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6期】产业生态的4个特征
筆者語:無論是選擇公司的戰略,還是推出國家的經濟政策,產業生態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它打破了通常意義上“行業”的邊界,不同的行業借助大數據完美、高效地融合在一起,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因此,企業家審視公司戰略的立足點,不再是自身孤立的、單一的企業,而需要從自己所處的產業生態出發;同樣地,政府制定公共經濟政策,也不能割裂地看待不同的行業,而是需要從產業生態內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特征出發,通盤考慮。這也是中華民族“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的古老智慧在產業發展領域的具體實現。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1959/j.issn.2096-0271.2016074
論文引用格式:趙國棟. 產業生態的4個特征[J]. 大數據, 2016, 2(6): 135-138.
ZHAO G D.?Four features of industrial ecology[J]. Big Data Research,?2016, 2(6): 135-138.
1? 引言
歷史在翻頁,經營公司的思維已成過去,現在企業家們應當開始經營生態。反觀過去,企業家們被公司法、勞動法等限定了權利與義務,公司也在各種監管下摸索條框中的經營之道;思考現在,盡管生態的經營尚無模式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有生態的組織將與傳統金字塔型的公司有極大不同,生態的銜接更需要將交易、股權和交流作為紐帶。持續探討產業生態的經營和管理,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話題。
2? 產業生態的特征
文接上回,產業集群能夠升級為產業生態,那么升級過程需要哪些必要條件?第一,架構相似;第二,數據相通;第三,股權相連;第四,運營協同。這也是產業生態的4個特征。
2.1? 產業生態的架構基礎:大數據+區塊鏈
“架構”特指在大數據時代,以數據為核心的新一代的信息技 術架構。大家已經看到公有云架構有成為生態架構基礎的能力,但是公有云有一個核心問題,導致其無法獨立 承擔 這個重任,即公有云的運營主體不是中立的第三方,而是各種私有運營商。數據是企業的命脈,若一個生態足夠規模大,注定不可能把命脈交由“云”的運營商掌握。
區塊鏈橫空出世,為生態級別的IT架構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未來,“大數據+區塊鏈”很可能是所謂生態級企業架構的標配。區塊鏈背后的指導哲學與生態運營的組織需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結合上回,在產業生態中要把握兩個“中心”的使用:一是“以核心企業為中心”,也就是要培育和圍繞具有生態統治力的核心企業來打造產業生態的組織形態;二是“運營去中心化”,這是指產業生態在形成和運營的過程中,每個生態級企業的經營架構以 “大數據+區塊鏈”為架構標配,傾向于開放、共享生態中的數據,促進數據的流通、交換,在跨地域、跨行業、跨組織的廣域范圍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運營效率。未來世界的發展取決于兩大效率的提升,其一數據交換的效率,其二物流運輸的效率。
提升數據交換的效率是數據治理的根本目標。在《大數據時代的歷史機遇:產業變革與數據科學》一書中,數據治理包括數據孤島、數據割據、數據質量三大問題。因為技術等原因造成數據難以互聯互通的現象稱為數據孤島;因為部門利益、小集團利益、地域利益而人為造成數據不能互聯互通的,稱為數據割據。打破數據割據,一方面要靠行政力量、制度變革,另外一方面,則需要IT架構的支撐。“大數據+區塊鏈”很可能是破解數據治理難題、提升數據交換效率的關鍵所在。限于篇幅,區塊鏈的介紹不再展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筆者和井底望天等人合作的新書《區塊鏈世界》。
2.2? 數據不能相通,不能稱之為“生態”
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這3個概念非常容易混淆,而區別這3者最為關鍵的要素,就是看數據是否可以互聯互通、互相融合,從而支持新老業務的發展。也就是說,無論是產業鏈,還是產業集群,如果沒有數據的互聯互通,沒有數據融合的再利用,那就是“麻袋裝土豆”,業務協同別別扭扭,何能為“產業生態”。所以,構成產業生態的核心標志之一,就是數據的互聯互通、數據的融合利用。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使得不同的行業可以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跨層級、跨部門、跨產業地提升工作效率,使降低成本成為可能,而且將有更多新的業務類型等待著開發和融合發展。
舉一個例子,大家能最直接接觸的生態,莫過于微信。微信的發展之初,定位為即時通信工具,但是現在幾乎可以提供人們日常生活消費方方面面的服務,甚至一些小微企業的辦公、日常業務都基于微信開展。再比如微信和京東兩個生態級企業的合作,幾年前,誰會想到二者會結成親密的好搭檔?產業生態的發展解釋了這場 “聯姻”的必然結果。
如今表面上看來,微信扮演購物入口的角色,京東則是商品的提供方。但是深究下去就會發現,在“到底把哪些商品賣給誰”這個問題上,微信似乎能夠給出比京東更完整的答案。微信群中大家的“盲從”、朋友圈里互相的信任,都可以變成商品買賣的土壤。微信和京東的“聯姻”也就不難理解。在數據層面上,它們有著完全互補的優勢。因此,可以說京東商城是微信生態體系的一員,反之,也可以講微信是京東生態中的一位。
