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xi 6.7 update 3 3b_污水站运维系统,3大要点让你吃透运维本质
污水站,無論是什么工藝,都離不開物化和生化。今天,不聊物化,重點想和大家聊聊污水站生化那點事。
生化處理法是目前處理污水中應用最廣泛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了,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微生物,將污水中有機物分解向無機物轉化,最終達到凈化水質,消除其對環境污染和危害的目的。眾所周知,目前主要應用的是好氧生化處理及厭氧生化處理兩大類型。那么在這兩大類型中,我們最應該掌握哪些方法?
以下展開。
01
活性污泥法
工藝原理:向生活污水中不斷注入空氣,維持水中有足夠的溶解氧,經過一段時間后,污水即生成一種絮凝體,這種絮凝體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構成的,易于沉淀分離,使污水得到澄清,這就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就是以懸浮生長在水中的活性污泥為主體,在微生物生長有利的環境條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觸,使污水凈化的一種方法,它的主要構筑物有曝氣池和二沉池。
工藝流程:曝氣系統+二沉池+回流系統+剩余污泥排放系統
- 曝氣池是由微生物組成的活性污泥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充分混合接觸,進而將其吸收并分解的場所,是活性污泥工藝的核心。
- 曝氣系統的作用是向曝氣池中供給微生物增長極分解有機物所必需的氧氣,并起混合攪拌的作用,使活性污泥與有機污染物質充分接觸。
- 二沉池的作用是使活性污泥與處理完的污水分離,并使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濃縮。
- 回流污泥系統:把二沉池沉淀下來的絕大部分活性污泥再回流到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有足夠的微生物濃度。
- 剩余污泥排放系統:隨著有機污染物質被分解,曝氣池每天都凈增一部分活性污泥,這部分活性污泥稱為剩余活性污泥,通過剩余活性污泥排放系統排出。
02
厭氧處理
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物質代謝與PH 值、溶解氧等有密切關系。
- 不同的微生物對PH值的適應范圍要求時不一樣的,在好氧生物處理中,PH值可在6.5-8.5之間變化,厭氧生物處理中,微生物以PH值的要求比較嚴格,PH應在6.7-7.4之間,結合污水處理實踐經驗一般厭氧池PH值控制在70-8.0之間。
- 微生物對溶解氧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給充足的溶解氧,一般來說,溶解氧應維持在3為宜,最低不應低于2,缺氧池溶解氧應控制到1以下,厭氧池要求溶解氧的范圍在0.2以下。
03
脫氮工藝
缺氧好養(A/O)生物脫氮工藝
工藝流程:污水→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出水在反硝化缺氧區中,回流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將回流混合液中的大量硝態氮(NOx—N)還原成N2,達到脫氮的目的。然后在后續的好好氧區中進行有機物的生物氧化,有機氮的氨化和氨氮的硝化等生化反應,后設沉淀池,部分沉淀污泥回流到缺氧區,以提供充足的微生物,同時還將好氧區內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區,以保證缺氧區有足夠的硝酸鹽。
主要特點:
(1)流程簡單,構筑物少,只有一個污泥回流系統。
(2)反硝化池不需要外加碳源,降低運行費用。
(3)好氧區在缺氧區之后,可以使反硝化殘留的有機物得到進一步的去除,提高出水水質。
(4)缺氧區在前,污水中的有機碳被氮硝化菌所利用,可減輕好氧區的有機負荷,同時缺氧區中進行的反硝化產生的堿度可以補償好氧區中進行的硝化反應對堿度的需求。
缺點:脫氮效果不高,若沉淀池運行不當,易在沉淀池內發生反硝化反應,造成污泥上浮,水質惡化。
——EN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esxi 6.7 update 3 3b_污水站运维系统,3大要点让你吃透运维本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BugkuCTF-Misc:多种方法解决
- 下一篇: BugkuCTF-Misc:闪的好快