校步入企業和社會,他們首先需要面對的是思維轉型的問題,從線性確定思維切換到非線性不確定思維。有的人這種切換會花很多年 (也有人一直切換不過來的),有的會比較快,切換快的成長也快。
二、積極主動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想展開太多,簡單幾句:職業最終是你自己的職業,不是你老板的職業,你要為自己的職業負全責。不要等著被叫去做事,否則你會非常虧 – 不主動做事,別以為你占了老板便宜,老板不會多給薪水事小,關鍵不做事情你就沒有成長,你最有價值的時間被浪費掉了!
從以往經驗看,總體上膽大主動型的應屆生的成長要遠遠快于膽小被動型的應屆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成長式思維
如果有人問我對一個人成長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我會毫不猶豫回答是成長式思維,簡單講是空杯心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你的杯子是空的,新東西就比較容易進去;反之,如果你的杯子已經滿了,新東西就進不去。有一小部分自以為是的同學,他們才剛從學校出來思維就固化得有點像小老頭,他們自己的東西太多,頑固又不肯放棄 (清空杯子),新東西自然難進去,成長自然就慢;具有空杯心態的同學,他們會適時清空自己,甚至有意識清除腦中頑固區域,虛心主動學習,如喬布斯所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饑,虛心若愚),擁有這種心態成長豈能不快?
下圖展示僵固式心智和成長式心智的差異。本質上兩者在智力能力是確定還是不確定的根本性世界觀不同,造成他們在面對挑戰、挫折、努力、批評和別人的成功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完全不同。最終前者的人生會一直停留在平滑的直線上,完全沒有發揮自己的潛能;而后者則不斷攀登人生的高峰,并充分感受到自由意志的偉大力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合作和溝通
如果客觀事實是一個圓的話,我們每個人由于背景經驗和視角的不同,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扇形,對這些不同扇形的認知有的時候還是相互沖突的,只有將不同的小扇型拼起來,才有可能趨近真相。你越是善于合作溝通,通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那么你越容易接近真相,成長越快。一個人成熟標志之一是知道個人的能力和視角都是有限的,必須與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合作互補才能成就更大的事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圖來自《部落的力量》一書,把不同企業的文化根據成熟度劃分為五個階段,其實對人也適用。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分布在 2/3/4 三個階段 (1/5 階段的人會比較少),一般團隊中會有 1/4 的冷漠受害者,1/2 的孤獨勇士,1/4 的穩定合作者。由于中國式教育本質上還是應試分數教育,我們會培養出不少崇尚競爭缺乏合作精神的所謂“牛人”。牛人需鍛煉領悟成熟了才會進化到穩定合作者,領悟越早成長越快。
? ? ? ? ? ? ? ? ? ? ? ? ? ? ? ? ?
五、天賦 + 勤奮 + 熱情
經常被問:人的成才,是天賦更重要的一點?還是勤奮更重要一點?
西方文化比較崇尚天賦論,我剛進億貝中國研發中心那會兒,老板給每個員工發一本書叫《發揮你的優勢》,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偏天賦論 – 造物機緣賦予每個人某些優勢,分別適合不同的行業和角色,你不需要瞎折騰,好好發掘并磨礪你的優勢就會變得非常厲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方文化比較崇尚勤奮論,其實西方也有類似所謂 1 萬小時的理論 (見《異類》一書):甭管天賦,正常人只要專注某個領域刻苦練習 1 萬小時 (每天練習 3 小時,需要 10 年,每天練習 6 小時,則需 5 年),都能成為這個領域專家變得很厲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經驗是天賦和勤奮相輔相成,都會發揮作用。理想是兩者兼備,你有大概率會成就卓越,但是如果你天賦不足,靠死磕 1 萬小時也能成才。在天賦和勤奮基本達標的前提下,我本人其實更關注熱情和興趣,我見過很多其實資質并不高的人,但是做事勤奮主動有熱情,努力堅持成為行業中堅;相反一些早期資質不錯但是做事不專沒有熱情的人,到最后反而大都沒成。
六、導師
沒有導師能成才嗎?我想也能,但是常常會走更多彎路花費更高的學習成本,導師的作用在于指導你少走彎路,更快成長。
我職業早年主要靠單打獨斗多一點,成長就比較慢,后來有幸碰到幾位不錯的導師,給我很多指導和幫助,期間我的成長加速了,原來要花 5 年學的東西,在導師的指點下 1 年就可以學到。我也見過有應屆生一開始就幸運碰到好導師的,在導師指導下很早投入高質量的項目開發鍛煉,只用 3 年左右時間就從應屆生快速成長為高級研發經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找好的導師是你自己的責任,你要找導師,其實導師也在找你。高水平的導師是非常愿意投資有潛力的年輕人,但是一開始你的潛力不明顯,核心競爭力和產出都低,并不能入導師的法眼。所以在找到好的導師之前,專注積累和打磨自己核心競爭力和提升自己的價值是關鍵。
七、學習 + 實踐
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所知道的牛人都是學習狂,據說我們公司的 CEO/CSO 每周都是要看 1~2 本書的。你至少每個月要看 1 本書,這個量積累 10 年的話可以超過 100 本,這時你的見識和水平應該不會太差。當然看書要盡量看經典名著,經過時間篩選沉淀下來的好作品,朋友圈蜻蜓點水式的學習效果并不大。
? ? ? ? ? ? ? ? ? ? ? ? ? ? ? ? ? ? ? ?