筆者也觀察了一些投資控股集團的反例,業界有一段時間特別推崇集團多元化經營,尤其是控股集團類型的企業,它們中的大多數雖然投資參股的行業眾多,但行業間數據沒有融合,就無法形成真正的集團生態。譬如巴菲特先生,巴菲特是可口可樂的股東,也是富國銀行的股東。這兩家企業,可能有業務的合作,但是沒有數據的融合,那么以巴菲特為核心,就無法說這是“巴菲特生態”,充其量可以講巴菲特概念股。再比如一些公司的事業部,盡管其屬于同一家公司,甚至是同一家小公司,如果它們之間沒有業務數據的融合,也只是成為“麻袋裝土豆”型的個體戶聯合體。無法發揮出生態的再生力量。而看起來一些 “恐龍”級別的大公司,如果它們內部數據相通共享程度非常高,依然可以保持輕盈的擴張步伐,成為行業領袖標桿,甚至是世人的偶像。關鍵問題還是因為準生態級企業的運營架構如果沒有升級改造,那么數據融合工作的推動就不會理想。
2.3? 有了股權關系,才能成為“一家人”
數據相通猶如神經末梢的相連,但是股權的鏈接則是血脈相連。股權相連和數據相通是一脈相連的。沒有數據相通,僅僅是股權相連,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投資控股公司。既有數據相通,又能股權相連,這就是生態了。筆者一直講生態投資理念,就是這個道理。生態投資理念,就是以股權投資作為工具,促進形成大型的產業生態。要記住,沒有數據相通,是形不成產業生態的。
在真實的商業叢林中,數據相通、股權相連是兩個相互促進的過程,有些是先有了數據相通,然后才有了股權相連。有些則是因為股權相連,才能數據相通。第一種多是擁有數據資產的產業資本選擇的道路,第二種則是金融資本優先的財務投資人選擇的道路,但這也無一定之規。當越來越多的組織認識到數據蘊含的巨大價值后,往往會有封邊“獨立王國”的想法。從整個產業的發展來看,這樣就會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障礙。騰訊公司歷史上和360公司的一次爭端,促進了騰訊公司開放的理念。但是現在,它們需要進一步更新開放理念,就是誰能率先真正地做到開放數據,誰才能在新型生態競爭中占據主動位置。
未來屬于那些擁有數據并且具備數據開放的能力和格局的企業家。
2.4? 萬物皆運營
產業生態運營的唯一目標是生態的擴張和繁榮。產業生態運營的著眼點是提供多維度、多層次、場景化的服務。產業生態運營形成的核心資產,則是不斷豐富、不斷增長的數據。
產業生態的運營不同于公司的運營。第一,生態中的企業都是一個個獨立的法人實體、經濟單元,沒有行政隸屬關系;第二,生態中企業有著多元、異構的公司文化;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區別,即生態組織結構和公司的組織結構完全迥異。
觀察簡化的草原生態,有助于理解產業生態的目標。假定草原上只有草、羊、狼3個要素,哪個要素是最值得重視的呢?草的經濟價值最低,羊可能是主要的收入來源,狼總是覬覦財產“羊”?電影《狼圖騰》中畢力格阿爸給出了答案:“草原是大命,與草原相比,羊、狼都是小命。”在極簡化的草原生態中,只有保持“草”的廣袤、繁盛,才不會缺少羊。這種例子隨處可見,成語“涸澤而漁”就是典型的分不清“大命和小命”的做法。
所以,生態運營的第一法則,就是區分“大命”,讓“大命”廣袤、繁盛。微信凈化朋友圈就是維護“用戶”這個“大命” 的例子。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投資的企業—— 基層醫生,也是深諳生態運營第一法則的代表。基層醫生,顧名思義,就是為鄉村醫生、社區醫生提供服務的平臺。該企業確立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千方百計讓基層醫生增加收入、提升地位。
上文講到,生態中的企業大多沒有行政隸屬關系。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不能靠行政指令,只能靠提供各類服務。“豬” 聯網是另外一個很有趣的例子。農信集團圍繞養殖戶提供了三大類服務,第一類就是養豬過程的服務,第二類是幫著賣豬的服務,第三類是賣豬過程中提供的金融服務。第一類服務屬于畜牧養殖行業,第二類屬于商品流通行業,第三類已經是徹頭徹尾的金融業。很難界定哪一個服務更重要,某些“冷門”的服務一年可能就用到一次,譬如豬瘟病的防治,但是恰恰是這個服務,讓養殖戶對于豬聯網的其他服務產生了信任,從而成為生態中“忠心耿耿”的 “鐵粉”。所以,產業生態運營的第二法則就是提升多維度、多層次、場景化各類服務的能力。
產業生態運營的第三法則就是積累豐富龐大的數據資產。在產業生態中,從諸要素的流通角度來看,數據流承載了信息流、資金流;資金流調配了物流,數據居于核心環境。產業生態的核心企業,無疑是 通 過各 類服務,集聚豐富大數據的企業。對于數據資產的重要性,本文不再展開。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需要兼顧架構相似、數據相通、股權相連、運營協同4個方面。僅僅圍繞一個客戶群體提供多元化服務,但是缺少數據打通這個關鍵要素的生態,是偽生態。其難以真正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從而跌落神壇。
趙國棟(1974-),男,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匯冠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導師,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大數據專業碩士特聘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獲資本市場“新財富金牌分析師”團隊第一名。出版有《大數據時代的歷史機遇》《產業互聯網》《區塊鏈世界》著作。系統性提出“聯盟三論”等原創思想:論企業戰略,提出以數據資產為核心的企業戰略發展理論;論區域經濟,提出以產業互聯網為統攝的產業升級、產業聚集理論;論組織變革,提出以中間市場為特征的組織變革理論,指導區域經濟和企業發展。被譽為中國大數據、產業互聯網的引導者和啟蒙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16年第6期】产业生态的4个特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16年第5期】基于深度学习的光学遥
- 下一篇: 面向对象C语言编程--抽象数据类型-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