同時工作中要力爭好的項目實戰鍛煉,才能成長更快。這里頭有個矛盾,剛開始你產出低價值小,一般很難獲得高質量的項目,這個時候不要氣餒因為你還在積累期。剛開始輪不到你挑三揀四,雜活累活都要干,注意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和價值;后面你有經驗了,對自己和項目有更明確的價值判斷,就要有選擇性的挑價值更大對自己成長更有利的項目。
八、客戶、產出和價值意識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思維切換。在校生一般由家庭資助,主要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大部分幾乎沒有直接價值產出。但是社會和公司完全不同,商業世界的正常運作完全構建于人與人之間的價值交換基礎之上。簡單講,老板把你招進公司并支付給你薪水,根本上是指望你給他創造價值的 (通過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價值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坦白講,大部分應屆生在職業前面幾年價值產出都不大的,公司還要花費成本培養。這就需要你盡快建立起客戶、產出和價值意識,尤其要珍惜前面幾年的培養積累期,在逐步打磨自己核心價值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輸出。每半年都要捫心自問:這半年我個人的核心價值提升了沒有?我給團隊和公司的產出是什么?價值在哪里?下面半年我該如何提升產出和價值?你的價值輸出越大,回報就越大,成長空間就大;反之回報就小,成長就慢,那些沒有價值輸出的人常常處在被淘汰的邊緣。
九、目標設定 + 時間管理
耶魯大學進行過一次跨度 20 年的跟蹤調查。最早,研究人員對參加調查的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們有目標嗎?”10% 的學生回答沒有。研究人員又問:“如果你有了目標,是否把它寫下來呢?”這時,只有 4% 學生回答是。
20 年后,研究人員跟蹤當年參加調查的學生。結果發現,那些有目標并且用白紙黑字寫下來的學生,無論在事業發展還是生活水平,都遠遠超過了另外的沒有這樣做的學生。他們超越余下的 96% 的學生的總和。那么,那 96% 的學生今天在干什么呢?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忙忙碌碌,一輩子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幫助那 4% 的人在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
沒有目標和計劃的人生,猶如大海中沒有舵只能隨波逐流的航船,時間流逝了,但是始終無法到達目的地。遠大目標 + 細化的階段性目標 + 周密的執行計劃,能助你快速成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時,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如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我們非常容易迷失在瑣事中,每天忙忙碌碌,但是成長緩慢。Stephen R. Covey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間管理模型 - 四象限工作法則:
A. 重要但不緊急:通常是一些有長期價值的事情,比如提升個人職場競爭力,學習和閱讀,家庭和朋友,身體和鍛煉,投資等等
B. 既重要又緊迫:通常是一些火燒眉毛的事情,比如工作或生活中的危機。
C. 既不重要也不緊急:上網聊天打游戲常屬于該象限,偶爾放松一下可以,但不可沉溺于此
D. 不重要但是緊急:通常是別人的優先級,或者可以委派出去的事情
我們的注意力主要應該放在和重要性相關的兩個象限里頭。這兩個象限的時間分配是門平衡的藝術。理想狀態,70% 的時間應該放在 A 象限 (即未雨綢繆) 象限。20% 的時間放在 B 象限 (用于應急)。A 象限做好了,B 象限事件發生的概率會變小。如果一個人大部分時間在 B 象限救急,說明他 A/B 象限的時間分配失衡或倒掛,需要關注投資那些長期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標設定和時間管理是可以通過實踐積累的實用技能,這些習慣在職業初期越早養成,成長就越快。
十、堅忍不拔 + 長線思維
上面講到目標設定,假定你設定了遠大人生目標和階段性計劃,是否可以直線達到?當然不是這樣的,中間難免會有各種坑坑洼洼和挫折 (人生的樂趣盡在于此),下面這個圖很形象表達現實的曲折性和不確定性。所以目標設定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你還需要鍥而不舍的毅力 + 執行才有可能達成目標。當然目標也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你需要隨環境變化不斷調整目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功是一條長長的拋物線,成功的應屆生除了具備良好耐挫能力和執行力,同時還具有長線思維。怎么算長線思維?其實 1 年 3 年都不算長,我們讀個大學都需要 4 年。一般來說,一個人在一家公司能真正的成長并做出一些成績,大致需要不少于 5 年的積累,建議應屆生以 5 年為周期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特別是職業初期,不宜頻繁換工作,否則很難形成積累。
十一、反脆弱和舒適區
如果我問大家,脆弱的反義詞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是堅固。我們說玻璃杯是脆弱的,因為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就容易碎掉;城堡普遍認為是堅固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像城堡和長城這些所謂堅固的東西被敵人攻破的案例數不勝數。自然界還有一類事物 (它們大都處于交互復雜和混沌區),例如生物 DNA,還有我們身上的肌肉,它們在適度壓力甚至打擊下,不僅不會消亡,反而會更加健壯。
《反脆弱》一書的作者據此者提出了反脆弱理念,該理念可以應用于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它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人類本身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提升一個人能力的辦法,并不是將他保護起來,減少他接觸不確定性的機會 (因為無法避免的黑天鵝事件的存在,這樣做反而使其脆弱),而是將其暴露在有適度壓力和不確定的環境中,靠自然反脆弱力使其茁壯成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管理學中有一個類似的理念叫突破舒適區。一個事情做久了,或者一個地方呆久了,人會產生舒適區,當走出舒適區之外時,人會感覺不舒服,所以大部分人都樂意呆在舒適區里頭,但是這樣會阻礙其成長。
在舒適區之外的那個環叫做學習區,進入這個區域雖然讓你感覺不舒服,但是可以獲得學習成長。有反脆弱和突破舒適區意識的人,會經常性的走出舒適區,做一些讓自己不怎么舒服的事情,借此拓展提升自己的能力。據我所知,像一些企業家經常有一些自我挑戰行為,比如徒步沙漠,攀爬珠峰,其實也是一種自發突破舒適區的行為。應屆生在成長過程中經常要自省:如果某個事情做得得心應手了,是否該嘗試新挑戰;挑戰過程中如果感覺到不舒服了,能否客觀看待這種自然的學習反映,而不是被情緒牽著走輕易放棄?這樣的自省行為會讓你成長更快。
? ? ? ? ? ? ? ? ? ? ? ? ? ? ?? ?
十二、從優秀到卓越
大家能通過篩選,進入公司,說明大家都很優秀,在此基礎上,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卓越呢?最近閱讀《從優秀到卓越》一書讓我深受啟發。作者跟蹤調研了幾十家實現從優秀到卓越跨越的公司,發現他們都遵循一個三環理念,我覺得這個理念同樣也適用于應屆生成長,三環如下圖所示,分別是:
潛力圈: 你哪些方面的天賦潛能,如果挖掘出來的話可能在同輩中做到 Top10 的?
熱情圈:你做哪些事情的時候充滿熱情,可以全情投入甚至忘卻時間的流逝?
價值圈:你做哪些事情可以給公司 / 客戶和你自己帶來巨大經濟回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一個人能將三環完美結合 ~ 我從事的事業能最大限度發揮我的潛能,我對此事又樂此不疲,而且從中我還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回報,那么非常恭喜你,你是人群中極少數有可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跨越的幸運兒。如果三環不能有機結合,則一般很難達到優秀更別說卓越了。
我們大部分人一開始都是懵懂懵懂的,并不清楚這三環和自己的關系,一般需要折騰幾年才會清楚的認識自己。所以職業生涯前面幾年你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認識你自己,同時也要認識你周圍的社會環境。人越早認識自己,成長越快空間越大。能實現三環疊加的人,終將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開啟幸福人生!
學習C/C++可以湫湫掃下方二維碼,學習編程,碼上開始!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大学生经验丨帮助应届生、年轻程序员快速成长的 12 个锦囊妙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你真的了解 “开源” 么?请查收【保姆级
- 下一篇: 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